TD-LTE规模技术试验-路测终端技术规范 V0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T-X-X-X-X TD-LTE规模技术试验- TD-LTE路测终端技术规范
(V0.1)
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TD-LTE工作组
目次
目次 (ii)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参考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概述 (3)
4.1 TD-LTE测试终端技术规范的不同阶段 (4)
4.2 TD-LTE测试终端技术规范的用词 (4)
4.3 本技术规范和其它标准的关系 (4)
4.4 本技术规范和其它测试终端技术规范的关系 (4)
5 基本要求 (4)
5.1 射频技术要求 (4)
5.2 物理层技术要求 (4)
5.3 MAC/RLC/PDCP层技术要求 (8)
5.4 RRC/NAS层技术要求 (9)
6 测试功能要求 (11)
6.1 参数测量功能 (11)
6.2 强制测试功能 (11)
6.3 自动测试功能 (11)
7 其他要求 (11)
7.1 功耗要求 (11)
7.2 终端等级要求 (11)
7.3 物理接口要求 (12)
修订记录 (13)
前言
本次TD-LTE规模技术试验终端系列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
1.STT-1-4-1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TD-LTE单模数据卡
2.STT-1-4-2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数据

3.STT-1-4-3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
手持数字移动终端
4.STT-1-4-4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待
手持数字移动终端
5.STT-1-4-1 TD-LTE规模技术试验-6城市测试-TD-LTE单模数据卡测试规范
6.STT-1-4-2 TD-LTE规模技术试验-6城市测试-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数
据卡测试规范
7.STT-1-4-3 TD-LTE规模技术试验-6城市测试-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
待手持数字移动终端测试规范
8.STT-1-4-4 TD-LTE规模技术试验-6城市测试-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单
待手持数字移动终端测试规范
9.STT-2-2-2-1 TD-LTE规模技术试验-MTNet外场测试-
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数据卡测试规范
10.STT-2-2-2-2 TD-LTE规模技术试验-MTNet外场测试 -TD-LTE/TD-SCDMA/GSM(GPRS)
多模单待手持数字移动终端测试规范
11.STT-2-2-2-3 TD-LTE规模技术试验-MTNet外场测试- TD-LTE/TD-SCDMA/GSM(GPRS)
多模单待手持数字移动终端测试规范
12.STT-2-2-1-1 TD-LTE规模技术试验-MTNet室内测试- TD-LTE/TD-SCDMA/GSM(GPRS)
多模数据卡测试规范
13.STT-2-2-1-2 TD-LTE规模技术试验-MTNet室内测试- TD-LTE/TD-SCDMA/GSM(GPRS)
多模单待手持数字移动终端测试规范
14.STT-2-2-1-3 TD-LTE规模技术试验-MTNet室内测试- TD-LTE/TD-SCDMA/GSM(GPRS)
多模单待手持数字移动终端测试规范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TD-LTE工作组规模技术试验阶段对TD-LTE 路测终端的基本功能、基本性能、
业务能力、无线指标、路测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版权归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TD-PEG)TD-LTE工作组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规范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STT-X-X-X-X TD-LTE规模技术试验-TD-LTE测试终端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TD-LTE规模技术试验阶段对TD-LTE 测试终端的基本功能、基本性能、业务能力、无线指标、测试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STT-1-4-1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单模数据卡
[2] 3GPP TS 36.101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3] 3GPP TS 36.201 LTE Physical Layer – General Description
[4] 3GPP TS 36.211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5] 3GPP TS 36.212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6] 3GPP TS 36.213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
[7] 3GPP TS 36.214 Physical Layer – Measurements
[8] 3GPP TS 36.300 Overall description
[9] 3GPP TS 36.321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10] 3GPP TS 36.322 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
[11] 3GPP TS 36.323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12] 3GPP TS 36.331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13] 3GPP TS 36.401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14] 3GPP TS 36.410 S1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v.820)
[15] 3GPP TS 36.411 S1 layer 1(v.810)
[16] 3GPP TS 36.412 S1 signaling transport (v.850)
[17] 3GPP TS 36.413 S1 Application Protocol (S1AP) (v.851)
[19] 3GPP TS 36.414 S1 data transport(v.840)
[20] 3GPP TS 36.420 X2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v.810)
[21] 3GPP TS 36.421 X2 layer 1(v.800)
[22] 3GPP TS 36.422 X2 signaling transport(v.850)
[23] 3GPP TS 36.423 X2 application protocol (X2AP) (v.850)
[24] 3GPP TS 36.424 X2 data transport(v.850)
[25] 3GPP TS 36.508 Common test environments for User Equipment (UE)
[26] 3GPP TS 36.942 Radio Frequency (RF) system scenarios (v.810)
[27] 3GPP TS 36.302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v.810)
[28] 3GPP TS 36.304 User Equipment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v.850)
[29] 3GPP TS 36.306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v.830)
[30] 3GPP TS 36.314 Layer 2 – Measurements (v.810)
[31] 3GPP TS 24.301 Non-Access-Stratum (NAS) protocol for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Stage 3
[32] 3GPP TS 23.203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
[33] TD-LTE研发推进总体方案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自适应编码和调制
BLER Block Error Rate 误块率
CC Chase Combing Chase合并
CDF Cumulative Distributed Function 累计分布函数
CP Cyclic Prefix 循环前缀
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下行控制信息
DL DownLink 下行链路
DRS UE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 专用参考信号
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下行导频时隙
EESM Exponential effective SINR mapping 指数等效SINR映射
eNodeB Evolved NodeB 演进型NodeB
EPA Extended Pedestrian A model 扩展步行A信道模型
EPC Evolved Packet Core 演进型的分组核心网
EPRE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每资源粒子的能量
EVA Extended Vehicular A model 扩展车载A信道模型
GBR Guaranteed Bit Rate 保证比特率
GP Guard Period 保护时间间隔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I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增量冗余
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调制编码方式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多进多出
non-GBR non Guaranteed Bit Rate 非保证比特率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F Probability Distributed Function 概率分布函数
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无线资源控制
RS Reference Signal 参考信号
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正交相移键控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SFBC 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 空频分组编码
SIMO 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单进多出
SIN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 Noise Ratio 信干噪比
SM Space Multiplexing 空间复用
SNR Signal to Noise Ratio 信噪比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UL UpLink 上行链路
UpPTS Uplink Pilot Time Slot 上行导频时隙
4 概述
本标准涉及的是具备TD-LTE能力的测试终端设备,包括TD-LTE单模终端和具备TD-LTE和其它模式共存(例如GSM、TD-SCDMA、WCDMA等)的多模终端。

4.1 TD-LTE测试终端技术规范的不同阶段
TD-LTE工作组将分不同的阶段对TD-LTE测试终端作规定,今后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将会陆续发布后续版本的标准。

4.2 TD-LTE测试终端技术规范的用词
在本标准中使用了“必选”、“推荐”、和“可选”等词汇来描述对移动终端产品要求的强调程度。

“必选”是指设备产品所必须提供的功能或性能;“推荐”和“后续支持”是指对终端和未来运营很重要,暂时不用,但后续会使用的功能,产品提供的功能或性能;“可选”是指在标准中未作硬性要求,产品可提供也可不提供的功能或性能。

规范中需求除了明确指明为“必选”、“推荐”、“可选”、“后续支持”外,均为必须要求。

4.3 本技术规范和其它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是在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技术试验需要而制定的,是对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扩展、加强和补充。

除本标准具体说明外,TD-LTE测试终端需满足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技术要求。

4.4 本技术规范和其它测试终端技术规范的关系
在本标准中主要规范TD-LTE部分或多模中相关于TD-LTE部分的特性,测试终端若工作于其它模式下,除了有特殊说明外,需遵循相关模式的技术规范要求。

5 基本要求
5.1 射频技术要求
测试终端射频指标应符合3GPP TS36.101 R9(2010-06)的要求。

5.2 物理层技术要求
5.2.1 工作频率
5.2.2 系统带宽
由于TD-LTE系统带宽的不确定性,以及终端应该能够应用于各种不同带宽的TD-LTE系统,建议终端芯片支持3GPP要求的所有系统带宽,并能够灵活配置。

具体要求参见36.104第5.6节。

5.2.3 子载波间隔
除eMBMS业务外,支持TD-LTE系统子载波间隔设置为15kHz。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6.12节。

可选支持承载eMBMS业务的子载波间隔为7.5kHZ。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6.12节。

5.2.4 物理信道
除eMBMS相关的PMCH信道为可选支持外,支持系统所有的物理信道,包括PUSCH, PUCCH, PRACH, PDSCH, PHICH, PCFICH, PDCCH, PBCH, P-SCH, S-SCH。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6.1节。

5.2.5 时隙配比
业务时隙配置:支持上下行时隙配比2DL:2UL, 3DL:1UL,后续软件更新支持其他所有的上下行时隙配比。

特殊时隙配置:支持特殊时隙配比为10:2:2, 3:9:2,后续软件更新支持其他所有的特殊时隙配比。

5.2.6 循环前缀
支持Normal CP和Extended CP。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6.12节。

若终端支持可选eMBMS业务,当网络同时承载数据业务和eMBMS时,终端需要支持同一子帧里同时具有normal CP和extended CP。

5.2.7 特殊时隙
终端支持接收特殊时隙DwPTS上传输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终端支持在特殊时隙UpPTS上发送Sounding和短RACH(PRACH preamble format 4)。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4节。

5.2.8 随机接入
5.2.8.1 竞争随机接入
支持竞争随机接入,选择基站配置的随机接入码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5.1节。

5.2.8.2 非竞争随机接入
支持非竞争随机接入,并且支持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码个数由基站配置。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5.1节。

5.2.8.3 Preamble码
支持所有的随机接入的Preamble码,即preamble format 0,preamble format 1,preamble format 2,preamble format 3,preamble format 4,以及相应的preamble码发送位置。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5.7节。

5.2.9 DRX
5.2.9.1 长DRX
在连接态下支持长DRX,仅在active时间内监听PDCCH。

具体要求参见3GPP TS 36.321第5.7节
5.2.9.2 短DRX
在支持长DRX的基础上支持短DRX。

具体要求参见3GPP TS 36.321第5.7节
5.2.10 调制方式
支持下行调制方式:BPSK, QPSK, 16QAM, 64QAM。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7节。

支持上行调制方式:BPSK, QPSK, 16QAM,64QAM。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7节。

5.2.11 信道编码
支持卷积码和turbo码等信道编码。

具体要求参见36.212第5节。

5.2.12 跳频
支持PUCCH在上下两个边带间跳频。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5.4节。

支持PUSCH的跳频,以及所有的跳频格式。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8.4节。

支持sounding的跳频,以及所有的跳频格式。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8.2节。

5.2.13 DMRS发送
支持DMRS的发送用于PUSCH和PUCCH的解调。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5.5节。

5.2.14 TTI绑定(TTI bundling)
支持上行数据的TTI bundling。

具体要求参见36.213。

5.2.15 功率控制
5.2.15.1 开环功控
支持开环功控,根据SIB2里设置的功率初始值进行首次功率发送,没有收到基站响应时,根据PowerRampingStep进行调整,提高发射功率,以收到基站响应为止。

具体要求参见32.213第5节。

5.2.15.2 闭环功控
支持闭环功控信息进行闭环功率调整。

具体要求参见32.213第5节。

5.2.15.3 发射功率余量(Power headroom)反馈
支持发射功率余量(power headroom)的反馈,包括事件触发性和周期性反馈。

具体要求参见32.213第5节。

5.2.16 多天线技术
5.2.1
6.1 接收分集
支持2天线接收,支持采用MRC合并。

5.2.1
6.2 单天线发送(TM1)
支持下行单天线发送的数据接收及解调。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节。

5.2.1
6.3 下行2天线发射分集(TM2)
支持下行2天线发射分集SFBC的数据接收及解调。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节。

5.2.1
6.4 下行2天线开环空间复用(TM3)
支持下行2天线开环空间复用的数据接收及解调。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节。

5.2.1
6.5 下行2天线闭环空间复用(TM4)
支持下行2天线闭环空间复用的数据接收及解调。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节。

5.2.1
6.6 下行单流波束赋形(TM7)
支持下行单流波束赋形的数据接收及解调,并支持DRS的解调。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节。

5.2.1
6.7 下行双流波束赋形(TM8)
支持下行双流波束赋形的数据接收及解调。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节。

5.2.17 PDSCH资源分配方式
支持3种PDSCH资源分配方式,即type 0,1,2。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节。

5.2.18 Sounding配置
支持在普通子帧以及UpPTS上发送sounding,并且支持2根天线轮流发送sounding。

支持根据基站指示,周期性发送sounding,包括宽带sounding和窄带sounding,以及所有的sounding发射位置。

具体要求参见36.211第5.5节。

5.2.19 CQI反馈
支持根据基站指示反馈CQI,包括在PUCCH和PUSCH上反馈CQI,以及所有的反馈模式。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7.2节。

5.2.20 RSRP的测量
支持RSRP(包括CRS RSRP、DRS RSRP)的测量,包括同频和异频测量。

具体要求参见36.214第5节。

5.2.21 RSRQ的测量
支持RSRQ的测量,包括同频和异频测量。

具体要求参见36.214第5节。

5.2.22 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
支持缓冲状态的测量和上报,包括长BSR和短BSR。

具体要求参见36.300第11节。

5.2.23 自动邻区关联(Automatic Neighbor Relation)
支持根据基站指示,测量邻区信息并上报,具体要求参见36.300第22.3节。

5.2.24 测量GAP配置
5.2.24.1 时长
支持测量GAP长为6ms,包括同频和异频测量,具体要求参见36.133第8节。

5.2.24.2 周期
支持测量GAP周期为40ms和80ms,并能根据基站配置设置,具体要求参见36.133表格8.1.2.1-1。

5.3 MAC/RLC/PDCP层技术要求
5.3.1 逻辑信道
除了eMBMS相关的MCCH信道为可选支持外,支持系统所有的逻辑信道,包括BCCH, PCCH, CCCH, DCCH, DTCH。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4.5节。

5.3.2 传输信道
除了eMBMS相关的MCH信道为可选支持外,支持系统所有的传输信道,包括BCH, DL-SCH, PCH, UL-SCH, RACH。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4.5节。

5.3.3 HARQ
5.3.3.1 HARQ算法
支持IR算法,并至少支持4个冗余版本。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5.3节。

5.3.3.2 上行HARQ进程
上行支持同步自适应和同步非自适应HARQ。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5.3节。

5.3.3.3 下行HARQ进程
下行支持异自适应HARQ。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5.3节。

5.3.3.4 HARQ进程数
支持上行最大HARQ进程数为7和下行最大HARQ进程数为15。

5.3.3.5 ACK/NACK反馈
支持ACK/NACK bundling和ACK/NACK multiplexing反馈模式,以及支持在PUCCH和PUSCH上反馈。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8.3节。

5.3.3.6 ACK/NACK解调时间
支持ACK/NACK解调时间不超过3ms。

5.3.4 调度
5.3.4.1 动态调度
支持每TTI的动态调度。

5.3.4.2 半持续性调度
针对某些特定业务(如VoIP),支持半持续性调度。

具体要求参见36.321第5.10节。

5.3.4.3 调度请求
支持通过PUCCH或者随机接入进行调度请求。

具体要求参见36.213第9.2节。

5.3.4.4 基于QoS的调度
上行支持基于业务的优先级进行调度。

5.3.5 RLC传输模式
支持TM\UM\AM的RLC传输模式。

具体要求参见36.322第4.2节。

5.3.6 ARQ
AM模式下,支持ARQ机制。

具体要求参见36.322第5.2节。

5.3.7 PDCP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支持头压缩算法0x0000,0x0001,0x0002,0x0004,0x0006,并且同时支持IPv4和IPv6。

具体要求参见36.322第5.5节。

5.3.8 加密
支持加密和解密算法,包括:EEA0: Null algorithm、EEA1: SNOW3G、EEA2: AES。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6.3.3节。

5.3.9 完整性保护
支持RRC和NAS信息的完整性保护,包括EIA0: Null algorithm、EIA1: SNOW3G、EIA2: AES。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6.3.3节。

5.4 RRC/NAS层技术要求
5.4.1 系统消息
支持系统消息的解调,包括MIB,SIB1、SIB2、SIB3、SIB4、SIB5、SIB6、SIB7、SIB9。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6.3.1节。

5.4.2 RRC状态
支持IDLE态和RRC_CONNECTED态,并支持所有的RRC连接控制。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4.2节。

5.4.3 系统内切换
支持LTE系统内切换,包括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4节。

5.4.4 寻呼响应
支持IDLE态和RRC_CONNECTED态的寻呼消息接收及响应。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3节。

5.4.5 测量
5.4.5.1 同频测量
支持IDLE态和RRC_CONNECTED态下的同频测量。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5节。

5.4.5.2 异频测量
支持IDLE态和RRC_CONNECTED态下的异频测量。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5节。

5.4.5.3 周期性测量上报
支持周期性测量上报,且周期可由基站配置。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5节。

5.4.5.4 事件触发性测量上报
支持事件触发性测量上报,包括系统内测量A1~A5,系统间测量B1~B2。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5节。

5.4.5.5 测量触发时间
当测量触发时间(time to trigger)小于DRX 周期时,当测量触发时间(事件触发性测量)或者测量周期(周期性测量)与DRX休眠期重合,支持在DRX休眠期内进行测量上报。

5.4.5.6 闭合用户群小区测量(可选)
支持闭合用户群(CSG,Closed Subscriber Group)小区和相关的测量。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B.2 CSG support节。

5.4.5.7 基于速度的测量
支持高速场景下的测量以及相关参数,能够在高速场景下,对测量值进行修正。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5节。

5.4.6 寻呼DRX配置
5.4.
6.1 默认配置
在IDLE态下,支持默认的寻呼DRX配置(default paging DRX)。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4.4节。

5.4.
6.2 专用配置
在IDLE态下,支持专用寻呼DRX配置(dedicated paging DRX)。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4.4节。

5.4.7 小区选择与重选
5.4.7.1 系统内小区选择与重选
支持不同频点间的小区选择与重选,并且支持根据不同频点设置小区重选的优先级。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4节。

5.4.7.2 系统间小区选择与重选
支持不同RAT间的小区选择与重选。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4节。

5.4.7.3 基于速度的小区重选
支持高速场景下,基于速率的小区重选。

具体要求参见36.331第5.4节。

5.4.8 EMM状态
支持EMM-DEREGISTRTERED态和EMM-REGISTERED态,以及两个状态之间的转换。

具体要求参见24.301第5节。

5.4.9 ECM状态
支持ECM-IDLE 态和ECM-CONNECTED态,以及两个状态之间的转换。

具体要求参见24.301第5节。

5.4.10 PLMN选择
支持自动和手动的PLMN选择。

具体要求参见23.122第4.4节。

5.4.11 位置注册
支持位置注册。

具体要求参见23.122第4.5节。

5.4.12 EPS承载
支持EPS承载,包括承载建立、更新、重建、释放等。

具体要求参见24.301第6.4节。

6 测试功能要求
6.1 参数测量功能
测试终端支持至少32邻小区参数测量,具体被测小区和邻小区测量参数需求如下:
6.2 强制测试功能
1)小区锁定;
2)锁频;
3)强制重选;
4)强制切换;
5)可从工程测试模式的小区列表中选择目标小区;
6)可任意输入目标小区的频点和PCI。

6.3 自动测试功能
1)自动接听;
2)自动拨打:通过路测软件控制手机进行自动测试,可以控制呼叫号码、时间、间隔、次数等等;
3)业务自动测试:通过路测软件控制手机进行自动测试,可以控制呼叫号码、时间、间隔、次数
等等;
7 其他要求
7.1 功耗要求
7.1.1 空闲模式下的功耗
测试终端空闲模式下的工作电流小于20mA。

7.1.2 连接模式下的功耗
7.1.2.1 参考网络环境
1)系统带宽:20MHz
2)帧结构:10ms,DL/UL:2/2
3)功率等级:3(最大发射功率23dBm)
7.1.2.2 功耗要求
测试终端连接模式下的工作电流不大于500mA。

7.2 终端等级要求
支持category 3及以上。

7.3 物理接口要求
应支持USB接口或Express PCI接口。

修订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