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精选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精选2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任的速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1
朋友推荐读《信任的速度》这本书时,我心存疑虑:“信任”不是人人皆知的东西吗,这本书真有可读性?读过后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我以前对信任的理解。
首先,信任的力量是“一个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
大家都知道信任的重要性,因为信任能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一个不诚实、不讲信用的人,他的品德在别人眼里是要大打折扣的。
但是,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清楚地认识到信任有如此巨大的力量,但由于人们对这个力量缺乏了解,往往在不经意间忽视它的存在,低估它的潜能。
“如果没有这个力量,最强大的政府、最成功的企业,最繁荣的经济,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最伟大的友谊,最坚强的个性,最深的爱,统统都会被摧毁”。
“每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个小时,信任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当前的生活质量,还将对我们未来的生活轨道产生深远的影响,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
通过阅读书中大量的事例以及作者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且联系自己及身边人的一些实际,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书中这两段话的分量,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任的力量。
信任是一切影响力的根基,尤其在当今世界信任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原因之一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一个开放的时代,所有事情围绕着合作关系运转,而合作关系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信任。
这本书还挑战了人们多年以来关于信任的成见,展现给我们的是,信任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社会美德,更是一个有形的经济推动力,是效率的源泉。
当信任上升,效率会随之上升,而成本则随之下降,从而创造出作者所说的“信任红利”;否则,效率下降,成本上升,就要
支付“低信任税”。
事实上,在很多交往中,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支付着这种隐藏的低信任税。
其次,“信任是品德和才能的函数,品德和才能同样重要”。
品德包括你的诚信,你的动机,你对人的态度等。
才能包括你的能力,你的技巧,你的记录,你的资历等。
该书作者史蒂芬˙M˙R柯维将信任分为四个核心——诚实、动机、能力、成果。
其中,诚实和动机被归为品德问题;能力和成果被归为才能问题。
通常,我们习惯把信任归为品德范畴,但重要的是,我们同样要把信任看做才能。
人们往往信任那些既诚实又能办成事的人。
假如你是一个诚实的人,做事的动机良好,但能力不强,每天的任务无力完成,领导和同事还会对你信任吗?假如你有能力完成任务,也有良好的业绩,但是做事的动机不纯,心存私心,领导和同事知道了还会信任你吗?所以品德和才能同等重要。
品德是信任的基础,是常量,任何时候它对信任都是必要的。
而才能是依据情况而变化的,某人在某个方面有才能不能代表他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有才能。
在信任的4个核心里面,我感受最深的是动机和成果。
良好的动机有助于赢得信任,而改善动机的基本因素是持有“充足”的观念。
充足的观念也是共赢的观念,它是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充足”的意思是有足够的东西供大家分享。
除了类似比赛名次这类“稀缺”资源,事实上,生活中多数东西是充足的。
信任包含个人的信任、与他人关系上的信任、组织的信任、市场的信任、社会的信任。
该5个层面的信任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所有人在前两层信任即个人的信任和关系的信任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即使是最后一层的社会信任,它的根源也在于个人的信任。
对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来说,个人信任问题首先会波及他与他人关系上的信任,然后会波及组织内部的信任,最终还会波及社会的信任。
组织和社会的高信任度来源于这个组织和社会成员的个人信任。
第三,“在建立信任方面,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作者在书中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和别人的扭转不利局面的经验。
他让我们相信,信任并不是多数人想象的那么虚幻,那么模糊。
相反,它很具体、可
操作。
他让我们乐观地看到,大多数情况下,信任是可以重建的。
不管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不论信任度有多低,都可以积极地建立或重建信任,而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不论是在个人关系中还是在工作关系中,有13种行为可以极大地增强我们建立信任的能力。
这13种行为分别是:直率交流,表达尊重,公开透明,匡救弥缝,显示忠诚,取得成果,追求进步,面对显示,明确期望,负起责任,先听后说,信守承诺,传递信任。
这13种行为来自于自我信任的4个核心,都需要品德和才能的结合;而且每种行为都不能把它推到极致,否则就会变成一种弱势;另外,这13种行为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形成一种平衡,如“直率交流”需要“表达尊重”来平衡。
总之,信任带来的效率是最高的。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2
说到诚信,我的第一映像是要“说到做到,要言行一致”。
但今天读了《信任的速度》后,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诚即天道,天道酬诚”。
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
意思为诚实。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
”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
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诚信的核心就是做事实,说实话。
但往往我们却发现,自己既是这样做了,也还无法得到别人的信任,由此就开始抱怨别人的偏见,甚至开始愤世嫉俗。
在《信任的速度》中,Stephen M.R.Covey & Rebecca R.Merrill 从西方人的眼光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在书中,信任被分为了四个核心——诚实、动机、能力、成果。
其中,诚实和动机被归为品德问题;能力和成果被归为才能问题。
在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我们一直所做的,只是做到了诚实或动机这一、二个核心而已。
诚实和动机不用我解释,我想大家也能通过字面意思明白。
那么能力和成果呢?
能力是我们提升信心的手段,既是提升自己的信心,也是提升别人的信心。
例如:一项尖端的技术工作,一个生手和一个高级技工,哪位更能取得雇主的信任?当然,这里的能力还包含了我们就建立、培育、传递和重建信任的能力。
成果其实也好解释,直白的说,如果我们不能完成应该完成的事,就会削弱我们的信任。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实现了自己所承诺的结果,就会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声誉随之而来。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最为常见,例如:某一个供应商,他积极的想为公司提供服务,当公司提出需求的时候,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他承诺了下午送货,在这个时候,他在诚实和动机上都还没有出现问题。
但到了下午,供应商在配送能力上出现了错误(能力不能满足),导致货物没有按时送到。
这个时候,作为业主是什么感觉,我想你一定不会相信他是无意犯错,这个时候,供应商的诚信就受到了损失。
上面的案例,虽然说的是别人,但反思我们自己和团队,是否也有同样的情况?为什么我们明明用心了,但还是得不到信任,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下,我们在能力上是否出现了不足?我们是否没有到达工作成果?
”诚实“是地表以下的基础,是信用之树赖以为生的树根;”动机“是地表之上的树干;”能力“是树枝。
是我们创造成果的能力;”成果“就是树上的果实,是可见的,可触摸的,可衡量的结果,最容易被人看到评价。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3
在课本的众多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便是《信任》。
那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和“丈夫”在红箭头的指引下去果林采果子的故事,使“我”感到在那个地方是传递着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要知道,得到别人的信任是多么不容易!同样被别人信任的喜悦也是无法形容的。
相反如果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心里也是十分难受和失落。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在某个地区,有一个男子在路上捡到了1000元,他不假思索地交给了警察,没想到警察却说:“你这号人,就是不老实,想用钱收买我?没门!”他被关进监狱,那时他已经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相信他了。
那天晚上,他越监了,他去银行里抢了点钱,去火车站,准备一走了之。
由于火车站太挤,他只好蹲在女厕所旁边。
这时一个女人走进厕所,关门时发现锁坏了,于是就对他说:“大哥,你能帮我把把们吗?”他震住了,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他站在那儿,纹丝不动。
他等着那个女的一出来,马上跑去警察局自首。
这便是信任的力量!
让我们互相信任吧!只有在大家互相信任之下才能尝到被信任的喜悦!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短文,题目是《信任》。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犯人越狱了,在亡命途中,他大肆抢劫钱财,准备外逃。
在抢得足够的钱财后,他乘上开往边境的火车。
火车上很挤,他保好站在厕所旁。
这时,一位漂亮的姑娘走进厕所,关门时却发现门扣坏了,她走出来,轻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邪的眼神,点点头。
他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一样,严严地守着门。
在这一刹那,他突然改变了主意。
下一部下车去投案自首。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了,也没有人可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的清泉,可以挽救灵魂,让心灵的清泉,可以挽救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的自信。
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心灵的纽带,是震荡情感之波的琴弦,pol。
ice对犯人的不信任,,自暴自弃,最终越狱逃跑;一位姑娘对犯人的信任,却让犯人良知顿回,决心认罪。
信任的力量多么巨大的啊!它可以在别人心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哪怕对方是个十恶不赦的歹徒。
对别人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宽容,那么我们的世界会变的更美好!。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5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信任》一文。
课文写了作者和自己的先生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并自觉付钱的故事。
学了这课文,我很佩服他们的自觉能力。
竟然在一个没有人看的情况下自觉付钱。
有的人完全可以在这种情况下摘满一篮桃子不付钱就走,甚至摘更多的桃子。
我也很佩服这位果园的主人。
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
而且他把大黄狗训练得如此盛情,如此善解人意,如此乖巧,如此信任这些陌生人。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向文中一样信任和被信任,那将是怎样的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彼此多一份信任,少一些怀疑,愿我们的生活多一份快乐,少一些悲伤。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6
今天,我们学了第22课《信任》,对于文中的世外桃源,我不禁陶醉起来……
“快、快走!”这时,我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书中的那片桃林,我不是在做梦吧?可我却没有多想,这时,爸爸又喊:“喂,胡屹然,你走不走啊!”我回过神来,加快了步伐,向爸爸和其他家人跑去。
走啊走,我们一家人终于来到了那间小木屋,看到那几个篮子,几条狗,几只猫,一张木桌和一张纸条。
我们读完了纸条,爸爸就下令:“大家去摘桃子把!”“好!”大家一起说。
我们拿着篮子,各自跑向一课桃树,兴奋地摘起桃子来。
我来到一棵桃树下,开始摘桃子,棵树太高,怎么办呢?于是我拿起一根小树枝,轻轻一挑,树枝被我压下去了一点,这回我就可以摘了。
可我又发现树上全是没有熟透的果子,只有树顶上有一只又大、看上去又很有水分的桃子,但是我又看了看高高的树梢,只好就此作罢。
我无意间看到了弟弟,天啊!他,他在爬树,于是我马上过去阻止,对他说:“这时一个纯洁而美丽的地方,要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这个地方将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啊!”弟弟听了,低下了头。
我见他知错了,便又回去摘桃子了……摘玩桃子后,爸爸数了数,一共五篮。
我也看着
我篮子里的桃子,虽然我后来也摘了很多桃子,但我还是惦记着那个挂在树梢上的大桃子,唉!大桃子,再见了!我们又回到了那间小木屋,哥哥把钱放进了箱子。
这时爸爸把桃子放在桌子上,说:“我们来品尝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吧!”我拿起了一个桃子,可突然眼前一黑……“快醒醒!都九点啦,快去睡觉!”啊!原来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我把我的梦境告诉了妈妈,妈妈陷入了沉思。
我诗意大发,于是便有了:“奇妙自然吸引我,摘桃之乐在梦乡。
人人携手创文明,共建和谐好地方!”
是啊,正如梦中的桃林,这是一个和谐的好地方,假如我们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爱,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7
帝王的背叛,重点其实并不是“叛”,而是“背”。
那种表面上笑语盈盈,暗地里却擦亮屠刀,才是最可怕的。
——题记
魏生所著的这本历史小说《战神韩信》也许是对韩信这一生的最好的诠释。
这部书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韩信从知遇漂母到被吕后谋害于长乐宫中的事迹。
读罢后,它让人不由得为韩信的一生所唏嘘。
本书的后记中作者留给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韩信的悲剧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的确,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个结果。
即便韩信像张良那样退隐山林,从此不问世事,我想刘邦也不会放过他。
因为韩信与张良不同,张良只是个谋士,他不像韩信在前线打仗,威信极高,所以他能安全脱身也是因为帝王刘邦给他留了台阶,而韩信则不同。
况且,在帝王眼中,功臣一定是有罪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帝国破,谋臣亡”是专制皇帝心中不变的一条准则,所以韩信自己也知道死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汉朝官方修订的史书将韩信被杀的原因归为谋反,但如果真是这样,想必也不为过,因为这种背叛只是“不得不反”罢了。
刘邦虽说是大汉王朝的开国明君,但他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他夺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贬为楚王,伪游云梦诱捕韩信,最后贬为淮阴侯。
韩信死后,大杀异姓王,将彭越的尸体剁成碎块、制成肉酱,
无不看出他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
究竟什么是“背”,什么是“叛”,什么是真正的“背叛”?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遭受大大小小的背叛,但是大多数都是"叛"是重点,一刀两断,从此不相往来,而帝王的背叛却是像带着一层面具,表面上待臣子温和,暗地里却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
有谁能看透这层面具呢?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8
诚实与信任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它甚至比黄金还珍贵,这是我读了《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后的感悟。
一天深夜,一位年轻人从外地驱车回家乡,天很黑,能见度很差。
快到家时,听到“咔嚓”一声,年轻人下车一检查,原来车子右侧的反光镜碎了。
只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但毕竟是停着的,所以责任在年轻人。
年轻人见四周没有一人,便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写明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年轻人希望车主与自己联系,字条压在小车的雨刷下。
事隔三天,一名陌生男子打来了电话,他,便是小红车的主人。
“噢,是你,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汽车的反光镜碰坏了!”
“反光镜我已经换上了,我打电话是向你表示感谢的。
”
“不,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
”
“不用了,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留下字条,这使我很感动。
”
“这是应该的,这笔费用应该由我来支付。
”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说完他便挂了电话。
是的,诚信是一种品质,是金银珠宝换取不来的。
甚至可以说,它比任何东西都宝贵、可靠。
诚信作为一种崇高的品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出天使般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我希望中国的子子孙孙们都能拥有诚信这种品质,每当我们不小心犯错时,不管是大错、小错,都要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而不是故意隐瞒、逃避。
人与人之间,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应该坦诚相待,同学之间也应当如此,说实话,不能欺骗、吭骗同学。
不然,就没有人愿意和你交朋友,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窄。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9
《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深夜撞碎了一辆小红车的反光镜,便留下字条,让小红车的主人联系他。
后来,作者向小红车的主人表达歉意。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妈妈让我下楼买鸭脖,那时我才一年级,数学也不是很好,而且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买东西。
“去吧!”妈妈亲切地说。
我便出发了,拿着妈妈给我的钱,一蹦一跳,高高兴兴的。
来到了鸭脖店的门口,我走了进去,跟阿姨说:“阿姨,两根鸭脖,要切好的,多少钱?”阿姨把鸭脖一称,说:“16元。
”我把钱给了阿姨,阿姨找了我一些零钱。
第二天,我又去了那家店,阿姨认出我了,说:“昨天我搞错了,是15元。
”说完,阿姨拿出个硬币给了我。
“阿姨,不用了!”阿姨赶紧说:“这不是一元钱的事,多拿的就应该还给你,不然我心里过意不去!”我被说服了,便收下了。
这位阿姨不就是我身边诚信的好榜样吗?她家的食物美味,她的心灵更美,怪不得她家的生意一直很红火。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诚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只要我们大家都拥有诚信的好品质,那么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10
读完了《诚实与信任》这篇文章,我第一个想到的成语就是:诚实守信。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深夜里驱车回布鲁塞尔,天很黑,又有点雾,他刚从快事道进入慢车道,就撞到了一辆小红车,作者就写了一张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留给了小红车车主,事隔三天,小红车车主来电话了,作者要把钱给他,他却不要钱,反而感谢作者给自己
留下了诚信。
因为他认为诚信比金钱还贵重。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
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
“君子一方,驷马难追”,诚实,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金钱是换不来的。
古时候,有一个非常诚实的人——曾子。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
他的孩子哭着喊着也要去。
妻子就哄孩子说:“乖,你就别去了,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
”她赶集回来后,见曾子真要杀猪,妻子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却说:“你欺骗孩子,孩子也不会信任你。
”说完,就了结了猪的性命。
曾子不欺骗孩子,更用实际行动培养了孩子讲任用的美好品质。
今天我们是校园的学生,而明天我们就即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诚,是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不说谎,不作弊,不抄袭;信,就是讲信用,守承诺,言必行,行必果,遇到错误要勇于承担。
有诚信的人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拥有诚信的人就可以拥有一切!
现在,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11
在这个下着小雨的上午,我拿出四年级的语文书,又看到了我学时,感受最深的一篇作文——《诚实与信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课文中的“我”将别人的反光镜给撞碎了,在这个没有人的地方,“我”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留下电话,请车主打电话找“我”赔偿。
车主打来电话并没有要求“我”赔偿,正是因为“我”诚信感动了车主,可见诚信有多么的重要。
看到这我想起来了很多的故事如:《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
曾子诚实守信,他妻子答应孩子不哭闹就为他杀猪吃,他果然将猪杀死,教育儿子要做诚实守信的人;《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讲诚信就会付出生命代价;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砍倒其父最爱的小树,他没有逃避、隐瞒,而是勇敢的承认了。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种美德。
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让我们做有诚信的人,继承发扬这种美德。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12
信任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而在《信任》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信任。
文中的我与丈夫在采摘桃子的过程中,得到了新人,那个朴实而纯洁的小屋令我难忘。
而最使我震惊的也是桃园主人对人们的信任,完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任。
信任看似复杂,但当你真正去接受它,你才会发现,其实信任是十分容易的。
有时只是一会儿耐心的等待;一种安静的环境。
信任是一条线,一条无形的线,但是,如果你触摸到了它,你会发现他不是透明的,它的色彩是丰富的;他的形状是丰富的;它的情感是丰富的。
而文章中桃林的主人的信任,是一种令人感到喜悦的。
那个地方是朴实纯洁的。
作者在那里享受到了这种喜悦,而我在阅读的时候也品味到了这种喜悦,作者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信任的速度读后感篇13
认真研读信任之前,我觉得我很信任别人,又仿佛不信任任何人。
我把别人都排除在我的世界之外,我不愿意让别人进来,也不愿意去信任别人。
在CT1的信任游戏时,我觉得我可以去信任人,但这种信任又都是带有判断的,我根据对方的言行举止、眼神去选择是否要信任他。
可是随着课程的进行,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信任。
我信任我们TA26的任何一个人,我信任这个开放、坦诚的家。
我可以在平台上说自己任何想说的话、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没有担心。
我觉得我是信任大家的。
今天我再次深究,信任大家的更深层是我信任自己。
信任与别人没有关系,信任与自己有关。
平时,我常做的,我不信任他、他不值得我信任等等,现在想想,真的有些滑稽,我为何要将我的信任的决定权交给他人掌控。
书中的有些话,对我的触动很大。
我为什么不敢信任别人呢?因为我内心恐惧。
一是没有安全感,害怕被别人骗,害怕被人玩弄,害怕自己不能掌控局面,害怕事情的发展超出自己的熟悉范围;二是产生遗弃感,对自己的能力不肯定,担心自己放权后,自己会被慢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