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学案人民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梳理图
____________ .
_l'CT -1 I.I >;G ^K ;
f :^:L-?F - 1$^.|.x (0 r^hi}
・ wlx 「 JifFHq t!J 訂小1£冷1址它陆?10.】孵"耳1 i| i ! •丄世2
BE 里H ”鼻打耗卜1*同毎屮呼-mmagjfl
■『申时',葩斗
"T .T *.桝-i'円IH 卄恻电*n*曽o
a.ift 科令.丹弗初优
注厂;杠r 布为简琴円”刊KM 土嵯 if ■ t*号(EHR 」:囱亿疋豐
|£« ,削帳* SitIKF % 引抚們幣⑴fM
*!帥和択*山刃怛臣啊斛豐山群 空
<4*|-
D 禺曽 星打罔*屮♦+便列建
L>.F Fir - +,! 11 /14 1' I'li#* ■"
i7N«.<4HX«i itIH 切刚的_
r.tt'L^jwwmitT
】x 1 :1 r Uli 注即£
IT :(■.-.»
t| E ii ti *1 *. ?;:
-.Mfr,m> K :和•托咋、刊*忡 H *
WI fHM f
ill i
r
屮他愉飢镂就'
'X4 |*I. I ^Kt> J trUktf 1 -M >> JkK 舉疋勺IL 专再泻件:、-片內
、*
l-t!
TK>1< i
I. $ *
i- nt.
吋“屮刑和-i '£.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 •国际形势
(1)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对态度。

2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1) “另起炉灶”:
①含义: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作用: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2) “一边倒”:
①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作用: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4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 与苏联、保加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

(2) 与苏联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①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意义:这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背景
(1) 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⑵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 •过程
3.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
1 •参加日内瓦会议
(1) 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 参加国: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

(3) 时间:1954年。

(4) 地点:日内瓦。

(5) 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6) 结果:中国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使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 •参加万隆会议
(1) 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 时间:1955年4月。

(3) 地点:印尼的万隆。

(4) 成果: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的进展;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形成了“万隆精神”。

1 •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合影是
1949年12月毛泽东赴苏联访问时留下的。

它体现了建国初的哪一外交
政策?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策:一边倒。

根本原因:维护国家利益。

2 .“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主权,并不是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身的国 家利益。

3 •“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和“异”的含义


共同 经历 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社会制度、意
识形态、宗教
信仰
共同 任务 反殖、反帝和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共同 愿望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史料探究材料一 我们要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媚外。

否则不是狂妄便是自卑。

不卑不亢才
是我们的态度。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
立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 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 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
主题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1) 材料一中为“打破旧的外交传统”,新中国实行了哪些外交政策?概括在这些政策指引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2) 据材料二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提示:(1)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就同
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归纳总结]
对点训练
1 . 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 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

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
展”台湾的武装力量。

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①并非仅仅针对美国,而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执行;②是在1950年2月,不符合材料时间信息。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敌视中国,针对这一形势,中国采取“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③正确;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正确。

主题二
中苏关系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 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对此,新中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以应对?
(2) 材料二反映了在此外交策略的指导下我国取得的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提示:(1)国际形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和仇视新中国。

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推行“一边倒”的政策。

(2)成就:中苏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孤立圭寸锁,巩固了国
家主权,维护了国家安全。

[拓展升华]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1) 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对态度,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3) 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一支重要力量。

⑷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的成果,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对点训练]
2 •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

下图所示可以用来研究()
A. 国民革命时期的中苏关系
B.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社会
C.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关系
D.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社会
解析:选C 从图片中的“人民解放军”即可从时间上排除 逝世,且中苏关系已经
开始恶化,排除
D 项。

故选C o
考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命题角度:1.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典题例析]
[例1] 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 《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 采取“赶、挤”政
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

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
()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独立自主不结盟” [解题思路]
选项
分析
判断
A 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X B 是指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V C 是指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 X D
出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X
[答案]B
[题组冲关]
A 、
B 两项;20世纪60年代,斯大林已经
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1.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
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

但是周恩来访问
A. 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 重申和平共处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 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解析:选B据材料中的“1954年” “缅甸”“周恩来”等即可判断选B,即中国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它()
A. 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 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
解析: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命题角度:1•“求同存异”的方针
2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
[典题例析]
[例2]“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
A.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 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 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解题思路]
[答案
[题组冲关]
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
3.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 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 “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 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解析:选 A 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 各国的一致赞同,促使会议取得成功。

故选
A 。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
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C 项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
D 项是日内瓦会议。

4.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
个代表团,共4 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 .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意;D 项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课堂小结•建通史]
I .网络构建]
I .关键必背]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另起炉灶” 子再请客”等方针。

在建国第一年就与
17国建交。

(2) 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3)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中国在外交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

解析:选B 从时间上来看
1955年来中国访问的人数比
1954年多,这主要归结于
1955年万隆会议提
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故选
B A 项为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政策,排除;
C 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是在
B 项不正确;抗
63个国家的417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