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苏教版必修五模块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模块结业考试试题
语文(必修5•苏教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除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外,另增设附加题20分。

附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各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附加题分数是否计入模块修习学分。

2. 第Ⅰ卷1~6页,第Ⅱ卷第6~8页,附加题第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6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4.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7~18题,附加题)时,须用0.5毫米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5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
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

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


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
美发达国家。

60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
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
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

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

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

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费内容。

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

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

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不疲。

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
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
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选自彭燕《消费时代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消费》)
1.下列关于“大众文化”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

B.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C.自20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B.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D.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也是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运作。

D.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使得艺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3分)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
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
..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
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
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少卿视仆于妻子
..何如哉妻子:妻子儿女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创作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垢:污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3分)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A.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B.
仲尼厄而.作《春秋》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思垂空文以.自见
D.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B.作者历引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来自比,说明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作者刚完成《史记》就惨遭宫刑,他却不以为辱,隐忍苟活,这充分显示了作者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D.最后一段作者以被乡党嘲笑、使先人受污辱和自身发背沾衣来表达自己被辱的痛苦心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7分)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①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

长安多杏树。

8. 本诗的前两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9. 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6分)
玩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

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

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

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

这引起了我的怀疑。

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

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

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

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

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

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

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

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

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

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

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

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

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

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

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

于是我采取了自认是绝妙的预防措施。

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

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

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
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

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
远离这张可疑的床。

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

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

我睡着了。

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
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

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
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

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
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

我摸到一张脸,
一个鼻子。

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

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
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
廊的门开着。

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

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
我的床上,神情激动。

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
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
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地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B.“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C.“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D.“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E.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12.概括小说中“我”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分)
13.请对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两种描写手法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4分)
1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

小说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5分)
第Ⅱ卷表达题(4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 日本首相于 4月21日突然参拜了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
神社,他这一恣意妄为
....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亚洲的国家和人民。

B. 本月19日午夜,一颗代号为NY的小行星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其离地球最近距离将在万公里之内,天文爱好者们将可以清楚地观测到这颗小行星。

C. 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

其巍峨磅礴,
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

D.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许多出版社争相翻译国外的畅销书,缺乏起码的译
校标准,一个译者译成一个样,随心所欲,让读者莫衷一是
....。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3分)
A逃亡者希望借此不引起天敌的视线,捕食者希望接近时避开猎物的注意以提高命中率。

B.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之后,中山歧江公园设计组提出的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的设计方案,终于在当地领导的果敢决策下得以实施,
并由此引发对设计概念的理解。

C.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

D.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17.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3分)
(摘自《2013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注:“同比”指的是与2012年3月份相比。

五、作文(共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40分)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大学毕业后,想在父亲的公司干一番事业。

李嘉诚却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你们自己去打江山。

”兄弟俩去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开发公司,李泽楷成了一家投资银行的合伙人。

李嘉诚常打电话询问兄弟俩有什么困难。

兄弟俩总是说:“谢谢爸爸的关心。

困难是有的,我们可以自己解决。

”兄弟俩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来成了加拿大商界出类拔萃的人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加题(20分)
1.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

②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

③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

④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那太细小了,可是他们也要细磨细琢地粘上去。

⑤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而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⑥第二步工作叫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2.老张想与某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可合同中有一项很长的条款。

请你帮他解读,告诉他被保险人出险时需同时具备哪五个条件才能获得赔付。

(5分)
附合同条款内容:被保险人于本合同有效期内,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以此意外事故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事故的可获得赔付。

(1)
(2)
(3)
(4)
(5)
3.根据文段内容,为交警写一句回复“哲学大妈”(画线句)的话,不超过20字。

(5分)
前一段时间,南京交警一直在进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

一位“哲学大妈”回答爆红网络,她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淡定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又有一位五旬大妈火了,闯红灯面对交警,她回答:“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
4.阅读下面这支曲子,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改写成现代诗歌,要求想象合理,保留其意境,不少于80字。

(6分)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1.(3分)B(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大众文化成熟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
2.(3分)C(张冠李戴,原文“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画展”仅仅说明了“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才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3.(3分)D(偷换概念,根据最后一段,“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而不是“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
(一)(13分)
4.(3分)D(垢:耻辱)
5.(3分)A(A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定语的标志。

B项“而”,第一个“表转折,译为‘却’”,第二个“表因果,译为‘因’”。

C项“于”,第一个“表被动”,译为“被”,第二个“表处所,译为‘在’”。

D项“以”,第一个“目的连词,译为‘来’;第二个“介词,因为”)
6.(3分)C(“完成”错,原文说“草创未就,会遭此祸”;“不以为辱”错,据原文“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
7.(4分)(1)吕不韦被贬蜀地,《吕氏春秋》流传于世。

(大意对1分,“迁,放逐,流放”1分)(2)我因说话而遭逢这场灾祸,深被乡里(人)耻笑。

(大意对1分,被动句1分)
附文言参考译文:
人之常情没有(人)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

(没有人不)顾念父母妻儿
的,至于那些被道义真理所激发的人并不是这样,(那)是因为(他们)有不得
已(的原因造成的)。

现在,我不幸,早年丧失父母,没有兄弟亲人,孤身一人
在世,少卿您看我对妻儿们(的态度)又怎么样呢?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
怯懦的人只是仰慕节义,什么地方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
也还能识别偷生与赴死的界限,怎么会自甘陷身牢狱中去受辱呢?况且(就是)
那些奴隶婢妾,还能(下决心)去自杀,(更)何况(像)我(这种)处于不得
已(境地的人)呢?我克制忍耐(地)苟且偷生,囚禁在像粪土一样(污秽)的
监狱中也在所不辞的原因,是遗憾心愿还没有完成,(如果)平平庸庸地死去,
那么文章就不能后世流传。

古时候(虽)富贵却姓名埋没不传的人,(多的)不能够记录完全,只有卓
越不凡非同一般的人(才能)被(后世)称颂。

文王被拘禁却推演出《周易》;
孔子受困厄却写成《春秋》;屈原被放逐,竟然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才
有《国语》(现世);孙子被剔去膝盖骨,编撰出《兵法》著作;吕不韦被贬蜀地,
《吕氏春秋》流传于世;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内心)愤懑而创作出来的。

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着苦闷,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使后来的人(看到了解他们的心意并)受到启发。

至于左丘明失去双目,孙子没了双脚,终于不可能被(君主)任用,(就)退一步著书立说来渲泄他们的愤慨,想流传文章(于后世)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我私下里不自量力,最近依靠自己拙劣的语言,收集天下散佚的旧籍与传闻,考证那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和事迹,考察(总结)历史成败兴衰的道理,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至当今(皇帝为止),写成了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

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弄通古今变化的规律,完成有(自己)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刚开始写还没有完成,正好遭遇那场大祸,我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露出怨怒之神色,(如果)我真能著成此书,(就要)把它珍藏在名山中,传给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使它(能够)在大都市流传,那么,我以前受辱的旧债就能得到补偿了,即使一万次遭受戮杀,难道会后悔吗?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对智者倾述,很难对俗人说清楚呀!
而且,背负着因罪受刑的坏名声(在社会上)不容易居处,处于低下卑贱地位的人常受到诽谤。

我因说话而遭逢这场灾祸,深被乡里(人)耻笑,因此玷污辱没了祖上,(我)又有什么脸面再到父母的坟墓前去呢?即使延续到百世,耻辱仍会越来深!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里往往恍惚迷离、若有所失,出门常常不知要到何处去。

每当想到这耻辱,没有不(汗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