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1 / 20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B. 光在真空中能传播
C. 我们能凭声音分辨吉他和古筝,是因为音色不同
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
择的参照物是( )
A. 甲车
B. 乙车
C. 地面
D. 路旁的树
3. 面对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
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下面四幅图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4.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铅笔在水杯处“折断”
B. 放大镜把字放大
C. 夕阳在水中的倒影
D.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
5.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则蜡烛通过凸透镜成
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6.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 )或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象,
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7.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 演员以 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 的速度运动
8. 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为了探究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
作是( )
A. 沿ON 向后折转板F
B. 沿ON 向后折转板E
C. 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 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9.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 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 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
关于
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 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9.0分)
11.周末,小美与爸妈自驾出游,汽车行驶中,小美与妈妈并肩地坐在后座,以妈妈为
参照物,小美是______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美是______的。
12.树影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因为太阳光______形成的,同学们在教室中,能从不同方
向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字,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反射的缘故,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
13.一束光线射在平静的水面,与水面的夹角为30度,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
为______度,当光线垂直入射水面时,入射角为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度。
14.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m;小红发现衣
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15.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
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
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用
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 度,分界面的______
(左/右/上/下)侧是空气。
16.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
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1)甲速度为______m/s。
(2)当甲与乙步行15s时,甲与乙的距离为______m。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3 / 20
17. 如图所示,向右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每隔0.4s 拍摄一次汽车的位置,则小车做的是
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它从A 点运动到D 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 /s 。
18. 小明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只电子钟如右图所示,该钟的实际时间
是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9. 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
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
(1)标志牌各表示什么意思?
(2)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0.5h ,请你判断是否超速?
20. 张先生驾车从东溪到重庆江北,汽车以70km /h 的平均速度行驶30min 到达綦江,
休息30min 后,再以110km /h 的平均速度行驶1h 到达重庆江北。
请求:
(1)东溪到綦江,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
(2)从东溪到重庆江北,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 /h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7.0分)
21. 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所成的像A ′B ′。
22.请画出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折射光线。
23.根据如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4.请画出OA的反射光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2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
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方便______。
(2)为了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实验应选择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蜡烛成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了______(“折射”或“反射”)。
(3)移动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
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4)细心的小明发现有重影,原因是______。
26.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若保持凸透镜,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光屏,能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______像。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
5 / 20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解:A、女生的音调不一定都一样;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速度为:3×108m/s;故B的说法正确;
C、能凭声音分辨吉他和古筝,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C的说法正确;C、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故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速度为:3×108m/s;
(3)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此题考查声的综合知识和光的传播;明确声音的产生、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光的传播;可解答此题。
2.【答案】B
【解析】
解:
A、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甲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不符合题意;
B、该同学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以乙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
符合题意;
C、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
不符合题意;
D、该同学坐甲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
不符合题意。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故选:B。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
物体叫参照物。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
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
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3.【答案】C
【解析】
解:A、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图中表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是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错误;
BC、池底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
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池底的虚像,
即池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池底要深,而图中池底的位置在看到的池底虚像的上方,故B错误,故C正确。
D、人们看到的池水深度和它的实际深度并不相同,是因为光线从水中斜射
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图中表示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
故D错误。
故选:C。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
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此题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运用,所以夏天当你站在水池边,看着清澈见底、
7 / 20
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以免发生危险。
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使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4.【答案】C
【解析】
解:A、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B、用放大镜看字时,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与题意不符。
C、平静湖面上夕阳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5.【答案】C
【解析】
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故选:C。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可以顺利解题。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答案】A
【解析】
解:
(1)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
(2)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4)表述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为一正比例函数图象;
(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为一定值,图象为一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
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7.【答案】D
【解析】
解: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9 / 20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
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
并做到灵活运用。
8.【答案】A
【解析】
解:A、沿ON向后转动板F,板E、F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符合题意。
B、沿ON向后转动板E,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
关系,不符合题意。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即改变反射角的大小,需要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板E、F仍在一个平面内,只能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不能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
E、F仍在一个平面内,只能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不能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
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首先要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反射光线
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
现象,归纳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9.【答案】C
【解析】
解:A、银幕的表面是粗糙的,光射到上面发生了漫反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银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白色的银幕能够反射所有色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
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
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2)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
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不透明物体物体能反
射所有色光。
本题通过电影院放映电影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10.【答案】C
【解析】
解: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B、由图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 正确;
C、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
11 / 20
动;故C错误;
从20s时到40s所用的时间为:t=40s-20s=20s
从20s时到40s通过的路程为:s=1200m-450m=750m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1)分析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论;
(2)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3)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
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11.【答案】静止运动
【解析】
解: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小美与妈妈,以妈妈为参照物,小美相对妈妈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美是静止的;
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小美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美是运动的。
故分别填:静止;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是要看选择谁作参照物,二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2.【答案】沿直线传播漫色散
【解析】
解:树影下形成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上发生了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故答案为:沿直线传播;漫;色散。
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说明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能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说明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
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折射现象的区分,理解各现象的含义是选出正确答案的前提。
13.【答案】120 0 0
【解析】
解: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90°-30°=60°;
当入射角为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水面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光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所以折射角也为0°。
故答案为:120;0;0。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3 / 20
(3)光垂直入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并注意光垂直入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14.【答案】4 不变衣领
【解析】
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
(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5.【答案】OG30 右
【解析】
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
∠COF为反射角。
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
即分界面的右侧是空气。
故答案为:OG;30;右。
2018-2019学年重庆市綦江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15 / 20 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的度数。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16.【答案】1 5
【解析】
解:(1)由图象可知,s=2m 时,t 甲=2s ,t 乙=3s ,
则甲的速度:v 甲=
==1m/s ;乙的速度:v 乙=
==m/s ;
(2)当甲与乙步行15s 时,
s 甲=v 甲t=1m/s×15s=15m ,s 乙=v 乙
t=m/s×15s=10m ,
故甲与乙的距离:s 甲-s 乙=15m-10m=5m 。
故答案为:1;5。
(1)由图象可知,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甲乙对应的一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甲乙的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甲乙15s 的路程,两者相减可得相距多少米。
此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这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考时常常考到的。
17.【答案】变速 25
【解析】
解:由图知AB=3×
2m=6m ,BC=5×2m=10m ,CD=7×2m=14m ,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由图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D 点的路程s=15×
2m=30m , 小车从A 点运动到D 点有3个时间间隔,则小车运动的时间t=3×
0.4s=1.2s , 它从A 点运动到D 点的平均速度:v=
=
=25m/s 。
故答案为:变速;25。
根据小车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小车做什么运动。
已知小车运动时间t,路程s,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如果物体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运动。
18.【答案】10:51
【解析】
解:因为是从镜子中看,实际时间和镜子中的时间关于竖直的线成轴对称,
故这时的时刻应是10:51。
故答案为:10:51。
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考查镜面对称的知识;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点是作出相应的对称图形;
19.【答案】解:(1)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贵州还有15km;
(2)汽车的速度v===30km/h<40km/h,
所以小华爸爸驾车未超速。
答:(1)交通标志牌“40”是指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贵州还有15km;
(2)小华爸爸未超速。
【解析】
(1)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15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贵州还有15km;
(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求出汽车的速度,然后与限速40km/h比较即可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是一道中等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