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含水率的检测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
一、定义
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二、适用范围
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三、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线烘箱
天平:感量0.01g。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四、计算公式
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注:计算至0.1%。

五、允许差值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如下规定
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
5以下0.3
40以下≤1
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

二、主要仪器设备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天平:感量0.01g。

酒精:纯度95%。

三、其余同"烘干法"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比重计法)
筛分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
2mm、0.5mm、0.25mm、0.074mm。

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称量1000g,感量1g;
称量200g,感量0.2g。

三、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300-900g。

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1000-2000g。

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2000-4000g。

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000g以上。

四、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数:
X=(A/B)×100
式中:X-小于某粒径颗粒的质量百分数,%;
A-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试样的总质量,g。

当小于2mm的颗粒如用四分法缩分取样时,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X=(a/b)×p×100
式中:a-通过2mm筛的试样中小于某粒径的颗粒质量,g;
b-通过2mm筛的土样中所取试样的质量,g;
p-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质量百分数。

关于不均匀系数的计算:
Cu=d60/d10
式中:Cu-不均匀系数;
d60-限制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60%的粒径,mm;
d10-有效粒径,即土中小于该粒径的颗粒质量为10%的粒径,mm;
比重计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比重计:(1)甲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每1000 ml悬液内所含土质量的克数表示,刻度为-5~50,最小分度值为0.5。

(2)乙种比重计:刻度单位以摄氏20℃时悬液的比重表示,刻度为
0.995~1.020,最小分度值为0.0002。

量筒:容积为1000ml,内径为60mm,高度为350±10mm,刻度为0~1000ml。

细筛:孔径为2mm,0.5mm,0.25mm;
洗筛:孔径为0.074mm。

天平:称量100g,感量0.1g;
称量100g(或200g),感量0.01g。

温度计:测量范围0~50℃,精度0.5℃。

洗筛漏斗:上口径略大于洗筛直径,下口直径略小于量筒直径。

煮沸设备:电热板或电砂浴。

搅拌器:底板直径50mm,孔径约3mm。

三、试样
比重计分析土样应采用风干土。

土样充分碾散,通过2mm筛(土样风干可在烘箱内以不超过50℃温度鼓风干燥)。

求出土样的风干含水量,并按下式计算试样干质量为30g时所需的风干土质量。

准确至0.01g.
m=ms(1+0.01w)
式中:m-风干土质量,g;
ms-比重计分析所需干土质量,g;
w-风干土的含水量,%。

四、计算公式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甲种比重计
2X=100×Cg(Rm+Rt-Cd)/ms
式中:X-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s-试样质量(干土质量),g;
Cg-比重校正值
Mt-温度校正值;
Cd-分散剂校正值;
Rm-甲种比重计读数。

3 乙种比重计
4X=100×V×Cg[(Rm-1)+mt-Cd]×ρw20
式中:V-悬液体积(=1000ML);
ρw20-20℃时水的密度,g/cm^3
Rm-乙种比重计读数。

其余同前。

土的击实试验
一、目的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小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5mm的土,大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38mm的土。

二、仪器设备
标准击实仪:分轻重型两种。

天平:感量:0.01g。

台秤:称量10kg,感量5g。

园孔筛:孔径38mm、25mm、19mm、5mm各1个。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三、计算公式
干密度=湿密度/(1+0.001ω)
式中:ω-含水量,%。

密度试验(环刀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宜用于施工中的密度检验。

二、仪器与材料
人工或电动取土机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
(1)、用人工取土
1、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至0.1g。

2、垂直将环刀打入压实层,取出环刀和试样
3、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称取环刀及试样质量M1。

(2)、用电动取土机取土
1、若为砂性土,先挖一个砂土柱,将环刀平置于砂土柱上,用手将环刀垂直压下;在环刀口上盖一块平滑的木板,用铁锹将环刀底部切断,用直尺刮平多余土,称取环刀与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

2、若为电动取土器,接好取土器和电源,将取芯套筒套在切销好的土芯上,摇动即可取土;取出样品,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用天平称取土芯代套筒质量M1,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量。

3、本试验须进行平行试验测定,其平均差不得大于0.03g/cm^3.求其算术平均值。

四、计算
试样湿密度及干密度
ρ=4*(M1-M2)/(π×d^2*h)
ρd=ρ/(1+0.01ω)
ρ棗试样的湿密度(g/cm^3)
ρd棗试样的干密度(g/cm^3)
d棗环刀或取芯套的直径(cm)
h棗环刀或取芯套的高度(cm)
ω棗试样的含水量(%)
密度检验(灌砂法)
一、目的与使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土路基土的各种材料的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使用于路清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基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直径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直径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器与材料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基板、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均匀砂20~40g)
三、方法与试验步骤
1、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2、标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γ(g/cm^3)
3、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空内,直到砂不在流。

取下灌砂筒,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4、称取试坑中全部材料的总质量Mw。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ω,%)。

用小灌砂筒测定时,细粒土不小于100g,中粒土不小于500g;用大砂筒,相应的细粒土不小于200g,中粒土不小于1000g,粗粒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

6、将基板放在试坑上,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打开灌砂筒开关,直至砂不再流动,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4)。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不大可省去3的操作,试洞挖好后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最后称取剩余砂的质量(M4')。

四、计算
1、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
灌砂时试坑上放基板时:
Mb=M1-M4-(M5-M6)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b=M1-M4'-M2
M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的砂的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2、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ρw=Mw*γs/Mb
M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质量,(g)
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3、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
ρd=ρw/(1+0.01ω)
ω--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当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时:
ρd=Md*γs/Mb
五、报告
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准确至0.1g/cm^3。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毛体积密度试验坍落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坍落度为表示混凝土拌和物稠度的一种指标。

本试验适用与坍落度大于10mm,集料粒径不大于
40mm的混凝土。

集料粒径大于40mm的混凝土,允许用加大坍落筒,当应予以说明。

二、试验步骤
1、将代表样分三层装如筒内,边装边按由边缘至中心捣,边捣边加入拌和物。

2、垂直提起坍落筒,提筒时间5~10s,并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

3、从开始至提筒的全过程,不应超过2.5min。

4、量出筒顶至试样顶面中心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单位mm,精确至5mm。

5、同一次拌和的混凝土拌和物,必须时,宜测坍落度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为测定值,每次须换一次性的拌和物,如两次几个相差20mm以上,须做第三次;如第三次结果与前两次结果均相差20mm以上的,则整个试验重做。

6、试验同时,可用目测法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下列性质:
棍度、含砂情况、粘聚性、保水性
7、用加大坍落度筒量测时,应乘系数0.67,以换算为标准坍落度之坍落度。

毛体积密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与测定混凝土拌和物捣实后的毛体积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

二、主要试验步骤
1、称出试验前的量筒质量M1,精确至50g。

2、用人工捣固时,分三层装入,边装边捣;如用振动台振动时,至拌和物出现水泥浆为止。

3、称出量筒和混凝土总重M2,精确至50g。

三、计算公式
Ph=(M2-M1)/V
Ph--拌和物毛体积密度,kg/L
V--量筒容积,L
以上两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试样不得重复。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试验
一、目的与试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拌和物凝结时间的方法,以控制现场施工流程。

适用于各种水泥、外加剂以及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不同气温环境下的混凝土拌和物。

二、主要试验步骤注意
1、测定时,测针距试模边缘至少25mm,测针贯入砂浆各点间净距至少为所用测针直径的两倍。

三个试模每次各测1~2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时间的贯入阻力值
2、每个试样做贯入试验应不小于6次,最后一次的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a.从加水拌和时算起,常温下普通混凝土3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次间隔为1h;块硬混凝土或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宜在2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0.5h测一次;缓凝混凝土或低温情况下,可5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2h 测一次。

三、试验结果计算
1、公式:P=F/A
P--单位面积贯入阻力,MPa
F--测针灌入深度为25mm时的贯入压力,N
A--贯入测针界面面积,mm2.
2、凝结时间取平均值,当初凝时间屋歘应不大于30min,如三个数值中有一个于平均值之差大于30,则取三个的中值为结果;如果最大与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30min,则试验重做。

3、以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与测试时间关系曲线。

4、经3.5MPa及28MPa画两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则直线与曲线相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初凝终凝时间。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的方法,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评定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本试验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的立方体试件。

二、试件制备
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

当采用非标准时试件时,集料应满足以下条件:
集料最大粒径试件尺寸
(mm) (mm)
30 100x100x100
40 150x150x150
60 200x200x200
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为3个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混凝土试块。

三、试验结果计算
R=P/A
R——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P——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以3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为测定值。

如任一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超过中值的15%时,则取中值为测定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值的差值均超过上述规定时,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非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见下表)
试件尺寸尺寸换算系数
mm
100X100X100 0.95
150X150X150 1.00
200X200X200 1.05
结果计算精确至0.1MPa.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的测定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参数,检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折弹性模量试验加荷,试验于道路混凝土的直角小梁试件。

二、试件制备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为直角棱柱体小梁标准试件尺寸为150mmX150mmX550mm,集料粒径应不大于40mm,如却有必要,允许采用100mmX100mmX400试件,集料粒径应不大于30mm 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为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3根。

三、试验结果计算
Rb=PL/bhh
Rb——抗折强度(MPa)
P——极限荷载(N)
L——两支座间距离(L=450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
注意:
1、如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如有两根试件之结果无效,则该组决国作废。

2、抗折强度测定值的计算精确至0.01MPa。

3、采用100mmX100mmX400的非标准试件时,在三分点加荷的试验方法同前,但所取得的抗折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净浆抗压强度的方法
二、试件制备
1、压浆时,每一工作班至少留取不少于3组的70.7×70.7×70.7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天,检查其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水泥砂浆质量的依据
三、试验结果计算
R=P/A
R--净浆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1.28天强度平均值=(R1+R2+R3+R4+R5+R6)/6
当当6个单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都不超过6个单值的平均值的20%
2.P=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剩下四个值的平均值
当6个单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超过6个单值的平均值的20%
水泥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方法,以提出设计参数和抗压弹性模量试验载荷载标准,本试验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的直角棱柱体试件。

二、试件制备
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300mm,集料最大粒径应为40mm
三、试验步骤
1、取出试件,清除表面污垢,擦云表面水分,仔细检查后,在其中部量出高度和宽度,精确至1mm,在准备过程中,要求保持试件湿度无变化。

2、在压力机下压板上放好度件,几何对中,球座最好放在试件顶面并凸面朝上。

3、加荷速度应符合规程的规定。

当试件迫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最大荷载。

四、试验结果计算
Ra=P/A
Ra-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MPa);
P-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
对于非标准尺寸试件测得的轴心抗压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对200mm*200mm截面试件为1.05;对100mm*100mm截面试件为0.95。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第一部分金属拉力试验法(GB 228-87)
一、试验目的与试验范围
本标准系规定金属及其合金常温静力拉伸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
拉力试验机、引伸计、游标卡尺
三、主要试验步聚
1、试样准备
①测量截面积F0
②确定试样标距长度l0及引伸计基础长度的标记
2、服强度的测定
①对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指针法:当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的恒定负荷或第一次回转的最小负荷即为所求屈服点负荷Ps 图示法:在拉伸曲线上找出屈服平台的恒定负荷或第一次下降的最小负荷即为所求屈服点负荷Ps。

屈服点按下式计算:
σs=Ps/Fo(Mpa)
②对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图解法:在负荷-伸长或负荷-夹头位移曲线上,按平行线法求得对应于B点的负荷即为所求屈服强度负荷P0.2。

引伸计法:将试样固定在夹头内,施加约相当于预期屈服强度10%的初负荷Po,安装引伸计。

继续施荷到2Po,保持5~10秒后再卸荷到Po,记下引伸计读数作为条件零点。

以后按两种方法“卸荷法”、“直接加荷法”,直到实测或计算的残余伸长等于或大于规定残余伸长值为止。

并求出P0.2。

屈服点按下式计算:
σ0.2=P0.2/Fo(Mpa)
3、抗拉强度的测定
向试样连续施荷直到拉断,由测力度盘或拉伸曲线上读出最大负荷Pb。

4、伸第率的测定
将试样拉断后的两段在拉断处紧密对接起来,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

直测法: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距离大于1/3 ( l0 )时,可直接测量两端点间的距离l1。

移位法:如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距离小于或等于1/3 ( l0 ) 时,则按移位法确定l1。

5、断面收缩率的测定
试样在缩颈最小处两相互垂直方向上测量其直径,用二者的算术平均值计算F1。

6、弯曲后检查试样弯曲处的外面及侧面,如无裂缝、裂断或起层,即认为试样合格布。

四、计算
抗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σb=Pb/Fo(Mpa)
伸长率按下式计算:
δ=(l1-l0)/l0*(100%)
断面收缩率按下计算:
ψ=(F0-F1)/F0*(100%)
l0--试样原标距长度,mm
l1--试样拉断后标距部分的长度,mm
F0--试样原横截面积,mm2
F1--试样裂断处的截面积,mm2
Ps--相当于所求应力之负荷,N
P0.2--相当于所求应力之负荷,N
σs--屈服点,Mpa
σ0.2--屈服强度,Mpa
σb--抗拉强度,Mpa
δ--伸长率,%
ψ--断面收缩率,%
第二部分金属冷、热弯曲试验法(GB 232-88)
一、试验目的与试验范围
本标准用以检验金属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性能,并显示其缺陷。

二、仪器
压力机、万能试验机。

试验过程中应平稳地对试样施加压力。

三、主要试验步聚
1、试样准备
弯曲长度为5a+150mm
2、导向弯曲
3、试验时应在平稳压力作用下,缓慢施加试验力
4、弯心直径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试验应在10~35℃下进行
四、结果评定
若无裂纹、裂缝或裂断、则评定试样合格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3、本试验分为三类:甲、乙、丙。

二、仪器设备
击实筒、击锤和导管,台秤,直刮刀,刮土刀,工字型刮平尺
三、试验步骤
1、甲法
1)将己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15kg试料。

再用四分法将己取出的试料
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干质量为2.0kg(对于细粒土)或2.5kg(对于各种中粒土)。

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且其中至少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佳含水量。

3)按预定含水量制备试样。

4)将所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料中,并用小铲、泥刀或其它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

5)试筒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

6)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2、乙法
在缺乏内径10cm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验结合起来进行时,采乙法进行击实试验。

1)将己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0kg试料。

2)以下各步做法与甲法相同,但应该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

所不同的是,每层需取制备好的试样约900g,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

3、丙法
1)将己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3kg试料。

2)预定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2%。

3)同甲法第三步。

4)同甲法第四步。

5)将试筒、套环与夯击底板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将垫块放在筒内底板上。

6)用刮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后,扭动并取下套环。

7)用脱模器推出筒内试样。

凡已用过的试样,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四、计算
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湿密度
ρw=(Q1-Q2)/V
ρw-稳定土的湿密度
Q1-试筒与湿试样的合质量
Q2-试筒的质量
V-试筒的体积
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干密度
ρd=ρw/(1+0.01ω)
ρd-试样的干密度
ω-试样的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校正
ρdm'=ρdm*(1-0.01p)+0.9*0.01p*G'a
ρdm'-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
ρdm-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
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G'-超尺寸颗粒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最佳含水量校正
ω'0=ω0*(1-0.01p)+0.01*p*ωa
ω'0-校正后的最佳含水量(%)
ω0-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
p-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的百分率(%)
ωa-超尺寸颗粒的吸水量(%)
五、精密度或允许差
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应超过0.05g/cm^3(稳定细粒土)和0.08/cm^3(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最佳含水量的差不应超过0.5%(最佳含水量小于10%)和1.0%(最佳含水量大于10%)。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及压实度。

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宜用于施工中的压实度检验。

二、仪器与材料
人工或电动取土机
三、试验方法与步骤
(1)、用人工取土
1、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至0.1g。

2、垂直将环刀打入压实层,取出环刀和试样
3、取下环盖,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称取环刀及试样质量M1。

(2)、用电动取土机取土
1、若为砂性土,先挖一个砂土柱,将环刀平置于砂土柱上,用手将环刀垂直压下;在环刀口上盖一块平滑的木板,用铁锹将环刀底部切断,用直尺刮平多余土,称取环刀与试样合计质量M1,准确至0.1g。

2、若为电动取土器,接好取土器和电源,将取芯套筒套在切销好的土芯上,摇动即可取土;取出样品,用修土刀和直尺修平余土,用天平称取土芯代套筒质量M1,从土芯中心部分取试样测定含水量。

3、本试验须进行平行试验测定,其平均差不得大于0.03g/cm^3.求其算术平均值。

四、计算
1、试样湿密度及干密度
ρ=4*(M1-M2)/(π×d^2*h)
ρd=ρ/(1+0.01ω)
ρ--试样的湿密度(g/cm^3)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d--环刀或取芯套的直径(cm)
h--环刀或取芯套的高度(cm)
ω--试样的含水量(%)
2、施工压实度
K=ρd×100/ρc
K--测试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ρ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
五、报告
报告应报告土的鉴别分类、土的含水量、湿密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压实度。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
一、目的与使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土路基土的各种材料的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也使用于路清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

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基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直径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直径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二、仪器与材料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基板、量砂(粒径0.30~0.60mm或0.25~0.50mm清洁干燥均匀砂20~40g)
三、方法与试验步骤
1、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

2、标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γ(g/cm^3)
3、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将灌砂筒的开关打开,让砂流入基板的中空内,直到砂不在流。

取下灌砂筒,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4、称取试坑中全部材料的总质量Mw。

5、从挖出的全部材料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含水量(ω,%)。

用小灌砂筒测定时,细粒土不小于100g,中粒土不小于500g;用大砂筒,相应的细粒土不小于200g,中粒土不小于1000g,粗粒土或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不少于2000g,称其质量(Md)。

6、将基板放在试坑上,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打开灌砂筒开关,直至砂不再流动,称取量筒内砂的质量(M4)。

7、如清扫干净的平坦表面的粗糙不大可省去3的操作,试洞挖好后直接对准放在试坑上,不需要放基板,打开筒的开关,最后称取剩余砂的质量(M4')。

四、计算
1、填满试坑所用砂的质量:
灌砂时试坑上放基板时:
Mb=M1-M4-(M5-M6)
灌砂时试坑上不放基板时:
Mb=M1-M4'-M2
Mb--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g)
M1--灌砂前灌砂筒内的砂的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2、试坑材料的湿密度:
ρw=Mw*γs/Mb
Mw--试坑中取出的全部材料质量,(g)
γs--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3、试坑材料的干密度ρd:
ρd=ρw/(1+0.01ω)
ω--试坑材料的含水量,%
当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时:
ρd=Md*γs/Mb
4、施工压实度K
K=ρd*100/ρc
ρc--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最大干密度(g/cm^3)
五、报告
各种材料的干密度均准确至0.1g/cm^3。

沥青路面压实度试验(表干法)
(注可用于油罐基础沥青砂垫层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采取的压实度是指按规定采取的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与标准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从压实的沥青路面上钻取沥青混合料芯样试件的密度,以评定沥青面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