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儿爷》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兔儿爷》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兔儿爷》读后感篇1
去年想送一个美国朋友的小孩子礼物,看来看去选了这本书,自己手动翻译成英文,又用荧光笔写在书上,读过看过抄过译过描过,五遍过后,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

故事写得是兔儿爷,是那些京城市井老文化,是曾经的灿烂辉煌,可是仅仅如此吗?显然不。

寻找孩子的兔儿爷,和错过兔儿爷的孩子,寻找的是爱,还是命运?挽不回的是流年,只剩一个灿烂的笑容,挂在苍老的脸上。

找孩子的兔儿爷找到的是暮年老人,中间的那么多年,没有我陪伴你,怎么就悄悄溜过去了呢?你怎么能背着我一个人,悄悄老去呢?如果我早点去找你,又会怎样呢?
这个小小的关于寻找与不是错过的错过的故事,让我心有戚戚。

在我看来,关于生命中那无尽的期盼与寻找,都像是包含在其中了。

《兔儿爷》读后感篇2
好喜欢熊亮的《兔儿爷》。

故事讲的是风吹走了地址,兔儿爷这份“礼物”,从此被遗落在阁楼上。

为了不让小男孩伤心,兔儿爷决定自己去找小男孩,他穿过很多空旷的地方,终于找到了小男孩,他大声唤着已经变成老爷爷的男孩:“我在这儿!我是兔儿爷!”
看第一遍为兔儿爷的勇气感动,看第二遍为男孩的等待感动。

兔儿爷懂“爱”,爱是行动不是自怜,不是哈姆雷特式的延宕,“to be or not to be”式的自问毫无裨益。

兔儿爷的成长映射了“小男孩”的成长,兔儿爷如“奥德赛”式漫长而孤独的归途,沿途的风景都映照了他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他在路上,他有归宿。

而男孩的等待,虽然没有文字描述,我们好像没办法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心情,但“等
待”的心情大家都体会过,何况是漫长而又无望的等待呢?从他双手托起兔儿爷的微笑,和掉落在脚边的书,我看到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当兔儿爷终于和“老男孩”拥抱在一起时,我们都知道,他们都收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多么诗意的故事呐!
《兔儿爷》读后感篇3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是,老舍先生由北方城市中秋节街头卖的泥做的“兔儿爷”,想到了那些投身日寇的汉奸,他们也跟那些泥做的“兔儿爷”一样,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却空虚,只能没有尊严地活着。

告诫人们,不要作空心的泥做的、没有人格尊严和民族气节的“兔儿爷”,既要有真本领,又要有浩然正气,否则只能成为“废物”。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祖国,并且要浩然正气。

在这篇文章的安里行间,我看到了汉奸犹如跪着双膝、摇着尾巴、一脸媚相,卖国求荣的哈巴狗,当他们帮着日本侵略者,践踏自己的祖国,枪口对内,杀戮自己的同胞,此时,我恨得牙关痒,恨不能一口咬死他们,方能解我心头之恨,他们比日本侵略者更令人可气、可恶、可杀,他们不是“废物”,而是祖国的“败类”。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祖国母亲都要出卖的人,还是人吗?他们连小孩都不如,我以这些败类为耻,我以雨来、嘎子、王二小等小英雄为荣,他们年龄虽小,却机智勇敢、浩然正气,深爱自己的祖国,我佩服他们,要向他们学习。

当今,和平年代,虽然没有以前的硝烟战争,却有强权国家对我国的虎视眈眈和金融的财富掠夺,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肩负重任,任重道远,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掌握高端核心科技,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成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的巨龙。

《兔儿爷》读后感篇4
我是一个生长在南方的孩子,每年中秋节,一家人团坐桌边,挂灯笼、吃月饼、赏明月,很是温馨和谐。

却殊不知,在遥远的北方,
中秋节除了吃喝玩耍外,还有卖“兔儿爷”的。

这就是我读了《兔儿爷》后的收获。

文中说:这“兔儿爷”是一种用来祭月用的泥塑玩偶,兔子脸,人身,有各种各样的服饰、坐骑,很神气。

不同的“兔儿爷”大小、身高也不同。

“兔儿爷”的起源大约是在明朝末期,到了清朝,功能便从祭月转变成了儿童的玩具,随之有了更多的种类、形态。

“兔儿爷”大的有将近一米,小的有一二寸,捧着沉甸甸的。

“兔儿爷”一般都是粉白面孔,抹上一层淡淡的胭脂,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亲切。

从《兔儿爷》这篇短文里,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无所不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

而华夏人民的智慧也是非常可叹的。

从一个个神话故事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生动的形象,还将这些形象具体化,做成了各种玩偶、物品,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同时,我还感受到民间的艺术的丰富多彩,就我所知,除了兔儿爷,在北方,还有吹糖人、捏泥人等小玩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不觉中,兔儿爷在我心中已经变得亲切可爱起来,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可以发现更多象兔儿爷一样的民间艺术,生活和学习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发现中越来越快乐,越来越美!
《兔儿爷》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一本绘本中国《兔儿爷》的书。

这本书是我孩子学校推荐的其中一本,我觉得它就像一本精美的画册。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秋节的那一天,一个玩具兔儿爷邮寄给一个孩子,但一阵风把地址吹走了,玩具兔儿爷只能被放在了囤积旧货物的阁楼,孩子因收不到中秋节的礼物而失望。

最后,玩具兔儿爷从盒子、从阁楼冲出去寻找它的主人,当孩子得到了兔儿爷时,它们都开心的笑了。

读了后,使我感到书中的兔儿爷就像每个孩子的家长。

为了生活,家长们每天都要按时的去工作,就像被一个无形的牢房困住,回到家已经精疲力尽,根本没时间去关心孩子的想法和陪伴孩子。

最后,我希望自己像兔儿爷一样冲破这个无形的牢房,每天都陪伴孩子,使她快乐和健康的成长。

《兔儿爷》读后感篇6
《兔儿爷》是老舍先生是根据自己在药集上的所见所感记录而成的随笔。

兔儿爷在他的另一篇经典文章《四世同堂》中也出现过,这篇文章以兔儿爷命名,也可以看出老舍先生浓浓的乡愁。

《兔儿爷》主要描写的是老舍先生逛药集市时的所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药材不甚了解,只认识不多的几样,但是老舍先生却描写的格外详细。

从植物、动物药材到矿物药材,再到药膳,总共描述了二十多种中药材,可见老舍先生多么喜爱这药集。

他并且饶有兴致列出了自己喜爱这集的.三大理由,我认为他喜爱药集最大的理由就是:中药比西药好。

他还风趣的写到:“看,桔子上有多么厚的黑泥,柴胡们带着多少沙土与马粪;这些附带的黑泥与马粪,吃下去一定会起到一种作用,使胃中多一些以毒攻毒的东西。

”这些是西洋药里面所没有的。

逛完药集出了巷口,看到一大车带着毛没制成革的牛马皮,猜想着这些是不是也是药材。

体现处老舍先生逛完之后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篇“游记”介绍药集的药材时采用的描写手法简洁、干净,不拖泥带水。

介绍药材时分门别类,一点都不显突兀。

看完这篇文,习惯于写“流水账”的我们恐怕要惭愧了。

《兔儿爷》读后感篇7
我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经常给我讲神话故事。

比如:“在月亮上有一座宫殿叫广寒宫,宫里住着嫦娥和一只玉兔。

在广寒宫的院子里,还有一棵美丽的桂花树,树上总是开满了小花。

玉兔每天都在树下捣药。

”……
今天我又听到了一个新名词——“兔儿爷”。

那《兔儿爷》又讲的是什么呢?和神话故事中的玉兔有什么不同呢?带着心中的疑惑,我翻开了《兔儿爷》一书的扉页。

原来,玩具兔儿爷是中秋节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呀!兔儿爷殷切地盼望着能找到自己的小主人。

然而,一阵风吹来,写着地址的小纸片不
见了,玩具兔儿爷的期盼也随之落空了。

他的新家,变成了囤聚旧货物的阁楼。

在盒子里,玩具兔儿爷孤独而寂寞。

于是,他决定捅破盒子,从阁楼出走,走下长长的台阶,走过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

最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让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与此相同的是,月宫里的玉兔也很寂寞。

我看过《西游记》,里面提到了月宫里的玉兔到了人间,阻挡唐僧西天取经。

最后被嫦娥带回了月亮上。

玉兔就是因为孤独想去人间玩一玩。

兔儿爷也一样,期盼找到自己的主人。

讲到这儿,我想到了我自己。

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

我和家长兴趣不合,玩不到一块儿,但我喜欢买玩具。

不是乱花钱,我也是因为孤独才老想买玩具的。

我只是希望有玩具来陪我玩。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陪伴者——爸爸或妈妈。

应该说,现在更多的陪伴自己的或许是玩具,或许是宠物。

现在的孩子缺少亲情的陪伴啊!瞧!周末以为可以跟爸爸妈妈玩儿,结果,爸爸上班,妈妈逛商店。

他们都不跟我玩儿,我只能再一次和玩具玩了。

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孩子啊?我们多么希望家长能多陪陪我们呀!不过,做不到也没事,只要有玩具陪我们就行了。

《兔儿爷》读后感篇8
每一个兔儿,都会属于一个孩子。

作为「中秋礼品」的玩具兔儿,殷切希望着能找到他的小主人,知道自己的新家。

然而,一阵风吹来,地址不见了,玩具兔儿的期盼也落空。

他的新家,变成了囤积旧货物的阁楼。

在盒子里,玩具兔儿静默而寂寞。

于是,玩具兔儿决定捅破盒子,从阁楼出走。

走过漫长的台阶,走过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

最后,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让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走出故事,每个孩子,一定也都希望自己拥有个陪伴者,或许是玩具,或许是宠物。

或许,是更亲近的亲情。

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牢笼,让我们成为了旧阁楼中出不了盒子的玩具兔儿,也让我们的孩子缺少陪伴而失望。

所以,让我们从故事,从图画书,陪伴着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需要的玩具兔儿;陪伴着需要陪伴的孩子,也让自己回家,既是归属,也是无微不至的陪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