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用显微镜 导学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2024年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二章认识细胞
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
学习目标:
1.认识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2.学会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了解显微镜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学习难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分析造成成像不佳等的原因并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学生自读教材P12上第二章认识细胞的文字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发现及作用。

同桌相互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各种微小物体,在他的观察成果《显微图谱》中,记录了观察软木切片时所看到的一种中空的小室结构,将“小室”成为细胞。

观察微小的生物(如细胞),应当借助显微镜。

实验室中常见的显微镜有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它们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都以可见光为光源,属于光学显微镜。

所观察的物体必须让可见光穿过才能观察到物像。

知识点一: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可依据功能分为支持部分、调节部分和光学部分,其中支持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壁、[7] 载物台和镜筒;调节部分包括:遮光器、[2]粗准焦螺旋和[3]细准焦螺旋。

光学部分包括镜头(分为[1] 目镜和[5] 物镜)和反光镜(双目显微镜是底光源)。

2.[4]是转换器;[6]是压片夹;[8]是通光孔;[9]是光源调节旋钮(双目显微镜)。

主要结构及功能介绍:
【目镜和物镜】合称为显微镜的镜头,是显微镜中最重要的部件,也是决定放大观察材料物像的结构。

目镜直接放入镜筒,没有螺纹结构,目镜的放大倍数刻在镜头上,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长度成反比,即目镜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是通过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可以根据镜头有无螺纹来区分目镜和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即长度越长,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取决于目镜和物镜。

【准焦螺旋】分为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能大范围调节焦距,能大幅度使镜筒或载物台升降,迅速调节焦距,在视野中找到物像,常用于低倍镜观察的调焦。

细准焦螺旋能小范围调节焦距,是镜筒或载物台小幅度升降,能使在粗准焦螺旋观察物像的基础上更清楚的完成观察,适用于高倍镜的观察。

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便于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能使物像更清晰。

【反光镜】:反射光线,单目显微镜用反光镜调节光线,可向各个方向转动,将光线反射至镜筒。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凹面镜具有聚光的作用,用于环境光线弱的情况下。

双目显微镜通过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的亮度。

反光镜的平面镜反射光线,用于强光下;凹面镜汇聚光线,用于弱光。

【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转动遮光器,选择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进入通光孔的光线的多少,进而调节视野的亮度。

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可以是更多光线进入,用于光线弱的情况下,小光圈进入的光线少,光线强时用小光圈
例题1: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B ) 镜头 镜头长短 视野亮度 物像大小
细胞个数 视野范围 目镜 低倍 长 亮 小
多 大 高倍 短 暗 大
少 小 物镜 低倍 短 亮 小
多 大 高倍 长 暗 大
少 小
A.目镜
B.反光镜
C.转换器
D.光圈
例题2:在显微镜在观察洋葱根尖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时,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可略微转动( C )
A.反光镜
B.遮光器
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
例题3:小芳在使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细胞时,要想换高倍镜观察,应该怎么调节(B )
A.反光镜
B.转换器
C.遮光器
D.通光孔
知识点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

材料用具:动植物玻片标本、池塘水、滴管、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光学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一)对光调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调节遮光器,选择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直到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注意: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证明对光完成,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调焦观察
(3)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

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4)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接触,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

)(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睁开,便于画图),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看到物像为止。

在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先将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转换高倍物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后观察(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一定不能用粗准
焦螺旋调节焦距),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会变暗,可以通过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视野亮度。

注意:不能用手扳动镜头来转换物镜,必须通过转换器调节物镜。

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一)对光调光
(1)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二)调焦观察
(4)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移动手轮来移动玻片,将玻片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直至玻片标本接近物镜。

(防止玻片标本接触物镜镜头,损坏物镜镜头)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至看到物像。

微调目镜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

再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特别提示:对光成功的标志:明亮的圆形视野。

光线的传播路径: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单目显微镜,要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对双目显微镜和数码液晶显微镜,要将载物台下降到最低处,将光源亮度调到最低后关闭电源。

三、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便利,也能更直观地为学生展示观察效果。

【显微镜使用的记忆口诀】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焦找物像,九退整理十归箱。

特别注意单目显微镜镜筒先降后升,双目显微镜是载物台的位置先升后降,其他步骤基本一样。

例题4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现象,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B )
A.几名同学一起使用一台显微镜,视野忽亮忽暗---有同学遮挡了光线
B.观察是规范调节粗准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没有使用细准焦螺旋
C.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观察不到物像了---物像被移出了视野范围
D.对光时,低倍镜已对准通光孔和大光圈,看不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例题 5.在显微镜对光时,当实验室环境光线较暗,应选用以下哪种组合( A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知识点三: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看到的数量越少,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亮度会变暗。

显微镜看到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在观察物像时,要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一方,玻片就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叫做同向法。


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上”的物像是;玻片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例题6.小花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朝哪个方向移动?( A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例题7.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字母“b”,观察到的物像应该是放大的( C )
A.b
B.p Cq. D.d
拓展:污点的判断,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就在玻片上,否则不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就在目镜上,污点仍在,则污点在物镜上。

例题8.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他分别移动了玻片和物镜,小黑点不动,由此可推断小黑点可能在( A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反光镜上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其中决定物像放大倍数的结构是( )
A.目镜和双目头
B.物镜和转换器
B.粗准焦螺旋和细转焦螺旋 D.目镜和物镜
2.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3.当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不清晰时,应该调节( )
A.反光镜
B.细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遮光器
4.如图所示的结构是显微镜的( )
A.通光孔
B.遮光器
C.光圈
D.反光镜
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6.悦悦在做“用单目光学显微镜观察菠菜叶的临时切片”实验时,因为天气原因光线较弱,她该怎样选择( )
A.大光圈、凹面镜
B.小光圈、平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7.如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成目的的操作是( )
选项目的操作
A 调节光线强弱调节细准焦螺旋
B 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
C 使物像更清晰转动粗准焦螺旋
D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8.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没有调整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9.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图中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请问应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左上方
10.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目镜不变,将观察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将10×的物镜转换成40×的物镜,前后视野的变化是( )
A.视野变亮
B.细胞数目增多
C.物像颜色变深
D.标本图像视野范围变小
11.使用双目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为什么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玻片标本( )
A.对准通光孔
B.避免玻片标本与物镜镜头相撞
C.对准大光圈
D.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像
12.下列四台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哪一台?()
A.5× 8×
B.10× 40×
C.15× 10×
D.20× 45×
13.如图是单目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线亮时可使用⑦的平面镜对光
B.使用①转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C.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③④
D.转动⑥可使物像变清晰
14.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出现一污点,先移动玻片,污点不动,再旋转目镜,污点仍然不动,由此判断污点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玻片上
C.目镜上
D.物镜上
15.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如图是小泽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图像,则草履虫在临时装片上的状态是( )
A B C D
16.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则对光完成
B.先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小范围调节,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大范围调节
C.要将视野中位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观察时,目镜用10×,物镜用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
17.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

欲将乙视野中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640倍进一步清楚观察。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甲乙
A.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使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C.将显微镜的遮光器上的光圈调小,将光源调节旋钮调小
D.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二、非选择题
18.如图为显微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1] ;[3] 。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5×、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倍。

(3)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当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显微镜的部位是。

(填名称)
(4)在显微镜下观察菠菜叶片结构临时切片时,发现叶片横切面位于视野左上方,欲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将临时切片向移动。

19.观察显微镜结构和人血涂片,回答下列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和【】。

(2)对光时,先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

若光线较弱,为了增加进光量,应使用面反光镜,直至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置好玻片标本,然后转动【】找到要观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楚可进一步转动【】。

(4)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色污点,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动,因此可以断定黑点在( )
A.反光镜上
B.物镜上
C.目镜上
D.装片上
(5)小华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2所示。

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小华需再利用下列哪一步骤,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 )
A.换大光圈
B.移动玻片
C.滴加蒸馏水
D.更换高倍物镜
(6)若想将图2中细胞的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该选用哪组镜头组合(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中①是目镜,③是物镜。

2.D 对光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②转动转
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
孔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B 细准焦螺旋能使物像更加清晰。

4.B 图片上的结构是遮光器,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

5.A 放大倍数增加了4倍,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4倍,物镜转换后,原来8个细胞,只能看到2个了。

6.A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7.B 调节光线强弱应该用遮光器和反光镜进行调节,为使视野右下
方的物像移动到中央,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向左
上方移动到视野中央;为使物像更清晰,应转动细准焦螺旋。

8.B 进入反光镜的光线方向发生改变,导致看不到物像本来已经看
到的物像。

9.C 若想将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物像在哪个方向就应该向哪个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所以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10.D 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观
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数目减少,图像范围变小,视野亮度变暗。

11.B 上升载物台时,眼睛要注视物载物台,以免玻片标本碰到物镜
镜头,损坏物镜或玻片标本。

12.A 要是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就要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
镜组合。

11.A 不能用一只手提显微镜。

应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镜座13.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
以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②物镜和④目镜。

14.D 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方法: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
着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动,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
点跟着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
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5.C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一个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旋转180度后,看到的图像即草履虫在临时
装片上的状态。

16.B 调焦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大范围调节,直到找到物像,如物像
不清晰,再轻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B错误。

17.C 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光源调节
旋钮,C错误。

二、非选择题
18.答案(1)【1】目镜【3】细准焦螺旋 (2)150
(3)【4】物镜(4)左上方
解析(1)图中1是目镜,2是粗准焦螺旋,3是细准焦螺旋,4是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因此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5×、物镜为10×时,放大倍数为150倍。

(3)下
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4)显微镜成倒像,标本移动的方
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将临时切片向左上方移动。

19.答案(1)【①】目镜【④】物镜(2)【③】转换器【⑨】
凹(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4)C (5)B (6)C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④物镜。

(2)对光时,先转
动③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转动⑦遮光器,使较大光圈
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

若光线较弱,为了增加进光量,应使用
凹面反光镜,直至看到白亮视野。

(3)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升降镜筒,便于寻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升降镜筒,调出更加清晰的
物像。

(4)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方法: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
跟着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动,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
污点跟着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
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小华能看到比较小的红细胞,却看
不到比较大的白细胞,说明视野内没有白细胞,需移动玻片,才最有可
能观察到白细胞。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
倍数的乘积,若想将图2中细胞的结构放大到最大程度,应该选用放
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即目镜②和物镜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