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安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阶段考
高一物理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物理必修1第2-4章。

分第I卷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实验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第1~8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9~12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运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蚂蚁绊大象”寓言中,蚂蚁太小可以视为质点
B.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考系
C.物体的速度随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物体的速度随加速度的减小而减小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2.关于力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D.力是产生形变的原因
3.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

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当0
t∆→时,
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
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
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4.下列图象均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5.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近年来,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

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B.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
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
D.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三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原长相等,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

平衡时各弹簧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则( )
A.L1=L2=L3 B.L1=L2<L3 C.L1=L3>L2 D. L3>L1>L2
7.电影特技中有一种叫做“快镜头”的方法,对于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不使用特技时,屏幕上汽车的加速度为a,汽车运动到某点时的速度为v,当使用5倍速度的“快镜头”时,屏幕上汽车的加速度和运动到同一点的速度分别为( )
A.5a、5v B.10a、10v C.5a、25v D.25a、5v
8.某同学到南安汽车站乘车,刚进站发现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便赶紧喊司机停车。

该车由静止匀加速直线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听到该同学喊声,便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这辆车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时间是10s,前进了20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 A.2m/s B.4m/s C.2.5m/s D.无法确定
9.书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书的形变而产生的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书和桌面都发生了微小形变
10.2016年11月4日下午,南安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完中甲组决出22金,本校参赛健儿充分展示了自身的速度和耐力,共囊获了11金,现场精彩不断。

选手谌洋在男子高中组1500m决赛距中,发挥出自己超强的实力,遥遥领先,并以4′34"0的好成绩最终夺冠。

物理研究小组分析了谌洋跑最后百米冲刺的录像带,测得:谌洋在最后百米冲刺的前7s跑了57m,8s末到8.1s末跑了0.8l m,跑到终点共用11.8s,则关于最后百米冲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最后百米冲刺的前7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14m/s
B.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6.28m/s
C.运动员在8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8.1m/s
D.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47m/s
11.如图所示为一水平导轨,A、B为弹性竖直挡板,相距L=8m。

小球自A板处开始,以v0=8m/s 的速度沿导轨向B运动。

它与A、B挡板碰撞后均以与碰前大小相等的速率反弹回来,且在导轨上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为使小球停在AB的中点,这个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
A.1
3
m/s 2 B.1.5m/s2 C.
8
3
m/s2 D.8m/s2
12.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空格2分,共14分。

13.在伽俐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实验中,伽俐略将光滑直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铜球的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预言铜球运动速度是均匀不变的,伽俐略却证明铜球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请将亚里士多德的预言和伽俐略的结论分别用公式表示(其中路程用x,速度用v,加速度用a,时间用t表示)。

由亚里士多德的预言可得到:_________;由伽俐略的结论可得到:________。

14.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利用重物牵引小车,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打点,f=50Hz,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

取其中的A 、B 、C 、……七个点进行研究,这七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如图所示。

A B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瞬时速度 B.加速度 C.时间间隔 D.平均速度
(2)A点到D点的距离是 cm ,F点瞬时速度是 m/s(瞬时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 m/s2(a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5Hz,而计算时仍按f=50Hz,那么速度的测量值(选
填:偏大、偏小、相等)
第II卷(计算题)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与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有一重为200N的木箱在一原长为20cm、劲度系数为k=800N/m的轻质弹簧水平拉力F
作用下,弹簧伸长到30cm,(在弹性限度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滑动,求这个弹簧的弹力和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6.(8分)以72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历2s其速度减小
为54km/h。

求:(1)汽车的加速度;(2)汽车刹车后1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3)汽车刹车后第3s内前进的距离。

17.(10分)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1的弹簧,竖直地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的物体。

另一劲度系数为k2的弹簧竖直地放在物体上面,其下端与物体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两个弹簧的质量都不计。

现在要使物体在静止时下面弹簧压缩量减为原来的4/5时,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竖直向上提高一段距离d,求出d的值。

18.(12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在第一段时间
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二阶段考
高一物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第1~8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9~12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2分,有选错的得0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空格2分,共14分。

13.x vt = 212
x at = 14.(1)C (2)4.13~4.17 cm , 0.23 m/s (3)0.25~0.30 m/s 2 (4)偏大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与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解:800(0.30.2)80F kx N N ==⨯-=
80f F N ==
200N F mg N ==
4.0==N
F f μ 每步2分
16.(8分)解:(1) 0t v v at =+(1分)
解得:2
2.5
/a m s =-(1分)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分)
(2) 由0t v v at =+得8t s '=<10s (1分) 2012
s v t at ''=+(1分)
解得:80s m =(1分) (3) 2112
s v t at =+(1分) 解得:13.75s m =(1分)
17.(10分)解:未上提k 2时,弹簧k 1的压缩量为x 1,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条件知mg =k 1x 1, 即(2分)
现将上方弹簧k 2向上提,使k 1的压缩量减为原来的4/5,即(1分) 则(2分)
即下方弹簧(物体)上升(1分) 这时上方弹簧伸长x 2,上方弹簧的拉力为k 2x 2,对物体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有k 2x 2+k 1x 1′=mg ,得(2分) 所以,弹簧k 2上端A 上升距离为(2分)
18.(12分)解: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加速度为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
v = at 0 ①
21012
s at = ② 22001(2)2
s vt a t =+ ③ 设汽车乙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t 0)的速度为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1′,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s 2′,由运动学公式得: v ′ = 2at 0 ④
2101'(2)2
s a t = ⑤
2
200
1''2s v t at =+ ⑥
设汽车甲、乙的总路程分别为:s 、s ′ ,则有: s = s 1 + s 2 ⑦
s ′ = s 1′ + s 2′ ⑧
2222
2
12000000
1135(2)2222s s s at vt a t at at at =+=++=+= 2222
2
12000000
1137''(2)'22222s s s a t v t at at at at =+=++=+=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s ︰s ′ = 5︰7 ⑨ 评分参考:①②③式各2分,④⑤⑥⑦⑧⑨式各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