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狠抓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催眠.(mián)马鬃.(zōnɡ)
B.凄惨.(cǎn)幽.默(yiōu)
C.崇.敬(chónɡ)惩.罚(chénɡ)
D.皱.纹(zhòu)麻雀.(què)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磨磨蹭蹭奥密
B.轰堂大笑装订
C.翻来复去塾师
D.知书识礼梦幻
3.“我的第一本书”应该怎样理解?
4.作者为什么认为“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5.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6.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1)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修学校去。

( ) (2)今天星期一。

( ) (3)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 (4)我的母亲气量大。

( )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

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
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

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了一横。

”父亲深深叹着气。

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

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

”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写上名字。

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为何“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问清“半本书”的原委后,为何“深深叹着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又为何要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联系全文,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是那半本书?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美文阅读
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

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

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

爹把汽车停急
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

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
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

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


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晚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
拍照。

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


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

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


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

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信给我,说因
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

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A.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与疼爱。

B.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爹的不满。

C.本文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真正的爱。

D.本文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了“爹”对“我”态度的冷淡与严厉。

2.文章最后一段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①第3段中语言描写,表达了爹当时的________心情,反映了他对“我”的关心与疼爱。

②第6段中“他只是微笑”这一表情描写反映了“爹”对“我”自己能骑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9段中“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这一动作描写反映了“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狠抓基础
1.B(yōu)
2.D(A.秘;B.哄;C.覆)
3.即指那半本国语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它饱含着生活的沉重,淳厚的情谊,童年的乐趣。

4.因为这本书表明“我”从此走进了知识的世界,它里面有温情、乐趣、苦难,也有抗争。

5.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爱怀念之情。

6.(1)A (2)C (3)D (4)B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7.父亲听说第三名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所以对我这个第二名的成绩产生怀疑,因此板起面孔要考考我。

8.这深深的叹气,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9.这表明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友谊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乔海:“自小是好朋友”,所以尊重孩子友情是“两个半本”变成“两本书”的原因。

10.说明乔元贞从此失学了,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

我们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们寄予深切的同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思考着生活与人生。

11.不仅仅指那半本书,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和同学的友谊。

(二)课外美文阅读
12.C
13.最后一段告诉读者,爹已经表达了他对“我”的爱,而“我”当时却未察觉,从而点明了中心。

14.①焦急②欣慰③对“我”即将离开父母的留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