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不错,大考不行”,究竟是怎么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考不错,大考不行”,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少家长常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小考不错,大考不行,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心理素质的问题?
心理素质,当然可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考试而言,不管怎么说,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毫无疑问还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大考失常的心理原因,无外乎两个:一、心里没底,考试慌张。
为什么会心里没底?就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还不够。
二、期望过高,害怕失败。
什么叫过高,就是知识能力没有达到和考试目标一样的高度。
所以,所谓心理素质问题,也有一多半与知识能力相关。
弘一法师说过这么一段话,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有一失言,而祸不及(我说了错的话,但是好像也没啥后果);偶一失谋,而事幸成(我没有精细筹划,但是事居然还办成了);偶一恣行,而获小利(我偶尔胡作非为,居然还拿到了一点小利益)。
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
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我要是觉得本该如此的话,那就要倒大霉了)。
”
偶有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
小考中,偶有问题,没有暴露;偶有懈怠,没有惩罚;偷个小懒,耍个小聪明,竟然得逞;以为考试不过如此,自可侥幸过关或轻松应对。
而一到大考,就被打出原形了。
为什么会这样?一场考试,就像一次出门。
小考走得近,大考出远门。
走得近,水壶没带,关系不大;鞋子不太合脚,关系不大;食物没带,关系不大;衣服不足,关系不大;没有导航,关系不大……所有这些问题都存在,关系还不大;但如果是穿越罗布泊,以上任何问题都是致命问题。
看起来都是走路,其实大不一样。
大考小考也是这样的情况,看起来都是一场考试,甚至看起来难度也差不多,但要完成它,需要的准备不一样。
为什么大考之前,我们要反复准备,原因
在这里。
这里的准备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的复习巩固,也包括心理的调节,各种考场意外的预演等。
平时的千锤百炼,就是为了那一下的万无一失。
而这一些,我们的孩子功夫下足了吗?
其实很多问题,在小考中往往也是暴露出来过的。
只不过是小考,影响力有限,被有意无意忽略了而已,我们往往记住了小考中一次次的好成绩,从而得出了“小考不错”的结论。
而大考影响力太大,偶有失手,我们就放大了大考的杀伤力,得出了“大考不行”的结论。
其实是,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存在。
因此,那侥幸过关的一次次小考,我们除了暗自庆幸之外,更重要的是及时补漏。
没有暴露的问题,是更大的问题;没有惩罚的错误,是潜藏的炸弹。
大考,最常见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所有在小考中避过的问题,都有可能在大考中向你扑面而来。
越是重要的考试,越是对你综合能力的检测,越是难以侥幸过关。
大考,就是要把那些平时功夫不足功力不够的考生筛下来。
成功背后没有侥幸。
所有的考得好,都是因为学得好。
所有的考不好,大都是因为没学好。
寄希望于考场发挥,当然不如下功夫于平时所学。
学习,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