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教案
《水》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指导学生用问一问、阅读等方式查找家乡的名胜景区介绍(图文并茂)
2.收集家乡的歌舞剧图片、传说故事或赞美家乡的诗歌。
教师准备:
1.全国各地的风景图片
2.有代表的传说故事、歌舞剧等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我的家乡
1.课前查找有关家乡山水的资料
2.课上进行汇报
3.赞美自己的家乡
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自己家乡的山水的资料
2.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
3.教给学生赞美家乡的.方法
画画家乡的风光
1.在寻找和展示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2.展示自己的画,和同学一起感受家乡的美
1.巡视指导
2.和同学一起欣赏家乡美丽的景色
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1.查找有关家乡的故事、戏剧、歌曲的资料
2.讲一讲家乡的故事、唱一唱家乡的歌曲、戏剧
3.表达对家乡的爱
1.师生共同讲述家乡的故事、唱家乡的歌曲、戏剧
2.共同表达对家乡的爱
教学过程:
1.导学生看课本第2-3页插图,导入新课。
问:图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2.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运用手中的资料向大家进行介绍)
组内进行汇报,评选出介绍的最好的给全班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家乡真美,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真想立刻坐上飞机到你的家乡去游览。
同学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家乡的景色,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些全国各地的美丽风景,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欣赏吗?
教师展示全国各地的有名的风景图画(制作成幻灯片,可配上优美的音乐,简单的解说)
4.图中有你的家乡的美丽景色吗?在你的家乡,你还觉得哪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们美丽的家乡,并模仿7页书上的诗歌补充诗歌,赞美自己的家乡。
(学生画自己的家乡)
5.展示自己绘画的家乡图,同时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爱。
6.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山美、水美……家乡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7.导语:家乡的山美,水也美,家乡还有美丽动人的故事、戏曲和舞蹈呢!让我们一起讲讲家乡的故事、唱一唱家乡的歌、剧,跳一跳家乡的舞蹈吧。
8.小小故事会:
a.组内讲述
b.指名讲述
9.歌舞表演(或欣赏光盘中的片断)
10.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案点评: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旨在让学生在介绍家乡,讲述故事,唱家乡的歌、剧,跳家乡的舞蹈,赞美家乡的过程中,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目的。
本课注重学生查找资料这一过程,并在课前教给同学查找资料的方法,使学生有目的的去查、去学习。
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另外,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水》教案2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若干、记录纸、笔、毛巾,洗衣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杯水,一杯花生油,如果我们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你们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出示大记录纸,根据幼儿猜测进行集体记录)。
二、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组实验,教师介绍记录方法,提出操作要
求并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油和水的变化情况。
师:“瞧,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们都准备一小杯水和一小杯花生油、一个干净的小杯子,等下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去试一试,看一看油和水倒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并把它们记录在纸上,记得在操作的时候动作要轻轻的`,要保持桌子和地板的干净好吗?
三、教师根据幼儿操作结果进行小结。
操作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当油和水倒在一起时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四、进一步感知乳化现象。
1.师:“如果我们的手不小心沾到油和水,要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大胆回答,并从中引出洗衣粉。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洗衣粉,等下请小朋友往装有水和油的杯子加入一些洗衣粉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想象吧。
”
2.老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进行操作。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油和水放入洗衣粉之后变成了乳白色象牛奶一样融合在一起。
4.小结:
这叫做乳化现象。
洗衣粉把原来不融合的水和油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我们就利用洗衣粉洗洁净的乳化作用来清洗油污的衣服、碗和盘子。
《水》教案3
一、活动背景:
水在我们生活中是重要的角色,我们人渴了要喝水,小动物渴了也要喝水,有些动物是生长在水里的。
离开了水小鱼就不能生活,人们就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就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及动手能力,知道植物干枯了要浇水。
2、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德。
三、活动准备:
瓶子、水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通过上一节课。
我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离不开水的?
(人、动物、花草树木、小鱼等等)
(二)、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来为我们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浇水了。
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哪些植物需要浇水了(枯黄、焉掉的、泥土裂开的需要浇水)
(三)、教师示范:找一棵需要浇水的植物。
浇的时候要注意适量,不要一次让它喝的太饱,要不然要撑坏的.。
浇太多,会淹死的。
(四)、幼儿进行浇水活动。
教学反思: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就能得到创新精神,得到实践能力.我班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以前他们对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过老师教育他们知道了水是宝贵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资源.通过浇水护花行动,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爱护花草树木了。
《水》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让同学们知道水的珍贵,养成节水好习惯。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二、教学准备:
1、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普遍现象。
2、搜集、制定一些节水措施。
三、教学过程:
(一)利用谜语揭示课题。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
1、生活中哪些事需要用水?你们家为何不用海水洗澡,洗碗,煮饭…….?
2、出示地球上海水与淡水的`组成比例图,初步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
3、地球上所有的淡水都可以拿来运用吗?你知道有多少淡水可以拿来运用?
4、小结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游戏,体验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1、主持人:把苹果当成我们地球上的淡水总量,那么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
2、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
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左右吗?为什么?(不是!)
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左右吗?为什么?(不是!)
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看着这一片,你的心情怎样?)
第五次切苹果,老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
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后的体会。
4、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把苹果皮再对切,这就是我们中国13亿人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出示:世界缺水,中国更缺水!我国工业部门每年缺水350亿立方米,农业生产每年缺水1440亿立方米,生活饮用水每年缺水344亿立方米。
主持人:同学们,看到这一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四)小记者调查行动。
学生汇报: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说说你的感受。
(五)制定节水措施。
主持人:可以利用的淡水那么少,我们该怎么办?
讨论:1、洗手、洗澡、刷牙时该怎样节水?
2、在饮水机上取水时该怎样节水?
3、洗许多碗时该怎样节水?
4、怎样做到一水多用?
(六)设计广告用语。
主持人: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让我们一起来行动,请同学们设计几条节水广告语。
广告语的要求是简洁明了,并具有感召力。
(七)总结延伸。
主持人:希望我们班的每位同学人人争做节水小能手,并积极向家人和全校同学宣传节约用水,做出自己一份小小的贡献。
《水》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游戏、感知水的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启发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2、游戏材料准备:容器、盐、糖、水车若干、酒精灯。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形式猜水
2、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水?(启发幼儿描述自己见到水的情形。
)
3、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水和玩具,请小朋友做个实验,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要求: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发生的变化,不浪费水。
4、分5个小组游戏,幼儿自选一组参加。
1)水的三态组:你们把冰加热后发现什么了?
2)溶解组:把盐、糖放进水里搅拌后,它怎么不见了?
3)沉浮组:把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现象?
4)流动组: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
5)冲力组:为什么把水浇在水车上,它就会转?
5、
1)唉,小朋友,到这组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发现了什么?请全班小朋友一起观察冰溶化的`现象,并请一个小朋友讲述他们的发现:加热加热
冰------水------水蒸汽
提问:a、把水蒸汽变成冰应该怎么办?
b、夏天时,下了一场大雨,地上都湿了,为什么太阳出来,地上的水就干了?(启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
2)溶解组小朋友讲解:把盐、糖、沙子放在水里,搅拌后,盐和糖溶解在水里了,沙子没有溶解,说明水能溶解某些东西,有的东西不能溶解。
3)沉浮组小朋友讲解:各种东西放在水里后,有的东西沉下去了,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说明水有浮力。
4)流动组的小朋友讲解:用小篮子舀不起水,说明水是流动的。
5)水的冲力组:水倒在水车上,水车转了,说明水有冲力,有力量。
通过以上幼儿亲手实验、观察、讲述培养了幼儿动手实验的兴趣,观察的能力及分析,讲述能力等。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到探究创新的过程和快乐,活动中利用生活经验交流讨论、多媒体引导、发散思维创新想象,操作实验、创新实验交流、记录总结等活动,引导幼儿创新动脑思维,教师适当的提供了探索材料,把问题抛给幼儿自己尝试着探索创新,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创新能力。
《水》教案6
活动:
我为小花来浇水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及动手能力,知道植物干枯了要浇水。
2、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瓶子、水
活动过程:(一)谈话:通过上一节课。
我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离不开水的?(人、动物、花草树木、小鱼等等)
(二)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来为我们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浇水了。
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哪些植物需要浇水了(枯黄、焉掉的、泥土裂开的需要浇水)
(三)教师示范:找一棵需要浇水的植物。
浇的时候要注意适量,不要一次让它喝的太饱,要不然要撑坏的。
浇太多,会淹死的`。
(四)幼儿进行浇水活动。
教学反思: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就能得到创新精神,得到实践能力。
我班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以前他们对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过老师教育他们知道了水是宝贵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不能浪费水资源。
通过浇水护花行动,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爱护花草树木了。
《水》教案7
一、主题进入:
“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对幼儿来说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孩子们每次洗手时,一双小手好象总也洗不干净。
一天,张忻雅小朋友不小心把水杯碰翻了,活动室里顿时乱成一团,孩子们有的跑来向我报告,有的出主意让忻雅赶快把水擦干净,有的干脆用
手把桌上的水往地上抹……当时我没有责怪孩子们,而是抓住时机,顺应幼儿的兴趣,借助真情实景提出问题:“谁能想个好办法,帮桌上的水搬家。
”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叽叽喳喳,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我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水”就这样诞生了。
为此,我设计了融认知、情感、表现力为一体关于水的探索活动,旨在激发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持续性的探究,并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创造性地加以表现。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活动将无意观察引向有意体会,在这次活动中,我试图摆脱具体形象的艺术表现方法,给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感受与表达的空间,引导幼儿尝试运用色彩和点、线、面的变化,大胆表现自己的体验感受,为更加艺术性地表现水的千变万化奠定基础、
二、主题网络图
三、活动目标:
1、倾听不同的水声,乐于运用不同的颜色以及点、线、面的变化组合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2、培养对水声强弱,水流快慢变化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活动准备:
1、已开展有关水的讨论。
2、有关水的录音(水龙头没有拧紧时的滴嗒声,雨落在屋檐上的嗒嗒声,下大雨时的哗哗声等)。
3、雨滴、溪流、海浪、瀑布等录像片段。
4、油画棒、水粉颜料和笔、棉签、绳子等。
5、四开彩色纸每人一张(墨绿色、深红色、普兰色,由幼儿自选)。
五、活动进程:
1、听录音,引出话题。
通过让幼儿辨听不同的水声,激发幼儿参与本次活动的兴趣。
2、共同讨论表现形式。
(1)观看录像,启发幼儿边听边自由模仿录像内容。
(2)启发幼儿自由表现水是怎样说话、唱歌、飞跑或跳舞的。
(3)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
如:“滴嗒滴嗒”可画成一个个或一串串小点;“沙沙沙沙”可画成一根根细细的直线或斜线;“哗哗哗哗”可用点和线画成一片;“轰隆轰隆”可用连续不断的波浪线和螺旋图案表现;大瀑布象纺纱织布,可大片大片地往下涂画。
3、边听赏边表现
(1)反复播放录象,启发幼儿自由选择色纸和作画工具,边听赏边作画。
(2)引导幼儿倾听、想象、并尝试变换不同的工具,借助点、线、面的组合和颜色的配合,不断丰富自己的画面。
(3)鼓励幼儿在作画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和欣赏。
4、欣赏感受
(1)重播录像,引导幼儿边听水声边在自己的'画面上寻找
这几种水声。
(2)相互欣赏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可以是整幅画面,也可以是局部。
六、活动延伸:
1将此活动的材料放进活动区,幼儿如有兴趣,还可再进行创作。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创办小型画展。
七、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十分投入,能积极又快乐地参与活动。
在活动开始,我有意识地结合幼儿的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请他们再现日常生活中对水的零碎经验。
然后请幼儿观看录像,学习用肢体语言表现雨滴、海浪、瀑布等。
因雨滴是幼儿相对熟知的,所以他们表现起来更为丰富和大胆。
而面对海浪和瀑布,他们最初表现较为茫然,但在我轻轻提示:“如果你是海浪,你会怎样跳舞;如果你是瀑布,你会如何歌唱?”后,孩子们就活跃起来了。
有的学老虎叫,有的在地上打滚。
引导幼儿将肢体语言转换为绘画语言,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进行这一环节时,首先,我启发:“雨滴可以画成什么?”“画成一只小兔在跳”溶溶大声说。
结果孩子们的回答万变不离其宗。
当时我立刻感觉到自己的启发提问出现了问题,于是我便单刀直入:“在平时的绘画活动中我们用什么线来表现小雨滴?”这时,罗雅丹小朋友伸出食指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往下画,吕雅昕小朋友则双手从上往下摆动,看到这个情景,我便乘胜追击:“我们用什么线来画海浪呢?”溶溶小朋友边用手在空中画螺旋图案边说:“可以画螺旋线。
”董子航小朋友说:“不,海浪应该用波浪线画,是这样的。
”他也边说边用手在空中比划。
这时,我又看到豆豆从上往下地比划,便问:“豆豆你在干什么呢?”“我画的是喷泉。
”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周老师,你看我画的是天线宝宝里下雨后,留下的水塘。
”陈逸文用手指在桌上来回画横线。
孩子们终于迈出了将肢体语言转化为绘画语言的关键一步。
在这一环节我感觉到教师对活动的随机调控极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多总结多积累经验,好的活动方案加上恰到好处的调控才会使活动走向成功。
接下来,在创作表现中,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他们创作时不干预,只关注,不断为他们提供材料,补充用具。
不同的表现材料给了幼儿充分的选择权,但有不少幼儿一下子无从着手,不知用何种材料,如何表现,经我引导才慢慢适应。
或许以往的活动较少给幼儿这样的机会。
可见,幼儿主题性的培养应力求渗透到每天的活动中,而不是靠一次活动,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水》教案8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
难点: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1、FLASH:(1)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根对水分的吸收。
2、学生准备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根毛吸水的道理
[复习提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什么?
[提出问题]:根是如何吸收水分的呢?
[播放FLASH]:根对水分的吸收。
[想一想]:(1)一般情况下,根毛吸水还是失水?(2)吸水的条件是什么?(3)水分如何进入液泡中?
[小结]: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土壤溶液中的水就通过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进入细胞中。
同样道理,根细胞吸收进来的水逐步运送到植物体的各各种组织器官中。
[设疑]:(1)什么情况下根会失水?(2)俗话说的“烧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补救?(3)盐碱地为何长不出庄稼?回忆旧知识。
带着问题观看FLASH,并进行思考。
(1)一般情况下,根毛是吸水的。
(2)吸水的条件是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要大于外界溶液(土壤溶液)的浓度。
(3)水分由根毛细胞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推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小结]:当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时,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溶度时,根细胞中的水就会逐步渗出去,造成植物体严重失水。
这也是“烧苗”现象的原因。
[补充]:盐碱地是指土层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以致危害农作物生长或使农作物不能生长的一类土壤。
[讲述]:植物的根不仅能吸水,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提出问题]:农田里的庄稼和其他植物为什么需要无机盐?又需要哪些无机盐?
[展示]:请同学们把课前培养的小麦苗拿到课桌上。
[播放FLASH]: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观察比较]:两部分小麦幼苗的生长趋势有何不同?
[提问]:浇自来水和既浇水又浇含氮无机盐的植物长势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植物吸收什么形式的无机盐?
[讲述]:植物除了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还需要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何作用?如果缺少有何症状?
[自学]:课外阅读——植物缺乏无机盐的症状。
完
对盐碱地了解后能明白盐碱地长不出庄稼的原因: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致使农作物细胞严重失水,不能成活。
互相展示自己所种的小麦幼苗。
重温实验过程。
直观发现,浇自来水的小麦苗长得细弱矮小,颜色发黄,而既浇自来水又浇含氮无机盐的小麦苗粗壮高大,颜色鲜绿。
回答: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推测是溶于水中的无机盐。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成填表题。
名称作用需要量较大的植物
氮肥
磷肥
钾肥
[讲述]:植物除了需要含氮、磷、钾三种无机盐外,还需要含钙、含锌、含硼的无机盐等。
生产中常用施肥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讨论]:给庄稼施肥时,是不是用量越多越好?为什么?
边阅读边完成填表题,弄清三种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过多施肥还会造成“烧苗”现象。
因此要合理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