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淮海戏男腔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淮海戏男腔传承与发展的一些思考
仲兆亮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 关于淮海戏声腔的传承与发展,众多的研究史料认为淮海戏的声腔源于古海州一带的[太平歌]和[猎户腔]等民歌,但由于无法找到其音像资料,致使今人尚不清楚这些民歌的旋律和内容.然而和淮海戏有关的属于拉魂腔范畴的柳琴戏、泗州戏、五音戏、茂腔等曲种都承认其是从苏北的"肘股子"发展而来.笔者从2004年起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2006年在苏北的赣榆县偏远农村门河镇有幸接触到了仅有的三位从事肘股子传唱的老艺人,并把他们演唱的曲目进行了录音保存,惊喜地认为肘股子的声腔与淮海戏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仲兆亮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2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J], 柳邦坤;朱彦
2.勿以“角儿”小而不为——一个青年戏曲演员对淮海戏传承的思考 [J], 卢蓓蓓;
3.淮海戏——连云港地方戏曲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J], 陈昊
4.淮海戏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J], 王安科
5.谈淮海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J], 季婷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