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氢原子光谱波尔的原子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2c3457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b.png)
波尔原子模型波尔原子模型是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1913年提出的。
该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原子的现象和性质,为后续的原子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介绍波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原理、发展和应用。
波尔原子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原子由中央带电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核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质量相对较小,运动在核外的轨道上。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只能存在于一定能量的轨道上,并且在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
波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进行研究,发现了许多规律。
他提出了以下几条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具有不同的能量;电子在轨道上保持稳定的运动,不会辐射能量;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吸收或发射光子,并且吸收或发射的光子能量与电子跃迁的能级差相关。
根据这些假设,波尔建立了波尔原子模型。
他认为,电子在距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时,电子的能量较高;而在距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运动时,电子的能量较低。
当电子从一个低能级的轨道跃迁到一个高能级的轨道时,会吸收能量;当电子从一个高能级的轨道跃迁到一个低能级的轨道时,会发射能量。
波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对解释氢原子的光谱非常有效。
根据波尔的理论,氢原子的光谱可以通过电子的跃迁来解释。
当电子处于基态(最低能级)时,不吸收外部能量,不发射光线,处于稳定状态。
当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吸收了特定能量的光子。
而当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会发射特定能量的光子。
根据这些跃迁能级和光子能量的关系,可以准确地预测氢原子光谱线的位置和强度。
波尔原子模型的发展并不止于氢原子。
其后续的研究证明了波尔原子模型对其他元素的适用性,特别是单电子离子。
对于多电子原子,波尔原子模型的简化假设无法解释其复杂的光谱现象,因此后来的研究发展出了更加复杂的模型,如量子力学的多电子原子理论。
然而,尽管波尔原子模型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仍然为我们理解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2ac41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6.png)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无法同时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提出者:海森堡 意义:否定了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 对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影响:解释了原子光谱的离散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 德布罗意波长公式:λ=h/p其中λ是波长h是普朗克常数p是动量 光的粒子性: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具有能量和动量 光的波动性:光在空间中传播形成电磁波具有频率和波长
受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量子理论启发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
PRT FIVE
对应原理是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对应 一定的能量。 玻尔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认为电子只能存在于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中这些状态称为定态。
对应原理还指出当电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会释放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
汇报人:
CONTENTS
PRT ONE
PRT TWO
发现者:罗伯特·米立根 时间:19世纪末 实验装置:真空管和棱镜 意义:揭示了氢原子光谱的存在和特征
稳定性:氢原子光谱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连续性:氢原子光谱线覆盖了从长波到短波的连续范围为研究原子能级提供了重要信息。
PRT SIX
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结 构模型
模型基于经典力学和量子 化假设
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 谱线
模型为后续原子结构研究 奠定了基础
提出假设: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氢原子光谱的假设奠定了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
解释实验现象: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现象如巴尔末公式和里德伯公式等。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a2d3414a26925c52cc5bff9.png)
模
型
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 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 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理论遇到的问题
根据已经知道的电磁运动的规律,电子在运动的时候会放出电 磁波(能量)。因此,绕着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因为能量逐渐减小 ,应当沿着一条螺旋形的轨道转动,离中心的原子核越来越近,最 后碰在原子核上。这样一来,原子就被破坏了。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Dalten 1766—1844) 把古代模糊的原子假说发 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为 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 要的基础。恩格斯曾誉称 他为“近代化学之父”。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按照道尔顿的理论,原子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 毁灭,又不能再分割的最最基本的物质粒子。
实际上,原子很稳定,有一定大小,并没有发生这种电子同原 子核碰撞的情况。这又怎样解释呢?
根据卢瑟福的核式原子结构模型和经典的电磁学观点,围绕原子核
高当速 是运由动各的种电波子长一的定光会组自成动,且且连相续近的的辐波射长能差量别,极连氢 小原而续子不光的能谱光分谱辨就。应
然而,实验表明,氢原子的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彼
【现学现用】焰火、霓虹灯探密
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 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 发光的原因: __燃__烧__时__,__电__子__获__得__能__量__,__从__能__量__较__低__的__轨__道__向__能__量__较__ _高__的__轨__道__跃__迁__,__跃__迁__到__能__量__较__高__的__轨__道__的__电__子__处__于__一___ _种__不__稳__定__的__状__态__,__它__随__即__就__会__跃__达__到__能__量__较__低__的__轨__道___ _,__并__向__外__界__以__光__能__的__形__式__释__放__能__量_。
波尔原子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785521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2.png)
波尔原子模型波尔原子模型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1913年提出的一种描述原子结构的模型。
该模型是围绕着中心的原子核而建立的,它改变了传统的经典物理学观念,引入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很多实验现象,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波尔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核是整个原子的中心,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而且它们带有正电荷。
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但都比电子的质量大很多。
核外围通过电子云与原子核保持着平衡,它们的质量非常轻,带有负电荷,数量与质子的数量相等,从而使整个原子保持电中性。
波尔原子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电子绕核圆周运动,但电子在轨道上只能存在特定的能量状态,这些能量状态称为能级。
当电子跃迁到一个更低的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而当电子跃迁到一个更高的能级时,会吸收能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子能够发出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线。
波尔原子模型还提出了量子数的概念,用于描述电子的能级和轨道。
波尔规定了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和自旋量子数ms。
主量子数n决定了电子的能级,而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l决定了电子的轨道形状和方向。
自旋量子数ms则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只有两个可能的取值:上自旋和下自旋。
波尔原子模型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法来解释周期表和原子光谱等实验现象。
通过核外电子的能级跃迁,波尔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线的发射和吸收谱线。
这些谱线的出现与电子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的跃迁有关,每个跃迁对应着特定的频率和能量。
然而,波尔原子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个模型不能解释更复杂的原子结构,例如多电子原子和分子。
此外,在一些实验现象中,波尔原子模型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结果,比如氢原子光谱中其他谱线的解释。
尽管如此,波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对于后来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线索。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验,科学家们逐渐发展出了更为完善的量子力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描述了原子和分子的行为。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教学案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0e0f4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b.png)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教学案课标核心素养要求了解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学习目标 1、知道光谱、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了解波尔的原子模型,能用原子能级图分析问题 学习重点波尔的原子模型、应用原子能级图分析问题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回顾原子的核式结构:【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了解光谱及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阅读教材梳理:1、把食盐放在火中灼烧,会发出黄色的光2、说明发射光谱形成和种类: 连续谱: 线状谱: 原子特征谱线:3、氢原子光谱巴耳末对氢原子光谱的在可见光区域的谱线进行研究得到了下面的公式:1λ=R ∞⎝ ⎛⎭⎪⎫122-1n 2,n =3,4,5,…,该公式称为巴耳末公式。
【例1】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是线状谱B .霓虹灯和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C .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线状谱,也可以利用连续谱D .观察月亮光谱,可以确定月亮的化学组成【例2】巴耳末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总结出巴耳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巴耳末依据核式结构理论总结出巴耳末公式B .巴耳末公式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连续性C.巴耳末依据氢光谱的分析总结出巴耳末公式D.巴耳末公式准确反映了氢原子发光的分立性,其波长的分立值并不是人为规定的任务二、波尔的原子理论1、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1)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2)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2、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电子在这些轨道上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氢原子的电子轨道最小半径为r1=0.053 nm,其余轨道半径满足r n=n2r1(2)能量量子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______称为能级,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______。
波尔的原子模型总结
![波尔的原子模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4321f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5.png)
波尔的原子模型总结波尔的原子模型是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描述原子结构的模型,它对原子的特性和行为做出了重要解释。
本文将围绕波尔的原子模型展开,从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实验证据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历史背景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知之甚少。
当时的原子理论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现象,无法解释为什么原子是稳定的,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原子在发光和吸收光时只能发生特定的颜色或频率。
在这个背景下,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
二、基本原理波尔的原子模型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 原子由一个中心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2. 电子只能在特定的能级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对应一定的能量;3. 电子在能级轨道之间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特定能量的光子。
三、实验证据波尔的原子模型提出后,许多实验证据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1. 原子光谱:原子在吸收能量时,电子会跃迁到高能级轨道,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回低能级时,会释放出特定频率的光。
这解释了原子光谱现象,也验证了波尔的能级理论。
2. 玻尔模型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波尔用他的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线的频率和能量关系,从而得到了氢原子的能级图。
3. X射线衍射:X射线通过晶体时会发生衍射,这表明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是有序的,支持了波尔的原子模型。
四、应用波尔的原子模型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性质、解释光谱现象以及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原子结构研究:波尔的模型揭示了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的结构,为后续的原子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光谱分析:波尔的模型解释了原子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现象,为光谱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3. 量子力学的发展:波尔的原子模型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奠定了波尔量子化条件的基础。
总结:波尔的原子模型通过引入能级概念,成功解释了原子光谱现象,并为后续的原子结构研究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波尔的原子模型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但它为我们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
高中物理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9081d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f.png)
高中物理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练习与应用1.什么是线状谱,什么是连续谱?原子的发射光谱是怎样的光谱?不同原子的发射光谱是否有可能相同?解析:线状光谱是原子中电子的两个束缚态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发射或吸收光谱,因为能级之间的间隔是确定的并且是离散的,表现出尖锐的光谱线,叫做线状光谱;连续光谱是原子中处于束缚态的电子跃迁到自由散射态或者相反所产生的发射或吸收光谱,因为没有确定的能级间隔,表现出宽泛的,不确定的光谱带,叫做连续光谱;原子的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
且不同原子的发射光谱一定不同,这个特点是判断元素种类的依据之一。
2.参考图4.4-6,用玻尔理论解释,当巴耳末公式n=5 时计算出的氢原子光谱的谱线,是哪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造成的?解析:巴耳末公式n=5时计算出的氢原子光谱的谱线是量子数为5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2的能级形成的。
3.根据巴耳末公式,指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波长最长的前两条谱线所对应的n,它们的波长各是多少?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点?答案:n=3时,λ=6.5×10 -7 m ,n=4时,λ=4.8×10 -7 m ,氢原子光谱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谱线组成的.4.如果大量氢原子处在n=3的能级,会辐射出几种频率的光?其中波长最短的光是在哪两个能级之间跃迁时发出的?解析:3种频率的光,波长最短的光是从n=3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时发出的光大量原子处在n=3的能级上,能辐射3种频率的光.波长最短的光是从n=3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时发出的光5.请用玻尔理论解释:为什么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一些分立的亮线?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去。
释放的光子能量为跃迁时两能级间能量差,由于原子能级分立而不连续,所以光子能量分立,发射光谱都是一些分立的亮线。
6.要使处于n=2的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它需要吸收的能量为多大?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eV,由En=E1n2得:E2=E14=-3.4eV,所以要使处于n=2的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它至少需吸收的能量为3.4eV,吸收的能量等于3.4eV,正好电离,吸收的能量大于3.4eV,氢原子电离,而且还剩余一部分能量以电子的动能形式存在。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47de06d59eef8c75fbfb395.png)
[联想·质疑]波 尔只引入一个 量子数n,能比 较好地解释了 氢原子线状光 谱产生的原因; 但复杂的光谱 解释不了。
玻尔理论的局限: A. 多电子原子光谱 B. 氢原子的精细光谱
实验事实:
在钠原子中
电子跃迁
n=4
n=3
在氢原子中
电子跃迁
n=2
n=1
也得到两条靠得很近的谱线…
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第一节 原子结构模型
1-1 原子结构模型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1、公元前400多年前,希腊哲 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把 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原子。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 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道尔顿原子模型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 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n所表示的运动状态称为电子层,也称能层。
练习:下列各层电子能量的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 M层
B . K层
C . N层
D . L层
②角量子数l :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l取值为: 0,1,2,3… (n-1).共n个数值.
对应符号为: s, p, d, f…. (1) n和l一起决定原子轨道的能量,称为能级。如: 2s,2p,3p等。 (2)若两个电子的n、 l 相同,表示它们处于同一能级, 它们的能量相同. (3)对于某一电子层n,能级数目 = 对应电子层数n
一、氢原子光谱
(1)光谱定义:人们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光或发射 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即得到所谓的光谱。
(2)光谱分类:
b.线状光谱
特定波长、且彼此分离
[知识支持]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18.3-氢原子光谱波尔原子模型解析
![18.3-氢原子光谱波尔原子模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eaab18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c.png)
巴耳末的争论
瑞士中学数学教师
二、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是最简洁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洁。
1R(2 12n 12) n3,4,5,...
巴 耳 末 公 式 R=1.10107m 1 里 德 伯 常 量
电子云
巴耳末公式
N > 6 的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大局部在紫外区〕 巴耳末系
人们把一系列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统称为巴耳末系 适用区域: 可见光区、紫外线区
各种元素都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明线 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
• 〔1〕连续光谱 • • •
炎热的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的光谱,是由连续分布 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的,这种光谱叫做连续光谱。
• 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焰、炎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 形成连续光谱。
2〕线状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各条谱线对应不同波 长的光。淡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放射光谱是明线光谱。利用特征 谱线进展光谱分析,灵敏度高10-10g
氢原子光谱 波尔原子模型
早在17世纪,牛顿就觉察了日光 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把 试验中得到的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一、光谱
光谱是电磁辐射〔不管是在可见光区域还 是在不行见光区域〕的波长成分和强度分 布的记录。有时只是波长成分的记录。
1.放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放射光谱。
放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线状 谱。
紫
氢原子光谱的其他线系
外 线 区
莱曼线系
1
R
1 12
n12
n 2 , 3 ,4 ,
红 外 帕邢系 区
1
R312
1 n2
n 4 ,5 ,6 ,
还 有 三
布喇开系
波尔模型在解释氢原子光谱中的应用
![波尔模型在解释氢原子光谱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7f759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c.png)
波尔模型在解释氢原子光谱中的应用波尔模型是物理学中用于解释氢原子光谱的重要模型之一。
在这个模型中,原子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以特定的轨道运动。
波尔模型的提出为科学家们揭示了氢原子光谱背后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波尔模型的基本原理波尔模型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1913年提出。
在这个模型中,电子围绕原子核以不同的轨道运动,这些轨道具有特定的能级。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之间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从而形成谱线。
波尔模型通过量子力学的概念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现象。
氢原子光谱的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由氢原子发射或吸收电磁波在光谱中产生的现象。
根据波尔模型,氢原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时会受到库仑力的作用,这种库仑力会使得电子具有特定的能级。
当电子跃迁到更低的能级时,会释放能量形成谱线,而当电子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时则会吸收能量。
这种特定能级的跃迁形成了氢原子光谱中的谱线。
因此,波尔模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有效解释氢原子光谱的方法,同时也为研究原子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波尔模型的局限性虽然波尔模型在解释氢原子光谱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波尔模型仅适用于氢原子这种单电子系统,无法完全描述多电子系统的原子结构。
此外,波尔模型也无法解释一些高级原子光谱中的现象。
因此,科学家们在进一步研究原子结构时需要结合更加复杂的量子力学模型。
结论波尔模型在解释氢原子光谱中的应用为科学家们揭示了原子结构中的重要规律。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氢原子光谱中谱线的形成机制。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波尔模型的局限性,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
波尔模型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起源
![波尔模型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94d3a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c.png)
波尔模型解释氢原子光谱的起源在物理学领域中,波尔模型是解释氢原子光谱起源的一个重要理论。
波尔模型于1913年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提出,是近代量子力学的先驱,对于理解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线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波尔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电子在氢原子中绕着原子核旋转,但只存在于特定的能级上。
这些能级由量子数来描述,其中主量子数n表示电子所处的能级,而角动量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则描述电子的旋转轨道和旋转方向。
波尔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发射和吸收现象,奠定了后续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
在波尔模型中,氢原子的光谱起源于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发出一定能量的光子,形成发射光谱线。
而当外界的光子能量与电子需要吸收的能量匹配时,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吸收光谱线。
波尔模型通过计算能级之间的跃迁能量差,成功预测了氢原子发射光谱的频率和波长。
根据波尔的计算结果,不同的能级跃迁所对应的发射光谱线可被分为不同的系列,如巴尔末系列、帕舍茨系列和布鲁克林系列等。
这些系列都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波长,正是波尔模型对于氢原子光谱的解释打开了人们对光谱线的认识之门。
波尔模型的成功不仅在于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更为重要的是,它引入了量子概念,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波尔模型首次将电子的能级量化,展示了微观粒子在特定状态下的离散性质,与经典物理学中的连续性原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量子化的思想为随后建立的量子力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虽然波尔模型为氢原子光谱提供了定量解释,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波尔模型只能适用于单一电子体系,对于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现象无法完全揭示。
其次,波尔模型未能解释光谱线的精细结构和塞曼效应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为复杂的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量子力学的研究。
尽管波尔模型已经被量子力学所取代,但它对于理解氢原子光谱起源仍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历史价值。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7f0b311d5bbfd0a7856730d.png)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
¬ 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 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能量状 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 不连续的。
现象:氢原子光谱是分立(线状)的,原子是稳定的. 设想:原子内部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F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核模型基础上 ,结合普朗克量子假设和原子光谱的分立性,提出 假设:
¬ 能量量子化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 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
氢原子光谱的其他线系
紫
外 线
莱曼线系
区
1
R
1 12
1 n2
n2, 3,4,
红
外
帕邢系
区
还
1
R
1 32
1 n2
n4,5,6,
有
三
布喇开系
个
线
1
R
1 42
1 n2
n5,6,7,
系
普丰特系
1
R
1 52
1 n2
n6,7, 8,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
四、经典的电磁理论的困难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
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 能级的跃迁假设: 当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道另一 种定态时,它要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 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 E初- E末
E初>E末 发射光子, E初<E末吸收光子
En
Em
hv
hv
Em
En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原子模型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ppt课件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bf8aa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e.png)
Na原子的发射光谱(明线)
H原子的吸收光谱(暗线)
H原子的发射光谱(明线)
吸收光谱和线状谱(发射光谱)的关系: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线状光谱)中的
一条明线相对应。
3.光谱分析
既然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
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4.由于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
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
同。这就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
线的原因。
六、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保留了
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
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2.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
谱的实验规律。但对于稍微复杂一
1
E1
激
发
态
h E n E m
基态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电子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 吸收光子,原子能量增大
电子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电子克服库仑引力做
功,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加,要吸收能量。
吸收光子能量:
h E n E m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电子从高轨道向低轨道跃迁): 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减小
优点:灵敏度高
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3kg时就可
以被检测到。
利用白炽灯的光谱,能否检测出灯丝的成分?
不能,白炽灯的光谱是连续谱,不是原子
的特征谱线,因而无法检测出灯丝的成分
原子的特征光谱
二、氢原子光谱(发射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n=6
n=5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高中物理教学课件)完整版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高中物理教学课件)完整版3](https://img.taocdn.com/s3/m/509a978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1c.png)
例3.对于巴耳末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B.此公式中n可以取任意值,所以氢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此公式中n只能取整数,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D.此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还适用于其他原子光 谱
例4.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他们对应着某些元素的特 征谱线,产生这些暗线是由于( C ) A.太阳表面大气中缺少相应的元素 B.太阳内部缺少相应的元素 C.太阳表面大气层中存在着相应元素 D.太阳内部存在相应元素
ke2 r
k
e2 rn 2
m vn2 rn
Ekn
1 2
mvn 2
Ekn
ke2 2rn
rn n2r1
1 Ekn n2 其中Ek1
E Ek Ep 故可以推导原子能量
ke2
2r1 ke2
2r1
Ekn n
Ek1 n2
1,2,3
ke2 9 109 1.6 1019 Ek1 2r1 2 0.053109 eV 13.6eV
答:12.75eV;3.08x1015Hz;6种
例8.图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在某正方体密闭容器
的某一器壁上有一红外光子接收仪,可以接收红外光子(光
子能量范围在(0.001eV~1.6eV),并计数。假设到达该器壁
的所有红外光子均被接收仪吸收。将容器内的氢原子全
部激发到n=4能级,接收仪在之后的较短时间内接收到
六.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成功地解释 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原子如氦原子, 玻尔理论就无法解释它的光谱现象。后来,人们经过进一步探索, 建立了完整描述微观规律的量子力学。 2.玻尔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 的运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3.根据量子力学,不能把电子的运动看成一个具有确定坐标的质 点的轨道运动。当原子处于不同 的状态时,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 率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疏密不同 的点表示电子在各个位置出现的 概率,画出图来就像云雾一样, 人们形象地把它叫作电子云。图 甲是氢原子处于n=1状态时的电 子云;图 乙画的是n=2时其中 一个状态的电子云。
18.3氢原子光谱18.4波尔的原子模型
![18.3氢原子光谱18.4波尔的原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57acfa0998fcc22bcd10da7.png)
4.光谱分析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 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的化学组成。这 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二、氢原子光谱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红
n
E/eV
∞----------------- 0 eV
5
-0.54
4
-0.85
3
1
激 发
2
-3.4
态
巴耳末系
基态
1
-13.6
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4激发态, 则照射光的频率应为多少? 频率高一点可以吗?
光子使原子跃迁:
光子的能量只有等于能级差 时,才能被吸收
n 量子数 ∞
5 4 3 2
5、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 一半径为r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 径为rb的圆轨道上,已知ra>rb,则在此过 程中( C )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绿
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实验:
1.装置:
氢气光谱管
分光镜
高2压~发3k生v器
2、氢气发光时的光谱
光谱特点:
1.不连续,只是些亮线组成 2.不同色,每种颜色对应着一种波长 3.不等距,相邻两种光的波长间距不相同
红
绿
巴耳末(瑞士中学数学老师)的研究
巴耳末公式
N > 6 的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大部分在紫外区,看不见) 巴耳末系 人们把一系列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统称为巴耳末系 适用区域: 可见光区、紫外线区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示范教案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7b29e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a.png)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
能用玻尔原子理论解释氢原子能级图及光谱。
2.认识玻尔的原子理论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了解玻尔模型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和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难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和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教学图片】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教学图片】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教学图片】几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教学实验】光电效应、【教学实验】光电效应实验、【情境素材】霓虹灯五、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讲述:经典理论的困难,不仅表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还不完善,而且又一次预示着,对原子世界需要有一个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新理论。
新课讲授(一)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教师讲述:在玻尔的原子模型提出之前,物理学界的几件大事,对他很有启发。
教师讲述:1900年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提出能量量子化概念,他认为物质中的原子和分子可以看成某种能吸收和放射电磁辐射的“振子”,这种“振子”的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只能取一些分立值。
教师讲述: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光量子假说,即可将电磁波看作是光子组成的。
教师讲述:1885年巴耳末分析了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说明了原子光谱波长的分立特性。
教师讲述:玻尔仔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已知的大量光谱数据和经验公式,特别是受到了巴耳末公式的启示,很快写出了《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的著名论文。
论文把卢瑟福、普期克、爱因斯坦的思想结合起来,克服了经典物理学解释原子稳定性的困难。
玻尔于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述:玻尔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服从经典力学的规律,但不同的是,电子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是量子化的、分立的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2氢原子光谱波尔的原子模型
【思考交流与点拨】
一、氢原子的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把各种颜色的光按________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
__________分布的记录,即光谱.(见课本第54页图18.3-1)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亮线叫______,这样的光谱叫________.有的光谱看起来不是一条条分立的谱线,而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________.2.特征光谱: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说明原子只发射几种__________的光.不同原子发射的线状谱的亮线位置不同,说明不同原子______________是不一样的,因此这些______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光谱分析:利用原子的__________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1)研究光谱的意义: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
__________的重要途径.
(2)巴耳末公式:从氢气放电管可以得到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氢光谱符合巴耳末公式,用波长的倒数写出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的R为里德伯常量,实验测得的值为R=1.10×107m-1.可以看出,n只能取整数,不能连续取值,波长也只能是分立的值.
(3)其他线系:除了巴耳末线系,发现氢光谱在红外和紫外光区的其他谱线也都满足与巴耳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
4.经典理论的困难
(1)核式结构模型的成就: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____________实验.
(2)两个困难
①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
按经典电磁理论,核外电子受原子核______________,不能静止,只能绕核运转,并不断地向外辐射__________,由于电子不断失去能量,最后要落到________上,所以原子是稳定的.这与事实不相符。
②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____________等于电子绕核旋转频率.随着辐射的进行,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电子轨道半径越来________,旋转频率连续________,因而电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在________变化,应该产生__________,但原子光谱却是分立的________.
【例1】下列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光谱和白炽灯光谱都是线状谱
B.煤气灯火焰中燃烧的钠蒸气或霓虹灯产生的光谱都是线状谱
C.进行光谱分析时,可以用线状谱,不能用连续光谱
D.我们能通过光谱分析鉴别月球的物质成分
【例2】对于巴耳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耳末公式相对应
B .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
C .巴耳末公式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
D .巴耳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
二、波尔的原子模型
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
(1)玻尔认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服从经典力学的规律,但轨道______任意的, 只有当半径大小符合一定条件时,这样的轨道才是可能的,也就是说:电子的轨道是 ________的.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__________辐射.
(2)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能量是不同的,轨道的量子化势必对应着能量的量子化,这 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______.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______,能量最低的 状态叫做______,其他状态叫做________.也就是说,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________的 能量状态中.
2.频率条件
玻尔假定:当电子从能量__________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______的定态轨道时,会辐 射出能量为________的光子,反之会________光子.频率条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玻尔理论解释巴耳末公式:按照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 量为hν=E m -E n ;巴耳末公式中的正整数n 和2正好代表能级跃迁之前和跃迁之后的 __________的量子数n 和2,并且理论上的计算和实验测量的______________符合得很 好,同样,玻尔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
(2)解释气体导电发光:气体放电管中的原子受到______________的撞击,有可能跃迁到 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放出光子.
(3)解释氢光谱的不连续: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__ _。
由于原子的能级是________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________的,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4.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玻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__________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 ______和______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对更复杂的原子发光,玻尔理论却无法解释,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过多地保留了__________,仍然把电子的运动看成是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例3】根据玻尔的原子模型,原子中核外电子绕核运转的半径( )
A .可以取任意值
B .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 .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D .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例4】根据玻尔理论,某原子从能量为E 的轨道跃迁到能量为E ′的轨道,辐射出波长为λ的光.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E ′等于( )
A .E -h λc
B .E +h λc
C .E -h c λ
D .
E +h c λ
【例5】图中画出了氢原子的4个能级,并注明了相应的能量E n.
用下列几种能量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原子,能使氢原子发生跃
迁或电离的是()
A.9 eV的光子B.12 eV的光子
C.10.2 eV的光子D.15 eV的光子
【例6】设氢原子从基态向n=2能级跃迁时,吸收的光子波长为λ1,从n=2激发态向n =3能级跃迁时,吸收的光子波长为λ2,则氢原子从n=3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所辐射光子的波长可能为()
A.λ1B.λ2C.λ1+λ2D.λ1λ2
λ1+λ2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中产生线状谱的是()
A.炽热的钢水B.发光的日光灯管
C.点燃的蜡烛D.极光
2.下列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光灯产生的光谱是连续谱
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上缺少与这些暗线相对应的元素
C.我们能通过光谱分析鉴别月球的物质成分
D.连续谱是不能用来作光谱分析的
3.下列关于光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炽热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的光谱是连续谱
B.各种原子的线状谱中的明线和它的吸收谱中的暗线必定一一对应
C.气体发出的光只能产生线状谱
D.甲物质发出的白光通过低温的乙物质蒸气可得到甲物质的吸收光谱
4.根据玻尔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圆周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
D.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
5.一群氢原子处于同一较高的激发态,它们在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中() A.可能吸收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暗线
B.可能发出一系列频率不同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若干条明线
C.只能吸收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暗线
D.只能发出频率一定的光子,形成光谱中的一条明线
6.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
已知基态氦离子能量为E 1=-54.4 eV ,氦离子能级的示意
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
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A .40.8 eV
B .43.2 eV
C .51.0 eV
D .54.4 eV
7.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状态时,要使它的核外电子成为自由电子,吸收的光子能 量应是( )
A .13.6 eV
B .3.5 eV
C .1.51 eV
D .0.54 eV
8.图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一群处于n =4激发态的
氢原子,发生跃迁时可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
光有多少种( )
A .6
B .2
C .3
D .1
9.已知氢原子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 1=0.528×10-10 m ,量子数为n 的能级的能量值为
E n =-13.6n 2
eV . (1)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画一张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 原子能发出哪几种光谱线;
(2)计算这几种光谱线中最短的波长.(静电力常量k =9×109 N ·m 2/C 2,电子电荷量e =
1.6×10-19 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 ·s ,真空中光速c =3.00×108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