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有温度的师幼关系让师幼互动高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7-08 保育与教育 P 96
教学方略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效果,而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教师要追寻有温度的师幼关系,通过温暖的引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温度,从而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学习。
现以中班语言活动“爱看星星的兔子”为例,谈一谈教师让
师幼互动高效起来的具体做法。
一、紧扣要点,让互动更
有指向
(一)繁“话”似锦,化简为繁 【案例】故事开篇讲述的是一只爱看星星的兔子,它想把星星带回家。
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孩
子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小兔子把星星带回家?”该问题指向性直接、
明确,中班幼儿容易理解和联想,也愿意思考(见表1)。
【分析】当幼儿遇到开放性、发散性较强的问题时,教师的回应显得尤为重要,应聚焦关键、抓住核心、激发思维。
案例中,幼儿的回答看似天马行空、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点——“变高的方法”。
教师应学会顺藤摸瓜,找出每名幼儿回答的关键点,进行回应。
调整前教师对幼儿的回应很简洁,直接找到关
键核心“变高”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调整后教师语密“话”多,多而不碎,句句抓住核心“变高方法”来回应(总结出了飞高、找高高的动物朋友帮忙、蹦高、爬高、叠高等方法)。
(二)语气变化,反复追问 【案例】故事中小兔子分别用了蝴蝶网、渔网网到了星星,可它还想要一种更大的网,去网更多的星星。
对此,教师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激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更大的网”(见表2)。
【分析】案例中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紧扣核心“描述更大的网”,围绕同一个问题反复追问,并通过语音、语调上的逐渐增强,反复不断地
追寻有温度的师幼关系让师幼互动高效起来
浙江省杭州市东城第四幼儿园 吕可佳
教师提问:孩子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小兔子把星星带回家?
幼儿回答
教师回应
调整前幼:坐飞机。
幼:坐热气球飞上天。
幼:坐在长颈鹿身上去摘星星。
幼:用梯子爬上去。
师:你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啊,都是让自己变高去摘星星。
调整后幼:坐飞机。
师:用飞机飞上去,这真是一个直接又简便的方法。
幼:坐热气球飞上天。
师:你想到了用和飞机不同的飞高工具来摘星星。
幼:坐在长颈鹿身上去摘星星。
师:找个子高高的动物朋友来帮忙。
幼:蹦蹦床。
师:借助蹦床让自己变得更高,用蹦高的方法去摘星星。
幼:用梯子。
师:爬高去摘星星,这把梯子该有多长啊,简直是天梯了吧!
幼:把箱子叠在一起,然后爬上去。
师:又是一个新方法,叠高也不错哦!幼:拍照留念。
师:你真会动脑筋,我建议小兔子聘你当星星摄影师。
教师总结:你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啊,都是让自己变高去摘星星。
听了大家的想法,小兔子忽然也有了很多奇思妙想,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样做的!
表1.活动实录(一)
2019.07-08 保育与教育 P 97
启发幼儿用描述性语言形容大的程度,想象出更大的网。
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和其他幼儿的“大”进行比较,不断地擦出语言的火花。
二、联结经验,让互动更有效
(一)引发讨论,外延经验 【案例】故事中小兔子想到了用网来抓星星,教师便设计了问题:“你们见过哪些网?”以引发幼儿之间分享经验,拓展幼儿互动的面(见表3)。
【分析】在经验交流环节,教师抓住契机,适时追问,拓展师幼互动
的面,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
同时,在一来一回的互动中教师将新问题导入进来,引导幼儿联结已有经验。
(二) 挖掘经验,发散思维【案例】仍旧是问题“你们见过
哪些网?”但教师面对不同经验的幼儿群体,给予的经验反馈完全不同。
这次一名幼儿提到了“羽毛球拍网”,教师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活动实录(四)师:你们见过哪些网?幼1:羽毛球拍。
师:很棒哦,这个细节都被你发现了,羽毛球拍也做成了网的形状。
你们,还在其他什么不同的运动项目
中见过网吗?
幼2:篮球网。
幼3:足球网。
幼4:乒乓球网。
师:那我有疑问了,为什么同样都是网,羽毛球网能把球弹回去,而足球网却能锁住球呢?
幼5:我知道,因为足球网是用绳子绑起来的,羽毛球网是用铁丝绑起来的,很硬。
师:原来做网的材料不一样,用途和功能也就不一样了啊。
【分析】案例中,幼儿竟然能够联想到“羽毛球拍”上也是网的形状。
面对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灵活
应对,将幼儿抛来的“球”又抛回去,将羽毛球拍归为运动项目,并启发幼儿思考别的有网的运动项目,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幼儿又连续想出了足球网、篮球网、乒乓球网等,此时教师再次抓住契机,提问“为什么同样都是网,羽毛球网能把球弹回去,而足球网却能锁住球呢?”从而引导幼儿发现材质的差异导致功能的不同。
三、预见结果,让互动更有价值
(一)形式交替,经验互补(见表4)
【分析】教师为了让幼儿感受高、比较高和很高的差异,以动作表现为支架,满足集体和个别幼儿的需要,实现多种形式轮回互动的有机结合。
第一次是个别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三名幼儿不仅要思考如何用动作表现物体,还要关注和比较同伴所表现的高度,从而调整自己的高度,这个过程
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第二次是个别幼儿与集体互动:教师让其余的幼
表2.活动实录(二)
教师出示录音:要是能有一张大得不得了、大得不能再大的网,那该有多好啊!教师提问:你觉得小兔子是想要一张多大的网?
幼儿回答
教师回应
幼:很大很大。
师:很大很大是有多大呀?能说具体些吗?
幼:那么大(幼儿用手比画出一个大大的环形)。
师:我看出来了,这张网比之前的蝴蝶网要大一些,可是离大得不得了、大得不能再大还差点,还有没有更大?幼:和教室那么大。
师:这句话说得真好,还有没有更大?
幼:和幼儿园这么大。
师:这张网实在太大了,还有没有更大?
幼:像天空一样大的网。
师:给他鼓鼓掌!像天空一样大的网,可真是一张超级无比大的网。
还有没有更大?幼:像地球一样大。
师:还有没有更大?
幼:像宇宙一样大。
师:哇,这简直就是一张巨网。
总结:哇,像天空一样大、像地球一样大、像宇宙一样大,这真是一张大得不得了、大得不能再大的网啊!
表3.活动实录(三)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网?
幼儿回答教师回应
幼1:渔网。
师:对!渔网是干吗用的?
幼1:捕鱼。
师:捕鱼时要用到渔网。
幼2:蝴蝶网。
师:还有抓蝴蝶的蝴蝶网,还见过什么不一样的网吗?幼3:蹦蹦床。
师:网不仅可以让我们捕捉东西,还能帮我们玩蹦高的游戏。
幼4:蜘蛛网。
师:那你知道蜘蛛网有什么用吗?
幼4:小飞虫一到网里就逃不掉了。
师:你知道得还真不少,是啊,蜘蛛用网来捉虫子。
总结:原来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网,网的本领真大啊。
2019.07-08 保育与教育 P 98
教学方略
儿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引导他们对三名幼儿的高度进行辨别和调节;第三次是集体互动,在充分了解了三者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让幼儿集体用动作来表达对三种高度的感知和体验。
(二)铺设阶梯,诱发思考(见表5)
【分析】教师设计的提问一方面要具有开放性,能给予幼儿足够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如果问题太大,幼儿无从下手,一时语塞,
场面尴尬。
因此,教师可通过阶梯式提问,给幼儿思维提供一些导向性,不至于让幼儿走入思维的盲区。
表4.
环节策略
表5.
阶梯式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