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句运用互文手法(手法) 2、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 (分析) 3、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者和谐地融会在一 起,绘成了一幅凄凉冷寂的淡雅水月图。(效果)
202X年山东卷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
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
谐音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思) 语义双关:“路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地上的路、人生之路、政治之路、 事业之路)
互文
因遵守格律、受字数限制而节省笔墨的表 达方法,解释理解时必须前后结合。
本句互文:“秦时汉时关”、“主人下 马客在船”。
对句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通感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 法叫“通感”。
4. 岁岁金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__对__照_,,_借__代____
6.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___对__偶____
7.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_比__喻__,,拟__人__
8.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__设__问_____
①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好像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
表达效果:感觉互换,化抽象为具体,让读者 更好地理解;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 想;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合作交流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鹧鸪天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 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 问题:最后两句辛弃疾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 情?
3、角度感官
1、多感官结合: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
2、视察角度:远近、高低、上下、俯仰
由高到低
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2.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杜甫) 由近及远 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视听结合 4.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视听结合
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1)比拟、排比。(手法) (2)比拟:诗人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 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分析)把 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 迸发的诗情。(效果) (3)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 成排比句,(分析)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 染了气氛。 (效果)
对照
对照是把对峙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 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 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例如: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 居大厦。 3、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 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双关
指对于某些词句的意思可以作多种理解,多种意 思并存,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如:“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眼前为实,未来为虚
(3)苏醒为实,梦境想象为虚 (4)真实为实,虚幻(神仙鬼怪)为虚
1.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2.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含山店梦觉作》韦庄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 4.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课堂小结
1.判断修辞手法的方法:一是找标志 二是分析意象特点
2.如何分析修辞技能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第一是掌握常见修辞技能的内涵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内 容具体分析,最后才是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3.形成答案时要规范。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
手法: 1、运用了对照(或对照)的写作手法。(手法)
2、辛弃疾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 荠菜花相对照。(结合诗句分析)
情感: 3、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 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手法的效果)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谈谈这首诗中的双关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他人,他物(单一衬托,多个烘托)
练习
下列各句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1. 头上倭堕髻,耳中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
敷,下担捋髭须。 ( 正)面、肖像
2.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
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侧面)、烘托 3.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正(面、)动作 4.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正面)、神态 5.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心)理( )动作 6.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正面)、细节 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 烘托 8.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侧面、) 衬托 9.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 (侧面)、衬托 10.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侧面、)烘托
(二)景物描写手法:
1、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 以静衬动,以静写动)
1.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 遥看瀑布挂前川 4. 两山排阔送青来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静写动 以动写静
2、虚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以虚写实。)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现在为实,过去为虚
渲染:从正面描写,环绕要强调的地方从多个方 面说明,营造环境氛围。 烘托:从侧面描写,用多个其他事物去凸显主要 事物,使主要事物突出鲜明。
3、衬托、对照
衬托:从侧面描写 ,以一个事物去凸显主体事物 正衬 反衬(以事物相对条件衬托另一方)
对照:两个对峙事物作比较,一个事物两个不同方面作 比较 无主次之分,凸显双方
6.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正衬
7.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 反衬 8.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反衬
9.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对照
1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照
11.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对照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能
诗词鉴赏 表达技能 (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章法
表达方式
记叙 议论 说明 抒情 描写
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抒情,议论):
直抒胸臆,情理结合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 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024/11/6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1. 比喻、比拟:生动形象。 2. 借代:突出强调;含蓄委婉。 3. 夸张、对照:突出强调。 4. 对偶:结构美,音韵美。 5. 排比、反问: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6. 反复: 突出强调,加强节奏感。 7. 设问: 突出强调,点明题旨,引起思考。 8. 双关: 生动活泼,含蓄隽永。 9. 用典,互文: 言简意丰。 10.叠字: 音韵美,强化情感,身临其境。 11.列锦: 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12.顶真、回环: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13.象征: 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 14.通感(移觉):化抽象为具体,激发联想。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 于景
借事抒情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情)景交融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以乐哀景景衬衬哀乐情情
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
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托(物言)志
区分:
1.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
南,鱼戏莲叶北。
渲染
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渲染
3.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暮春归故山草堂
诗》
渲染
4.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
5. 迟桃。花海潭门水深深不千尺见,,浦不树及汪远含伦滋送我。《情赋。得正暮雨衬送李曹烘》托
9.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__拟__人_____
1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__借__代_____
11.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___拟__人____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__反__问_____ 13.秦时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_______互__文 14.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___对__照____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 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圆。③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分析:1、遥想故园为虚写,松桂正该开放是实写;万里清辉 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分析) 2、两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明手法) 3、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 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说效果)
2、间接抒情(人、事、物、景、典):
借事抒情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移
情于景,以景结情,以乐景衬哀情…… 借典抒情 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喻己
练习
下列各句各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抒) 胸臆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参考答案 : 1、“同根生”一语双关。既指豆与豆萁是 同根生,又指曹植与曹丕是一母所生的同胞 兄弟。(分析) 2、曹植借此来表达对曹丕不顾兄弟之情, 手足相残的行径的强烈愤慨和控诉。(效果)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第一句运用的手法
参考答案 :
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典)抒情
91、0、吴不宫是花花草中埋偏幽爱径菊,,晋此代花衣开冠尽成更古无丘花。。《情(登理金结陵)凤合凰怀台》古(伤)今
二、描写手法
(一)人物、事物描写手法:2 (二)景物描写手法:3 (三)共性描写手法:3
(一)人物、事物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细节描写 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三)共性描写手法 1、白描、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 加渲染烘托等表现手法。
区分: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描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描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工笔 4留、连黄戏四蝶娘时家时花舞满,蹊自,在千娇朵莺万恰朵恰压啼枝。低。工笔
2、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15.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__双__关___ 1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___双__关____ 17.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__设__问___,,用__典_______ 1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__用__典____
19.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___排__比_,,_列__锦__ 20.寻寻XXX,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_叠__词______ 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起__兴_____ 2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通__感_____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反问、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复、借代、 对照、双关、互文、通感(移觉)、 用典、起兴、顶真、回环、叠字、 列锦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 比__喻_______
2.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比_喻__,_,借_代___
3.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_借__代__,_,设_问__,_,反__复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