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3 宋明理学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学的含义
儒学的受到冲击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
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 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的思想体系,这就是 理学,新儒学。
儒学(基础)
吸收道教、佛家
主要派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理学的发展、派系、核心概念及主张
发展
开创:北宋五子 (二程:“天理”,天理的核心是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涅槃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得道
儒学受到冲击的原因:
A儒学的缺陷:
儒学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严重不足。儒学关 注社会人生,但在思想体系中没有关于世界本原和方 法论的探讨,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在相互辩难中 儒学常常陷入困境。
B魏晋的社会动荡:
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 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不仅 顺应了普通人心理的需求,还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春秋:创立


战国:发展



秦朝:打击



西汉:正统
仲 舒
三 宋明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考试要求: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一、宋明理学的背景
材料一: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曾经四次出家为僧,后由 群臣赎回。 材料二:武德八年(625),高祖(李渊)下诏:道先、 次孔、末后释宗。排道教于三教之首席。 材料三:唐有天下,…...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 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君不君,臣不 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一、宋明理学的背景
(一)必要性
1、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 2、三教融合潮流 3、政治上唐末五代乱世,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 导致社会伦理道德沦丧,礼制破坏
(二)可能性
(1)唐中后期以来,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道统论”;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宇宙自然 伦理道德 思辨哲学 理学
分析归纳二程观点有哪些?
理学家的“理”主要指的宇宙的普遍法则,是事物 的规律,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 就是人性。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 事? ——《二程遗书》 (1)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3)天理的核心是“仁”
(4)认识论: 孔颜之乐
(5)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程门立雪
2.南宋:朱熹(理学的成熟)
(1)生平: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 源(今属江西)人,理学的集大成者。
材料一: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材料二: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 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
(二)朱熹的主张:
材便都三““““得理修料有无格知纲三夫五气养一此该物识五纲为常论论:天载致”: :常”妻”未地 了知。有 !;:即纲是有”“ 各 大 格 调天若理“”指—物 社有 学理地无:,—君;“”致 会其、之此便“《是责理小知先理为仁有推世任,学;,现,气臣、究界感强万区毕便代流纲义事的调物分竟亦汉行本“之,”、也无物,语原仁理把只天的、礼发词,”归握是地原育“、典和理一“理,万理父智》“先理,无物法仁气有”人为、。则者后此的无子信而”;理方物纲”,万,法,获物强是”。、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著作:
存天理,灭人欲 《四书》集注
材影 作料响 为二: 官方朱:熹正“在统天历儒理史学存上,则被影人誉响欲为后亡一世,代六人儒七欲学百胜宗年师则之,久天仅,理次对灭于维”孔护。孟专。 学制习主和义政修治养制的度目起的了就重是要“作遏用人欲而存天理”。
——《二程遗书》
阅读材料从思想地位、政治两个角度概括南北朝以后儒学的困境。
思想地位: 佛道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政治局势: 唐代以来,儒家伦理纲常遭到严重冲击, 政局动荡。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 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找到 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儒学理论的弱点: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论述
仁,孔颜之乐。)
成熟:程朱理学 集大成者:南宋朱熹
派系
发展: 陆王心学 开创者:南宋陆九渊 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
核心概念
理:万物的本质与规律,指儒家伦理道德 气:构成一切万物的材料 心:思维意识,寻找并认识理的能力。
二、内容:程朱理学
1.北宋:程颢、程颐
程 颢
程 颐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理气论:“理”是世界的本源

——宇宙观(世界观)
朱 2修养论: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把握“理”
理 学
——方法论
3道统论:三纲五常 正君心
——社会政治论
4价值观:“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反映朱熹怎样的认识论?
——格物致知
---朱熹
三、内容: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
1.标志: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特征:①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明理后实践
②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3.代表:①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②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三、内容: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ຫໍສະໝຸດ 1.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象 山,汉族,书斋名“存”,世人称存 斋先生,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和教育家,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他的学说,经后来多位 风 这吹两旗位动僧,人一说位,僧既人不大 个说是儒重是风的要旗动继派动,承别,也另不与,一是发对位旗扬后说动成世是,为影风是宋 响动 仁,者明 极陆心理 大九动学 。渊。的过一去跟
3、程朱理学的影响
(1)维护专制统治,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纲常礼教束缚人性。 (3)深入钻研,持之以恒,探求真知精神得到发扬
体会:“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
天上明月:道心(天理) 水面倒影:社会秩序 水面:人心(人欲) ““千千江江有有水水千千江江月月、、万万事事万万物物皆皆一一理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