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体育教案《垫儿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体育教案《垫儿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上学期体育教材第三章《快乐运动》,详细内容为“垫儿乐”。

通过运用垫子这一器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垫子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垫上动作。

2.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3. 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掌握垫子的基本使用方法,完成简单的垫上动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垫子若干,口哨一个,音乐播放设备一台。

2. 学具:每人一个垫子,若干个软质小球。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小动物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

2. 热身活动(5分钟)
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孩子们做简单的身体拉伸和关节活动,提醒孩子们注意动作的幅度和力度。

3. 垫子基本使用方法学习(10分钟)
a. 教师示范:展示垫子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坐、躺、滚动等。

b. 孩子们模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尝试完成各项动作。

c. 纠正与指导:针对孩子们的错误动作,教师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

4. 垫上游戏(5分钟)
a. 游戏一:传递小球。

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用垫子传递小球,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b. 游戏二:翻滚比赛。

孩子们在垫子上进行翻滚,最快到达终点者获胜。

b. 孩子们互评: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
1. 本节课主题:垫儿乐
2. 教学内容:垫子基本使用方法、垫上游戏
3. 教学目标:掌握垫子使用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身体协调性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与家人一起完成垫上游戏,并记录下你们的快乐时光。

2. 答案:孩子们可以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与家人一起进行垫上游戏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和户外环境中,运用垫子进行运动,将所学技能延伸到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垫子的多种用途,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掌握垫子的基本使用方法,完成简单的垫上动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引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4. 纠正与指导:在孩子们尝试动作时,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动作的正确性。

5. 作业设计:作业应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家庭互动性,使孩子们在课后也能巩固所学。

一、教学难点解析
1. 掌握垫子基本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分解每个动作,如坐、躺、滚动等,让孩子们逐步掌握。

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教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确保孩子们正确掌握。

2. 完成简单垫上动作:在孩子们掌握基本使用方法后,通过设计简单的游戏,如传递小球、翻滚比赛等,使孩子们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熟练度。

二、教学重点解析
1.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垫上游戏中,教师应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学会互相配合、互相鼓励。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各小组成员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2. 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通过垫上动作的练习,教师关注孩子们的关节活动、身体平衡等方面,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在设计游戏时,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水平,确保游戏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

三、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1. 故事讲述: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进入实践情景。

在讲述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2. 角色扮演: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活动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

四、纠正与指导解析
1. 观察与发现:在孩子们练习垫上动作时,教师密切观察,发现错误动作并及时纠正。

2.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对于掌握较慢的孩子,教师要有耐心,给予鼓励和关心;对于掌握较快的孩子,可以适当提高难度,激发他们的潜能。

五、作业设计解析
1. 实际操作性:作业应具有实际操作性,让孩子们在课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家庭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孩子们的作业,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 作业评价:教师应及时评价孩子们的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语速适中,发音清晰,使孩子们能够听懂并跟上教学节奏。

2. 适时调整语调,以充满激情和感染力的声音引导孩子们参与活动。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紧张。

2. 在实践环节,给予孩子们充足的练习时间,确保动作熟练掌握。

三、课堂提问
1. 针对不同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

2. 把握提问时机,避免打断孩子们的思路,给予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角色扮演,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2. 结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使情景导入更具实际意义。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是否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水平,设计合适的垫上动作和游戏。

2. 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多样,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协调性。

二、教学方法
1. 是否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范,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动作。

2. 是否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提高。

三、课堂氛围
1. 是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参与活动。

2. 是否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四、教学评价
1. 是否及时给予孩子们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是否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孩子们在课后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