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宋词和元曲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境幽远的宋词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2.初步培养学生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3.学习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
的精神。

教学方法:师友互助法。

教学用具:历史地图册、历史填充图册。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激趣引入:由歌曲《明月几时有》引入。

二、师友互助、自主学习。

(一)师友互助,检查自学情况(结合学习目标互助检查)
1. 宋词概况:起源于_____,句子________,便于_________,并可_________。

代表人物:豪放派:_____、________;婉约派:_____、_______
2. 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2. 元杂剧:含义代表人代表作
影响
(二)老师反馈学生的自学状况。

三、走近历史,探究知识。

【意境悠远的宋词】
1.教师向学生介绍宋词有关的情况。

2.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课件。

3.看课件,体会苏轼词的特点。

4.教师诵读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学生结合作品体会其词的特点。

【“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1.教师介绍元杂剧的有关情况。

2.介绍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3.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内容和插图来体会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

4.教师简单介绍散曲。

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

面对这些成就,我们不禁为先人所折服,也不禁为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而自豪,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

四、布置作业:列表概括《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