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精选1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活动(精选16篇)
中班数学活动篇1
活动目的:
1、复习8以内的数数,进一步培育幼儿对数数的爱好;
2、培育幼儿的观看力、推断力和思维灵敏性;
活动预备:
8幅小兔拼图,1个大骰子(上面有3 - 8个圆点)、保龄球2组、统计表一个,磁性数卡(1 - 8)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拼图嬉戏:
幼儿每四人一组,依据每块拼图卡后的数找究竟板上相应个数的几何图形框为好,拼出小兔图形;
2、老师引导幼儿观看小兔拼图,发觉8只小兔的差异,按小兔的特征进行提问并引导幼儿技术(如:穿红衣的小兔有几只;不带蝴蝶结的小兔有几只),幼儿答对后,老师成幼儿将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统计表内;
3、嬉戏:玩骰子
玩法:老师或幼儿滚骰子。

当其停下以后,面上是几个点,幼儿与老师就做相应的几次动作(如面上是3个点,就拍三次手)
4、嬉戏:打保龄球
玩法:将全班幼儿分成两组进行竞赛,每对
幼儿的每个幼儿轮番打保龄球,其余幼儿点数或目测打中的个数,比一比谁打中的保龄球最多。

中班数学活动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量的保留与面积守恒的概念。

2、提高观看比较、分析推断和思维力量。

3、能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排列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运用重合、拼摆
的方法来比较两组图形面积的大小。

二、活动预备:
1、教学挂图五幅:分别为两个大小相同而位置、颜色、排列方式不同的几何图形或图形拼图、投影仪、小兔图片一只
2、操作材料: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拼图片、幼儿用书、垫板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情节,引入课题。

师:春天到了,小兔要到花园里去种花了,我们跟着它一块儿到花园去吧!
2、运用重合的方法,感知面积守恒
a、图形面积不因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① 出示挂图一(两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请幼儿推断大小。

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究竟是不是一样大?(取下两个正方形,用重合的方法比较大小)
② “超级变变变”,将其中一个正方形变成黑色,请幼儿推断大小,并说出缘由。

(同样用重合的方法进行验证比较)
③ 小结:图形的大小不会由于颜色的变化而变化
b、图形面积不因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① 出示挂图二(两个大小、颜色、位置均相同的长方形),请幼儿推断大小并用重合的方法进行比较。

② “超级变变变”,将其中的一个长方形转变摆放位置,请幼儿推断大小并说出缘由。

(请幼儿用重合的方法进行验证比较)
③ 老师小结:图形的大小不会由于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c、图形面积不因颜色、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出示挂图三(两个同样大小、颜色、位置相同的三角形),过程同上
3、运用拼摆的方法,感知量的保留
a、出示挂图四(两个大小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外形不同的图案),请幼儿推断大小,并说出缘由
b、引导幼儿观看图案的构成,并比较构成图形的大小
c、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运用拼摆的方法进行图案间的比较
d、引导幼儿查找更为简洁的方法比较两个不同外形图案的大小。

(计数)
e、老师板书构成图形的数量,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并小结
小结:原来,用相同大小、相同数量的图形拼出来的图案,虽然它们的外形不一样,大小却是一样的!
4、运用计数的方法,感知量的保留
a、出示挂图五(两个排列方式不同、外形不同、大小也不同的图案),请幼儿推断大小,并说出缘由
b、引导幼儿观看图案的构成,并比较构成图形的大小
c、引导幼儿运用计数的方法进行不同外形图案间的比较
d、老师带领幼儿一起用拼摆的方法检验比较结果
5、操作活动:
提示语:小兔真兴奋,它送了一些花圃给小伴侣们,让我们都去种花!
a、书面练习:请力量较弱幼儿完成书面练习,描述结果并说出理由。

b、拼花园:给力量较强的幼儿供应数量不同的三角形拼图片(6-8片),两人一组,各自进行行拼摆,并比较大小。

①先数一数,自己有几块三角形的图形片?
② 再比一比,自己与伴侣的三角形一样大吗?
③ 再拼一拼,拼出自己最喜爱的花园。

④ 最终说一说,自己的花园和伴侣的一样大吗?为什么?
6、请几组幼儿上来用投影仪展现操作结果,叙述比较结果,并用拼摆的方法验证结果
7、老师小结,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活动篇3
《我会整理》是主题《做个好孩子并不难》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我想让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整理物品,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第一环节,熟悉各种物品,激发幼儿学习爱好。

我通过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豆豆
家里东西许多,摆放的也很乱,都有些什么东西,引起幼儿的爱好。

再通过出示各种物品的图片,让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及他们的用处。

接着我引导幼儿说出豆豆家很乱,豆豆不会整理,想请我们班的小能手帮忙整理,孩子爱好都很深厚,都乐观说应当怎样摆放。

其次环节,学习给物品分类和设计标志。

我请孩子们给物品分类,将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个盒子里面,并说说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处。

孩子们都很能干,将吃的、用的、穿的分别放入了三个盒子里。

可豆豆不知道哪个盒子装得是什么?于是。

我就请孩子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在盒子上设计一个标志,让豆豆一看就知道里面装得是什么,孩子们都很厉害,比如盒子里装得是吃的东西他们就想到了画一些零食、画一个嘴巴,穿得就画了一些衣服。

第三环节,练习《我会整理》,巩固分类。

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熟悉了黏贴纸上的物品,让幼儿更好的去放入每间房间。

出示茶壶时,孩子们都说应当放入厨房,我问:“贴哪里更合适呢?”观看认真的孩子立刻说“放在煤气灶上”。

接着,我请几个幼儿来示范,加深对孩子们的印象,等会自己操作起来也会更简洁。

“哇,珍宝们都很厉害,老师这里每人有一份黏贴纸,现在想请你们来帮忙整理一下,你们情愿吗?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每贴一个黏贴纸都要说它的同处。

”孩子们都特别情愿关心整理。

由于,我做了引导示范,也请个别孩子上来示范操作,孩子们自己操作时正确率都非常身高,只有个别力量弱的孩子有点困难,几个能干的孩子准时过去关心他们。

第四环节,检查与点评。

我请孩子们依据黑板上的作业本范例,检查自己的本子,然后和组上的小伴侣相互检查,孩子都检查的很认真。

我信任,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以后不管在家、在幼儿园都会养成有条理地整理、整理物品,用完归还至原处的好习惯。

中班数学活动篇4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在熟悉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已经对圆形,三角形等图形有了熟悉,在此基础上来熟悉椭圆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嬉戏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椭圆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活动嬉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1.熟悉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幼儿观看比较区分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3.幼儿动手操作的爱好与比较的力量。

活动预备
老师用铁丝圈两个,圆形.椭圆形各一个,幼儿每人圆形,椭圆形纸一张。

教室投放椭圆形的镜子,盘子,鸡蛋等。

活动建议
一、老师通过演示,引导幼儿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老师将两个铁圈一个拉长.一个压扁,幼儿熟悉:长长的圆,扁扁的圆,没有菱角,是椭圆形。

二、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出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相同点:圆形与椭圆形的边缘没有菱角。

2.不同点:幼儿将圆形与椭圆形对折两次找出圆心,发觉圆形上下.左右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不一样长。

三、通过在四周环境中找椭圆形,进一步巩固椭圆形的特征。

老师引导幼儿找出家里及教室里象椭圆形的物体。

教材分析
选自青岛市教材《探究求知》P117
大班综合优质公开课《鸭子骑车记》视频+课件PPT+音乐+详案中班绘本综合《胆小的老鼠》视频+ 课件PPT音乐教案(中班语言)
中班数学活动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将五个蛋糕分给两个小伴侣,找出全部的分法。

2.情愿与同伴合作,相互共享不同的分法。

3.培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量。

4.引导幼儿乐观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玩具小蛋糕,盘子,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故事
老师和幼儿一起回忆绘本故事《蛋糕长大啦》,并创设分蛋糕的情境。

老师:绘本里的佳佳上一次蛋糕没有做胜利,可这一次她的蛋糕做胜利啦!一共做好了5个小蛋糕。

刚好,佳佳的好伴侣琳琳和小茂来找佳佳玩,佳佳预备把这五个蛋糕全都分给琳琳和小茂吃,你们能关心佳佳来分蛋糕吗?
二、操作实物进行分解
1.幼儿自主分解,记录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伴侣自己试着将蛋糕分给琳琳和小茂,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2.集体共享自己的分法。

师:请小伴侣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看看大家的分法一样吗?
3.比较不同的分法。

师:有的小伴侣有两种分法,有的小伴侣有三种分法,那你们是怎么分的?
三、梳理阅历
1.将全部的分法排列,请幼儿查找规律。

2.再思索还可以怎么分?如何分才不会漏掉?
中班数学活动篇6
目的:
1、用重叠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找出一组物体多出的部分。

3、从左至右摆放物体。

预备:
1、每位幼儿大圆片4个,小圆片3个。

2、贴绒卡片:小兔4个,萝卜 3个,老鼠、猫头饰若干。

地上圆圈4
个,每个圆圈能容纳幼儿7人。

活动与指导:
1、出示贴绒图片小兔和萝卜,说:我们给小兔分萝卜吃,1只小兔只能分1个萝卜,小伴侣看看,是小兔多,还是萝卜多?待幼儿回答后,问幼儿:
“ 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在贴绒板上示范:将兔子卡片逐个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留意老师是怎样摆放兔子卡片的,(手的动作从左至右)然后将萝卜逐个放在兔子上面,每放—个,说一声:“给你一个萝卜。

”并让幼儿留意老师手动作的.方向,问幼儿,兔子和萝卜哪个多,哪个少?请把多余的拿出来。

2、幼儿操作。

让幼儿两手各拿大小圆片,看一看,大小圆片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然后逐—将大圆片摆在桌子上,将小圆片逐一放在大圆片上,(留意手的摆放方向)说出大圆片和小圆片,哪个多,哪个少?将多的拿出来给大家看。

3、嬉戏:猫抓老鼠。

给幼儿戴上头饰,音乐响,每4只猫、3只老鼠围着圆圈跳舞。

音乐一停,每只猫快速抓住一只老鼠,然后说出猫与老鼠,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让多的站出来。

留意:猫和老鼠只能在各自的圈内活动;重新玩嬉戏时老鼠比猫多一只。

《小兔分萝卜》教案反思:
活动之前,对教学具做了比较充分的预备,活动的开头用变魔术的方法引出小兔和萝卜,孩子比较感爱好,比直接出示小兔和萝卜生动点,孩子也比较简单接受。

在第一环节中,比较小兔和萝卜的多少,老师应当直接把小兔逐个放在黑板上,让幼儿能清楚地发现,而不是拿在手上让幼儿来比较它们的多少,相对来说幼儿会难比较区分,也不够清晰明白。

环节二中,请幼儿操作阶段前,分大圆片和小圆片的时间有点铺张。

绝大多数幼儿能依次摆放大小圆片,也能将多出来的拿出来,重难点达成。

在整个活动中,还是有些环节没能非常好地落实。

在嬉戏环节,也是为了服务于活动的目标,在时间和方法上,没有做到位,特殊是孩子在选择角色时,应当由他们自主选择。

中班数学活动篇7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活动中理解绕口令所表述的内容,能初步学念绕口令“狗和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绕口令的爱好;
2、懂得同伴间要相互谦让。

活动预备:
课件制作、手指偶(狗和猴)、圆舞板等。

重点难点:
初步学念绕口令,分清字音“狗”“猴”“头”。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理解内容
1、引发话题:
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播放课件,幼儿观看、想象
3、幼儿沟通:
(1)故事里有谁?
(2)狗和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4、小结:原来狗和猴都想让对方先过桥,他们相互谦让,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二、感知体验
1、观赏绕口令
(1)说绕口令的时候我们要留意些什么呢?
(2)老师说绕口令
(3)你听到了什么?
2、老师戴上指偶,再次绕口令
2、在纸偶的提示下幼儿学念,关心幼儿订正字音
3、幼儿戴上纸偶练习绕口令
三、演演练练,欢乐体验
1、幼儿表演(自主选择纸偶表演或圆舞板)
借助于圆舞板打出节奏,引导幼儿逐步加快速度。

2、结伴练习
中班数学活动篇8
设计意图:
智能数学的教学大多数需要洞洞板学具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洞洞板学具盒、洞洞板摆放的位置及取、收棋子,都需要孩子辨认左和右。

中班的孩子还不能清晰辨认自身的左和右,依据《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我认为要先让孩子熟悉自身的左和右,孩子们才会去根据学具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因此,我设计了本节中班智能数学教育活动《左和右》。

活动中,我运用手教导画导入,让幼儿右手食指上有个模糊记号,坚固把握哪知是右手,从而熟悉左手。

接着又编儿歌和幼儿互动做嬉戏,区分身体各部位的左和右,再让幼儿进行操作感爱好的洞洞板学具,孩子们会更快感知自身为中心的左和右。

最终加一些延长嬉戏的方式结束活动,让幼儿在开心的气氛中巩固复习所学内容。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进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推断力。

活动预备:
红色水分颜料、教具图片2张,洞洞板学具。

活动重点、难点:
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进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

活动过程:
1、手教导画导入,熟悉右手。

(1)请幼儿排队进入教室,伸出靠近桌旁的这只手指蘸一下红色颜料,给绿芽点上花。

(2)告知幼儿蘸有红色颜料的这只手是右手,幼儿摇着右手,一个跟着
一个听音乐取洞洞板学具回到位置上,面对老师坐好。

2、熟悉身体的左和右。

(1)熟悉自己的左手和右手。

请幼儿挥挥右手想一想:右手还可以干什么?
(2)告知幼儿另外一只手是左手,请幼儿伸出左手挥一挥。

(3)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伴侣,左手和右手一起做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3、熟悉身体其它部位的左和右。

(1)提问:身体除了左手和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2)小结:左手这边是左边:有左耳朵、左眼睛、左脚等,右手这边是右边:有右耳朵,右眼睛、右脚等。

(3)嬉戏“拍、拍、拍”,幼儿跟着节奏说儿歌做动作,看谁做的动作又对又快,巩固熟悉自身的左右。

(儿歌):拍拍手,摸摸左耳朵;拍拍手,指指右眼睛;拍拍手,踏踏左脚丫、感知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1)请幼儿转变坐的方向,找找自己的左边和右边的同伴各是谁?
(2)请幼儿用右手捏住盒盖的右上角的“小耳朵”,根据打开棋子盒的步骤把棋子盒打开后放在左边(要求图案朝洞洞板方向),洞洞板放在右边。

4、操作学具:进一步感知以自身为中心的左边和右边。

(1)请幼儿用双手取出一摞红色棋子拿在左手中,用右手一个一个插棋子,插满洞洞板的第五列(老师边示范,让幼儿学习插),红色棋子把洞洞板分成左边和右边。

(附图1)
(2)请幼儿取出一颗绿色棋子插在洞洞板的左边,依次取出一颗黑色、一颗黄色、一颗蓝色、一颗白色的棋子各插在洞洞板的左、右边。

(附图2)(3)小结:自己面前的洞洞板让红色的棋子分成左边和右边,其它棋子只要插在洞洞板的左边或右边的孔中就对了。

(4)按步骤收棋子盒和洞洞板学具。

活动延长:
老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户外活动或在家和孩子做嬉戏时,边说儿歌边让幼儿区分自己的左和右。

附儿歌:左三拳,一、二、三,
右三拳,一、二、三。

跺跺左脚,一、二、三,
跺跺右脚,一、二、三。

向左转,向右转,开着汽车,嘀嘀嘀、左转了,右转了、
中班数学活动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片《怪物高校》,了解各种怪物的夸张形象。

2、使用棉签、吸管,通过滴、吹、贴等技能表现小怪物的各种造型。

3、体验玩色活动带来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感受颜色对比。

【活动预备】
物质预备:相关的动画视频、黑色卡纸、颜料、吸管、棉签、小眼珠贴片。

阅历预备:有肯定的玩色阅历。

【活动过程】
一、观看造型,萌发创作愿望。

1、师:刚才我们发现动画片里有很多的小怪物,你们喜爱吗?他们长得什么样?
2、小结:小怪物的样子有许多种,有高矮的、胖瘦的、有单眼的、还有长得都很滑稽。

二、展现图片,探究制作方法。

1、出示图片,观看形象。

师:小怪物来到咱们班啦,小伴侣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

(引导幼儿观看小怪物的各种形象和动态)
2、探究方法,了解制作过程。

师:想知道小怪物是怎么来的吗?首先用蘸满颜料的棉签在纸上用力一点,然后使用吸管对着有颜料的地方向各个方向吹,贴上眼睛贴片,这样搞笑的小怪物就消失了,小怪物就很神气了。

3、幼儿大胆尝试,老师巡回指导。

三、展现作品,共享胜利乐趣。

1、老师展现幼儿作品并请小伴侣介绍自己的成果。

2、老师点评幼儿成果。

中班数学活动篇10
活动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

2、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3、能宁静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预备
每人一盒火柴(或塑料小棉签),老师事先拼好的范例《好玩的'数学》,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拼火柴棍图。

(1)老师用展现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2)请幼儿说说用了几根火柴棍。

2、按肯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请幼儿用肯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2)说说自己拼出了什么?如用4根火柴棍,你拼出了什么?用6根火柴棍呢?
3、练习《好玩的数学》中的"数一数,连一连"。

请幼儿依据画面内容,将相同数量的图片用线连接起来。

4、老师小结,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活动篇11
教育目标:
可以使孩子的智力得到进展、可以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可以培育孩子活泼开朗、英勇机灵的性格,克服胆小可怕的心理。

提高幼儿腕指肌群和腕指关节的敏捷性,促进手眼协调力量和全身动作的协调力量。

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

情愿沟通,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选用材料:
大泡沫板三个,即时贴,不同外形的积木,弹球若干。

制作方法:
1、分别在板子的上方挖两个洞;其中一个板子在洞下分别挖两个小洞。

2、板子进行装饰。

在下方贴两条起始线。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3——6岁幼儿使用。

嬉戏玩法:
1、第一种玩法:在起始线后,用弹球向洞中弹,以进洞为胜。

不加任何帮助材料。

2、其次种玩法:用帮助材料积木在板子上任意拼搭轨道,然后在起始线后,延搭好的轨道弹球,使球进洞。

3、第三种玩法:在板子的洞下方挖好的小洞中,放上弹球,在起始线后,用手里的球击中前方的弹球,使其进入洞中。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标,活动既源于幼儿的生活阅历,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阅历和视野。

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公平、和谐的气氛;二是层层递进的环节;三是师幼、幼幼有效地探究和互动。

课堂气氛非常好,幼儿心情饱满,活动乐观,对活动的爱好特别深厚。

中班数学活动篇1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肯定规律排序,初步把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
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好玩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预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现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1.第一次排序:
2.其次次排序:
(2)幼儿操作后:你胜利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关心他。

(3)订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消失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留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留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

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3.沟通发觉: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预备去参与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当是关心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爱好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阅历和视野。

中班数学活动篇13
目标:1.学习依据物体的外形、颜色和数量等多方面的特性找出物体。

2.结合颜色、外形等特征完成序数的练习。

预备:1——10的数字卡片、教学挂图
过程:
一、理解序数的意义
1. 幼儿唱数1——10,老师出示1——10的数字卡。

2. 请8位幼儿排成一横排,其他幼儿点数排队幼儿的数量。

3. 请幼儿解散后在集合,要求幼儿跟刚才的位置一样,问:你有什么困难?(记不住刚才的位置)
4. 你有什么方法能非常好的记住位置吗?引导幼儿根据挨次拿好1——8的数字卡片。

请幼儿解散后再集合,比较有数字卡和没有数字卡的区分。

5. 小结:数字卡可以关心小伴侣找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数字是几就表示我们排在队伍的第几个位置。

二、用数学语言描述每种“蛋糕”的特征
1. 请幼儿看挂图,观看上面的蛋糕。

数数有几块蛋糕?有哪些外形、颜色的蛋糕?蛋糕上面的樱桃分别有几个?
2. 请幼儿观看第一块蛋糕有上面特征(第一块蛋糕师有一颗樱桃的红色的心形蛋糕)
3. 最终一块蛋糕有什么特征(第一块蛋糕师有一颗樱桃的红色的心形蛋糕)
4. 比较第一块和最终一块糕点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颜色和外形都是相同的,只有樱桃的数量不同。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练习
1. 认真观看每种颜色和造型的点心分别排在第几?
2.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中班数学活动篇14
活动目标:
1、喜爱参与数学嬉戏,体验数学嬉戏带来的欢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