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依照上面两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解
释。
“觉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
关怀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2021/2/4
7
4. 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
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
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可说是原始的我。(无觉解)
功利境界:心胸狭隘,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
完美“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
2021/2/4
11
11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021/2/4
12
课堂练习
请判断以下人物各属于哪种人生境界? 并简述你判断的依据。
2021/2/4
13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根据对人生意义觉解程度来划分
2021/2/4
6
解释“觉解”
“觉解”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如: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 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 益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 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 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1.故事中的放羊娃
2021/2/4
14
2.为实现考入大学,将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这一目 的而利用暑假期间依然在图书馆苦读的高中生。
2021/2/4
15
2021/2/4
3.周总理的惊人“六无” 死不留灰 生而无后 官而不显 党而不私 劳而无怨 死不留言
16
2021/2/4
4.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 诗人陶渊明,不愿受名 利的束缚,在他四十二 岁的时候,毅然弃官归 隐,回到家乡度过了二 十一年躬耕田园、固穷 守节的平静生活,并写 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的优美诗句。
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 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 全集》。
4
整体把握
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 论述了哲学的任务。
2.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 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2021/2/4
5
3.作者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种,是哪四种?又是根据什 么划分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境界的具体内涵。
2021/2/4
20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18
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明确 冯友兰先生指出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 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为四种。在 我们今后的人生当中,应尽量使我们的 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2021/2/4
19
课后作业
请用“我的人生境界”为题 写一篇短文,文体不限,内容包 含“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我”渴望成为哪种人。
17
课文拓展
试想一下,面对以下情景时,不同人生境界 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1.公共汽车上,当一个小偷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 时。 2.闹市中,当看到地上有一个别人掉的钱包时。 3.寒冷的冬天,有一人失足掉进了水中。 4.面对一触即发的美伊战争。 5.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臭氧层的破坏等问题。
2021/2/4
1.那个放羊娃的人生属于哪种境界?为什 么?
2.列举一到两位属于不同境界的典型人物 。
2021/2/4
10
实例迁移
(1)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理解,谈谈你对下列 文字的认识,属于哪种人生境界?
A.“日出而作出,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 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 则。,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译: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
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
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
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
可说是强调自我。 (觉解自我)
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
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可说是大我。 (觉解社会)
天地境界:除了认识到社会之外,还认识到整个宇宙、
天地的利益,并能完全理智处事,可说是超我。(觉
解宇宙)
2021/2/4
8
觉 解 指 数
2021/2/4

9
9
思考:
《人生的境界》课件
故事引发的哲学思考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2021/2/4
2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2021/2/4
3
走近作者
2021/2/4
冯友兰(1895-1990),哲 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 南唐河人。
1915年入北京大学修文科 中国哲学,1919年赴美留学, 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 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 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