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跟踪训练:农业区位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2跟踪训练:农业区位选择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读图,回答1—2题。

1.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因素是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2.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②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垂直农业也叫垂直农耕,是为了研究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压力及资源匮乏问题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资源与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最大化发挥,所形成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

最大的障碍是水和能源这两个必要条件的来源问题。

“垂直农业”需要有完善的城市污水循环利用和能源供应系统作为配套。

所以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关键在于技术水平的提高。

选项C正确。

第2题,垂直农业主要生产农副产品,对谷物生产不会带来较大冲击,故①说法不正确,垂直农场形成自循环体系,资源能源得到循环再利用,可以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故②说法正确,发展这种垂直农业,增强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减弱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于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故③说法正确,发展垂直农业,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节约耕地,但是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较高的技术,而且是在城市生产,土地租金较高,所以农产品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故④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B。

“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000米至2000米左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

”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

3.材料中所描写的农业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A.北美落基山区 B.欧洲阿尔卑斯山区
C.亚洲喜马拉雅山区 D.南美安第斯山区
4.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A.坡度大小 B.气温变化 C.土壤类型 D.水分变化5..在2000米到3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A.可在霜期栽种 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季最短 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答案】3.D 4.B 5.C
【解析】第3题,题文中有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这些产于热带地区,排除A、B、C 选项,只有位于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属于热带地区,D符合题意。

第4题,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状况会发生变化,低纬度的高山,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比水分大得多,气温的变化会导致不同高度农作物种类不同,因此B项正确。

第5题,依据常识,马铃薯与玉米、小麦、大麦相比,生长期短,喜温凉环境,是马铃薯栽培高度上线最高的原因,C正确。

小麦麦苗的旺长往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控制麦苗旺长,华北农民经常全家出动到麦田中“踩麦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小题。

6.“踩麦苗”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下列不属于小麦旺长期该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是
A.土壤有机质丰富,墒情好 B.气温回升,蒸发强烈
C.小麦旺长期,降水充沛 D.晴天多,光照充足
【答案】 6.A 7.C
【解析】第6题,华北小麦种植属冬小麦,春季气温回升,小麦快速生长,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选项A正确。

第7题,春季气温回升适合小麦生长所需温度,加之冬季的降水,土壤湿润墒情好,且
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合小麦生长,所以不属于小麦旺长期的自然地理条件是C,选项C正确。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8—9题。

8.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A. 因地制宜,减轻盐碱
B. 降低区域整体海拔
C. 减轻农民劳作负担
D. 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
9.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A. 三江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答案】8.A 9.B
【解析】第8题,图中显示的低洼地养鱼,台田种植农作物,牲畜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并将废物回收利用,发展了生态农业;低洼积水地方如蒸发量大,会出现盐碱化,发展鱼塘可以减轻盐碱化,所以选A项。

第9题,图中农作物的种类有小麦、大豆、棉花,可知应位于我国暖温带,四个选项中位于暖温带的只有华北平原,故选B项。

下面左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右图为左图某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回答10—12题。

10.据左图可知甲村较乙村
A.昼长 B.规模可能小 C.灾害多 D.降水多
1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基塘农业是该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B.终年高温多雨,水稻、甘蔗和油菜是这里重要的农作物
C.河流两岸排水良好的山坡上茶园分布广泛
D.泥石流是影响该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12.据左图信息,可信的是
A.台阶路比索道坡度大
B.河流总体为自东向西流
C.P所在地点地形平坦
D.Q附近公路沿山脊蜿蜒
【答案】10.B 11.C 12.C
【解析】10.乙位于河流谷底附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故规模可能较甲大,本题选B。

11.基塘农业是我国东北地区,为了适应地势低洼,地表水丰富的特点而发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该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故A错;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因而不是终年高温多雨,且甘蔗是喜湿热的作物,适宜布局在热带地区,故B错;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故发生泥石流的概率较低,排除D;茶园需要布局在雨雾日较多的山区,但地势要易于要有一定坡度,易于排水,故本题选C。

12.据图知河流流向总体为自北向南流;Q地位山谷,故附近公路不可能沿山脊蜿蜒,D错;一般而言山区台阶地坡度较小,落差大的地方,修建索道。

居民点一般建在地形平坦处,故C正确。

读我国新疆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广人稀 C.水热组合好 D.光热充足14.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A.科技水平低 B.政策扶持力度小 C.劳动力价格低 D.商品率低
【答案】13.D 14.A
【解析】第13题,新疆与澳大利亚共同的气候特点就是降水少光照充足,故选D。

第14题,任何有关国家和地区都会支持本地经济发展故排除B,新疆劳动力价格低是优势而非劣势故排除C,无论是澳大利亚还是新疆棉花生产都是作为商品销售,排除D,但澳大利亚经济技术水平高于新疆,故选A。

图为广西桂林著名的旅游景点—龙脊梯田夜景图。

据此回答15题。

15.该地水稻丰收主要取决于
A.水稻植株密度 B.保水设施完备 C.水稻收割迟早 D.机械程度高低【答案】10.B
【解析】该地地势有起伏,种植水稻所需水量大,故保水设施的完备是决定性因素。

读近年来我国华北某大城市郊县葡萄种植区及酒庄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读图可知,该区域
A.东南部地势高 B.东部昼夜温差较大
C.中部光照充足 D.西北部地势起伏大
17.该地发展葡萄种植、加工(酿造)和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其优势条件不应包括A.自然环境 B.交通运输 C.市场需求 D.空气质量
【答案】16.D 17.D
【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河流的源头一般是单一的干流,到上中游才会接纳支流汇入,因此该区域的士西北高东南低,A错;从等温线分布看,西部等温线密集,昼夜温差大,西部的士起伏大,D对B错;温度东部较高且的士平坦,所以东部光照充足,C错。

第17题,葡萄种植需要有适合葡萄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消费市场;加工酿造和观光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其优势条件不应包括空气质量,所以选D.
图5中的实线是某农作物收割期等值线,虚线是该作物分布北界。

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农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冬小麦 D.春小麦
19.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A.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和地势起伏
C.生产经验和耕作制度 D.大气环流和季风风向
【答案】18.C 19.B
【解析】第18题,该作物的收获期在5月1日至7月以后,从南向北逐渐推迟,在华北地区水稻和玉米在秋季收获,冬小麦在6月中下旬收获,由此排除A、B,春小麦分布于东北,排除D,故选C。

第19题,影响农作物收获期的早晚主要因素是热量,而热量的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故选B。

读中国四个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图表(表1),回答20-22小题。

20.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对应地区排序正确的是
A.东北—西北—长三角—华北
B. 华北—东北—长三角—西北
C.东北—华北—西北—长三角
D. 长三角—华北—东北—西北
21.与甲地区旱田改水田的原因最不相关的是
A.气候变暖
B.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
C.市场扩大
D.劳动力丰富
22.引起丁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农村
B.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
C.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D.国家的政策优势
【答案】20.C 21.D 22.B
【解析】第20题,由题干信息,结合表格,甲地土地面积巨大,并且是既有旱地也有水田,这与我国东北的情况是一致的,而华北的水田比重要小得多(基本没有)而长三角地区旱地要少得多,由此排除B、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耕地比重小而林草地比重大,这与丙的结构是一致的,故排除A,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建设用地多增加快与丁结构及变化一致故选C。

第21题,气候的变暖使得我国东北地区一些纬度更高的地区地区能够种植需要热量较多的水稻,市场的扩大,使农民种植水稻有着更高的利润,水利条件的改善是种植水稻由可
能变为现实,而东北地区在我国各地区而言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故选D。

第22题,丁地变化最大的是由其他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说明该地城市化、工业和水平高,选B。

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20℃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

其中能正确表示各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
A. P1、P3
B. P2、P3
C. P2、P4
D. P1、P4
24.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气候冷湿
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
D.市场狭小
【答案】23.D 24.A
【解析】第23题,该地位于美国东北部,等温线在在P1P2 处位于河谷地带,气温较高,等温线向北凸出即为的P1走向,P3 P4处该地为高原地形,气温较低,等温线应向南凸出,即P4的走向,故选D。

第24题,A地区位于美国的五大湖地区,因为度较高,气候冷湿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A。

图是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

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

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

读图,完成25~27题。

25.水塘中B处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
A.雨水 B.地下水 C.河水 D.积雪融水26.由于春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壤返盐,最可能出现盐碱的地方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7.该农户将耕地改为鱼塘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A.交通B.市场 C.地形D.气候
【答案】25. B 26. C 27. B
【解析】第25题,3月份,华北平原雨季未到,正是春旱时节,故B处水直接补给不可能是雨水; B处离河流远,故不是直接靠河流水补给;“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 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

”推测其直接来自地下水。

第26题,最容易出现盐碱的地方应该是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B处已经出现地表水所以排除;A、D两处相对C来说地势高,地下水位深,所以较C处来说不易出现盐碱。

第27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值不如鱼塘,再加之该地位于邯郸郊区,受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农户从经济效益出发,将耕地改为鱼塘。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地形特征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

下图为我国汉中地区及周边地形图。

汉中地区是“中国最北缘柑橘生产基地”,汉中柑橘具有甜中潜酸、口感爽劲的独特风味,享有“橘乡”之美称。

简要分析汉中地区成为我国柑橘种植最北地区的条件。

【解析】读图乙分析,汉中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柑橘生长。

北部有山地天然屏障,冬季冷空气不易侵入,气温较高。

地处河谷,地势低,热量不易扩散。

东南走向的谷地,有利于夏季暖湿气流进入,气候湿润。

所以成了我国柑橘种植最北地区。

【答案】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北部有山地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地处河谷,地势低,热量不易扩散;东南走向的谷地,有利于暖湿气流进入(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韩国某地区局部等高线(m)分布图。

材料二: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制作食材有白菜、萝卜、茄子、黄瓜、生菜、辣椒、大蒜等。

上图A地是韩国泡菜食材生产供应基地之一,下表为A地气候资料表。

(1)A地的地貌类型是,该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2)为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决定在图示区域修建水库,请说明修建水库对A地蔬菜生产的影响。

(3)每年初冬是A地泡菜制作的最佳时节,试分析原因。

【解析】(1)读图,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碎石和泥沙从出山口或峡谷冲出,在地势平坦开阔处流速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A位于岗前冲积扇或洪积扇上。

(2)修建水库可调节河流流量,减少旱涝灾害,有利于灌溉,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

修建水库蓄水拦沙,会使A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这是不利方面。

(3)韩国是温带季风气候,大多数蔬菜适宜夏秋季节收获,初冬制作泡菜原料丰富。

初冬为相对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

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泡菜储藏。

冬季新鲜蔬菜少,泡菜的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水流)携带大量碎石和泥沙从出山口(或峡谷)冲出,在地势平坦开阔处流速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2)有利影响:修建水库可调节河流流量,减少旱涝灾害,有利于灌溉;
不利影响:水库拦沙,使A地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3)原因:韩国大多数蔬菜适宜夏秋季节收获,初冬制作泡菜原料丰富;初冬为相对农闲时节,劳动力充足;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泡菜储藏;冬季新鲜蔬菜少,泡菜的市场需求量大。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在连年丰收的背景下要更加强调“粮食安全”。

我国进口粮食超过7000万吨,进口量占我国总产量的约12%。

在7000多万吨进口粮中,谷物进口近1400万吨,大豆约5800万吨。

其中,主要从美国进口大豆。

材料二亚太地区略图
材料三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政策以来,孝感市首个“家庭农场”将于2013年4月竣工开业。

该农场以无土栽培有机蔬菜、瓜果为主,兼顾家禽家畜、水产养殖,采用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以“养为种供肥料、种为养供饲料、水肥循环再利用”的方式,生产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为本地居民提供无公害产品和为附近游客提供采摘观光服务。

(1)与我国黑龙江省相比,美国大豆带发展大豆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
(2)从美国进口大豆,如果从中国出发什么季节最适宜,为什么?
(3)请从循环经济角度,用示意图表示该家庭农场的生产过程,并简述其优点。

【解析】(1)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的大豆生产区,而美国大豆产量和质量都比我国高,从自然条件分析美国大豆产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多晴天,光照强烈,有利于大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利于养分积累,大豆品质高;美国大豆带纬度较我国黑龙江省低,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大豆生长,我国黑龙江省纬度较高,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美国科技水平较高,大豆品种优良,机械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本题考查的是洋流的地理意义,洋流影响轮船在海洋运行速度,顺洋流流向,速度快,节省燃料和时间,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浪费燃料和时间,继而影响海洋运输成本。

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一般采用海洋运输,自西向东穿越太平洋航行,冬季南北温差较大,西风风力加大,使得北太平洋暖流势力增强,且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从而可以加快航行速度,所以选择在冬季从我国出发比较适宜。

(3)根据材料三内容所述,可以画出如下图示意的家庭农场生产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生产过程中,多种农业同时发展,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减轻了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发展了旅游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答案】(1)自然条件: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多晴天,光照强烈;②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大豆品质高;③美国大豆带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
社会经济条件:①科技水平较高;②机械化水平较高。

(2)冬季。

由于一般采用海洋运输(海运)。

冬季南北温差较大,西风风力加大,使得北太平洋暖流势力增强,且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从而加快航速。

(3)示意图,有机蔬菜、瓜果,水产养殖,家禽家畜养殖。

优点:
①经济效益: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③生态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1.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

材料二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向沙漠宣战,把2.7万亩沙丘改造成为马铃薯种植基地。

据当地农民反映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空气湿度增大了,云量增多了,白天不再那么热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

材料三“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

图乙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图。

(1)概述图甲中植被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导致该地气温发生变化,请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3)简述鄂尔多斯地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的生态意义。

【解析】(1)图甲所示区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地处我国内陆,距海洋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少,晴天多,蒸发强。

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所以该地的植被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稀疏,依次是灌丛、草原到荒漠。

(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植被覆盖增加,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增温慢。

地面温度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

夜晚,空气中水汽多,天空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增强,降温慢。

所以白天不再那么热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说明气温日较差
减小。

(3)“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保护土壤肥力。

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沙尘,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有利于增加大气湿度,减少蒸发量,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植被变稀疏;依次是灌丛、草原到荒漠。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内陆,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降水少,蒸发强;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气温日较差减小;植被覆盖增加,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增温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气温较低;夜晚,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增强。

(3)保持土壤水分;保护了土壤肥力;减少空气中的沙尘;增加大气湿度;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32.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国地形和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
材料二藏红花、石油、黑鱼子酱、地毯、开心果并称为该国的五宝。

现今尽管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种植藏红花,中国有些地方也开始人工种植,但只有该国东北部地区(图示乙区域)的水土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藏红花的生长。

世界每年藏红花产量只有200多吨,该国产量就超过80%。

因此,该国是目前世界上藏红花最大生产国和公认的质量最好的国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韩等国家。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甲区域地表环境特征。

(2)分析乙地区特别适合藏红花生长的自然条件。

(3)分析藏红花主要出口供应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原因。

【解析】(1)分析某地地表环境特征要分析地貌、河流、土壤等因素。

(2)从图中看到农作物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所以气温较低,气温
年较差小;从降水量看是半干旱地区,该地日照充足。

(3)藏红花生产规模较小,产量较少,品质优良;药用价值大,所以倍受欢迎,但由于价格昂贵,所以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国家消费多。

【答案】(1)荒漠景观广布;河湖少,多时令河(内流河);土质较干疏松破碎;风力作用地貌多。

(2)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气温较低(气候温凉),气温年较差小;半干旱地区(200-400mm年降水量,年降水量较少),日照充足
(3)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种植藏红花的地区及规模较小,世界产量较少;该国生产的藏红花品质优良;药用(美容)价值大,倍受欢迎;价格昂贵,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国家消费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