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中的音乐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维护中华文明的延绵不绝,哪怕是为国捐躯也是在所不惜。
在《忠魂祭》中对无数在青史中留名或者葬身于祖国的万里江山的无名民族英雄的祭奠与缅怀。
最后到《遥望篇》中对中华民族光明未来的展望,对中华民族一定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峰充满信心。
《长城随想》吸取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戏曲、曲艺等音乐因素巧妙地结合,在西方协奏曲的形式内同中国传统音乐风味,民族乐器二胡相结合更是让长城随想成为二胡作品中一个丰碑一样的存在。
三、《长城随想》音乐形象探析
(一)关山行
《关山行》是由序曲与五个乐段组成的,采用单段体的写法,是一个气势雄浑、意境深远的慢板乐章。
本乐章先是由远及近将长城的巍峨雄壮显现于人的脑海中,并且将长城的坚毅品格展现于人的心中,之后描绘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或是伤春悲秋、感念家国的诗人,亦或者一位爱国的歌唱者在长城关隘上踱步而走、漫步关山,沉浸于历史过往的沧桑岁月当中,对长城产生无限的感慨,把人们引入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沧桑历史的回顾之中。
在这一乐章二胡主旋律中旋律线条长,情绪变化大,音乐的结构性也十分强,因此大量长弓、音头的运用,使得长城竖立在华夏边界数千年屹立不倒以及长城精神的坚毅果决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乐曲在低声部三连音中开始,由弱渐强,逐渐高声部的新笛以模进的方式切入,钟、磬,方响、云锣逐次增强,乐曲也逐渐展开,三连音始终贯穿于乐曲当中,在烟雾缭绕之中长城的形象渐渐浮现于听者的脑海当中,同时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也逐步展开。
紧接着独具特色的高音唢呐进入,并以民族风味的曲调与定音鼓一同将巍峨雄壮的长城形象进一步地展现于听者脑海。
序曲的第二乐句从14小节开始,乐曲变得舒缓、悠长,其中饱含着对长城几千年沧桑岁月的感慨及赞叹。
乐队在数次离调之后最终在强有力的g音上结尾。
这两个乐句的主题在之后又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出现,贯穿于整首乐曲。
之后二胡主旋律庄板进入,本曲二胡的定调与传统的DA不同特意将定弦降低一个大二度,以CG定弦以求更加浑厚,深沉的声音。
在第一个乐段的前六个小节主题中要求全部以内弦演奏,不仅追求音色的统一,而且让音乐变得更加的深厚,饱含着对长城历史的回顾,让长城随想的主题受到更多的渲染。
通过这一乐句的不断展开,刘文金先生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合尾”,又衍生出几种不同感觉的新旋律。
其中一个明快的旋律集中表达了人们对于雄伟长城的赞叹,形成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运用氛围。
(见谱例1)
在这一乐章的末尾尾声部分中刘文金先生采用主题
谱例1
再现的手法将序奏的主题再现,长城再一次地展现于听者脑海中。
在145小节之后,音乐趋于舒缓,仿佛置身于高空之中鸟瞰万里长城,俯瞰祖国大好河山,景色绮丽,渐行越远。
《关山行》中主要描述了长城坚韧性格和赞扬长城精神两个主题音调,有着让长城跨越岁月长河隔空对话的场景以及漫步关山的独特场景。
曲调之中既有独具一格的中华民族曲调又有着西方的作曲技法,使得继承与创新巧妙地交汇在一起。
(二)烽火操
《烽火操》由一个引子、六个乐段和一个尾声构成,是一个急促且紧张得快板乐章,音乐紧张而不慌乱,激情且富于变化。
这一乐章的快板主题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京剧的伴奏旋法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量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让音乐表现得急促、激越、高昂。
这些京剧元素的运用使《烽火操》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
《忠魂祭》和《遥望篇中》起到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
(四)遥望篇
《遥望篇》由引子、五个乐段以及尾声组成。
同之前面几个乐章不同,前几个乐章充满深沉、肃穆、缅怀的主题,更多的是对于沉重历史的回忆。
这个乐章主要为对于未来的展望,抒发中华儿女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冀,相信未来中华民族前途是光明的。
这个乐章未来使全篇变得活泼且富有朝气,刘文金先生大量的使用切分的节奏以及跺板式的节奏。
乐曲从《忠魂祭》尾声的肃穆悠长的抒情旋律中逐步走向慷慨激昂,速度不断地加快,一步步地由低到高延展,最后在尾声之中再现第一乐章主题音调。
二胡的主题旋律采用同样的手法对《关山行》主题再现,有层次地从低到高延展,使得二胡主旋律的音域达到十二度,这种主题的再现,较于《关山行》更加坚定有力,颇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攀长城而明往昔之意。
如果说之前三个乐章是前途未卜,但要不顾一切地抓住一点生机,那《遥望篇》就是前路已明,充满自信,以昂扬的精神迈向未来,坚信中华民族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毫无阻拦的。
(见谱例3)
谱例3
结 语
长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自战国以来,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都在不断对长城进行修缮及维护,长城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起到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在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的英雄事迹数不胜数,长城为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长城随想》是二胡作品中一首意境深邃的作品,他描绘了中国上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生动地刻画在了乐曲当中。
《长城随想》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绝不仅仅是浮现于纸面之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描绘,刘文金先生以协奏曲的形式让人们去感受《长城随想》中的音乐形象,并对其进行深度的思考,去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
《长城随想》是一部西方协奏曲题材的音乐作品,并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特色。
刘文金先生以中国传统思想、价值观为骨,加以西方的协奏曲题材,创作出这首作品,在作品中巧妙地将我国一些独特的音调、调式融入这首协奏曲中,使这首作品更加能够将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中国独特的价值理念表达出来。
《长城随想》是二胡作品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这首作品中描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时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的自豪感。
纵观整首作品在《关山行》中对于长城由远及近的描绘,由长城产生联想;《烽火操》中对于战争的描绘,青山处处埋忠骨;
《忠魂祭》中对英烈的缅怀,无数英烈身葬他乡;《遥望篇》对未来的展望,认为未来无比的光明。
这首作品将这些场景以及情感都描述得极其的深刻,将祖国的壮丽山河、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以及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憧憬描绘得淋漓尽致。
■
参考文献
[1] 修金堂.音乐形象说[J].音乐研究,1998, (03).
[2] 刘文金.乐曲《长城随想》创作及其他[J].文艺研究,1994,(03).
[3] 王垠丹.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音乐学分析[J].黄河之声,2012,(10).
[4] 何皎.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一、二乐章之我见[J].科技创新报,2009,(10).
[5] 牛宇清.音画相合——浅析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J].戏剧之家,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