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使用和作用美术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校外教育的美术教学在选材、形式、以及教学方法上比较灵活多变,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
近年来手工制作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和青睐。
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们在学会动手制作和画画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手工制作课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手工制作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在手工制作课中创设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能显示出活动蕴涵的形真、神似、情切、意远等特点,对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加深对活动的理解都大有协助。
能够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水平的均衡发展,能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为一体。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并非仅仅画画,这其中包括了其他很多方面。
美术教学亦是如此。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加入了手工制作的形式,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平时做各种手工制作除了需要简单的工具外,必须要有多种制作方法,犹如:1、粘贴法。
2、造型法。
3、剪刻法。
4、撕纸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必须要有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
因为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
美术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取材一定来自生活。
在这些制作行为中,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动手实践锻炼,并为培养学生审美水平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制作后,以及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使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了,对绘画的兴趣更浓郁了,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了提升,审美水平、创造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当然,手工制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能喧宾夺主。
所以,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一、手工制作能提升启发学生想象水平
手工制作课不但是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审美,习得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心态得到开放,美术创造力得到解放。
对于方法的点拔和知识的生成过程。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特牲和智力倾向,利用教材的形象性的基点和因素,及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方式,以点醒或激活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和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是必须的。
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水平,发展智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或一味地启发想象,过于偏重联想;还有的老师只顾着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学生美术中应有的位置和作用。
长此以往,美术课本题材要么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
再者就是学生虽然能够联想、想象,但想画的内容却画不出来,即绘画中常出现的眼高手低。
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我在美术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了手工制作,将娴熟的绘画技法与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幅幅充满五彩缤纷、有趣的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到充满了生命力。
1、让各个具有个性智力倾向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利用其最发达的个性智力学到知识。
还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学生自己的质疑恰恰是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探究的基础。
就拿“造型”来说,它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将看、画、做、玩融为一体。
2、他们在完全自主、放松的活动中将感受通过挂饰表现出来,一个个学生乐探其中,手工制作课充分体验创作与交流的乐趣。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游戏、故事、表演、室外写生、图画欣赏等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想象水平,并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持续地提升学生“涂鸦”的技法水平:同时,我还经常尝试使用各种绘画材料,研究出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善于使用这种特点,创作出新鲜奇特的画面效果。
比如将树叶等使用在绘画中,常常使学生们感到妙趣横生。
当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灵巧的小手能够创作出那样精彩的画面,便逐步地喜欢画画,乐于画画。
三、手工制作丰富了绘画的范围,使得美术使用在生活中
在平时的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实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
在这些课中,不需要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实行造型。
活动的主题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材料性或具体情境想出来的。
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
美术实实在在地存有于生活之中。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始终认为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
我们美术教师理应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把室内的美术教学活动展开地丰富多彩,同时将美术教学空间拓展至室外。
我们应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内花草树木、大自然中的花鸟虫草……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找到美,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使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美术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生活。
总来说之,要将手工制作合理地使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行辅助绘画教学。
在美术课中展开丰富多彩的剪纸、编织、撕纸以及手工制作(丝网花制作)等有特色的课程。
通过孩子们拼拼剪剪、撕撕贴贴、涂涂画画等活动,我们看到,他们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美术作品中。
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美术学习,不但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这就是我们想达到美术教育的情感目标——以美育人!也会让我们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