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考(2)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 低,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了剥削并 使福利恶化。这种说法对吗?
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理论 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
一、机会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商品所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
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的原因是相对成本不 同(两国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
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
120
美国
120 B’ 英国
布 70 0
40 60
E A
90 110 小麦
布 50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0
0
E’ A’
40 60 70 小麦
假设,美国用70单位小麦与英国70单位布交换, 国际分工与贸易使得国际均衡价格介于两国贸易前的 相对价格之间,贸易使双方都获利了。
思考:大国与小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贸易所得?
对模型的评价
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开展国际贸易的依 据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缺陷: – 预测极端的专业分工 – 忽略了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 忽略了各国资源的差异 – 忽略了规模经济
现实中不完全分分工的原因
多种生产要素减弱专业分工的趋势 国家保护民族产业 存在交易成本 运输等交易成本阻碍了国际分工贸易 非贸易品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
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
产品
单位商品 本国的劳动
单位商品 外国的劳动
相对劳动生产 率
1
1
10
10
2
5
40
8
3
3
12
4
4
6
12
2
5
12
9
0.75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基于劳动价值论 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基于机会成本理论
2、1 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 重商主义者以稀有金属(货币)的存量来衡量一国 的财富,认为一国金银越多就越富有。
二、早期的重商主义
– 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采取鼓励出口、限制或者 禁止进口的贸易政策。
三、晚期的重商主义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4、考虑货币与汇率的比较优势
美英 小麦W(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布匹C(码/劳动小时) 4 2
分析:
– 1、如果两国工资率相等,如何贸易? – 2、贸易之后两国的相对工资率在什么范围? – 3、若汇率发生变化,对贸易模式有什么影响?
思 考(1)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 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 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说法对吗?
结论:国际交换比价处于国内交换比价上下限之内。
(2)贸易利益分配的决定 设交换比价为6W=6C时,则美获2C,英获6C。 当交换比价为6W=8C时,则美获4C,英获4C。 而当交换比价为6W=10C时,则美获6C,英获
2C。
∴ 贸易利益的分配是由国际交换比价(即贸易条件) 所决定的。
当国际交换比价越接近于一国国内交换比价时, 则该国获利越小;反之,则越大。
20 40 60 小麦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当假设,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时,
– 则 ,小麦的机会成本=小麦与布的相对价格 – 即 ,在美国:Pw /Pc= 2/3 , Pc/Pw= 3/2
在英国:Pw /Pc= 2 ,Pc/Pw= 1/2
总之,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是其比较优势 的反映,这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用百分比表示通常称作商品或纯易货贸易条件commoditynetbarterterms1744考虑货币不汇率的比较优势考虑货币不汇率的比较优势18思思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丌公平的而丏会损害其他参不竞争的国家
Chapter 2 比较优势原理
2、1 重商主义 2、2 绝对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原理
思 考(2)
若实例中英国小麦改成 3个单位,互惠贸易能 否发生? – 此时6W/ 4C=3W/ 2C,4C/6W=2C/3W 即ax/ ay = bx / by, ay / ax =by / bx ∴两国无比较优势,也就无互惠贸易的发生。
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
(1)国际交换比价的范围 – ∵美国国内交换比价为6W=4C – ∴当6W<4C时,美拒绝贸易。 – 即当6W>4C时,美才愿意贸易。 – 同样地,英国国内交换比价为2C=1W – ∴当2C<1W时,英拒绝贸易。 – 即当12C>6W时,英才愿意贸易。 – ∴只有当4C<6W<12C时,互惠贸易才可发生。
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80 60 40 20 80 60 40 20
120 100

美国 A
120 100 布
英国 A’
0 30 60 90 120 150 180
0
小麦
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可知:
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120/180=2/3 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120/60=2
– 1、基本思想 – 2、绝对优势的分析
1、基本思想
两国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 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更高(或有绝对优 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 绝对劣势)。
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 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绝对劣势商品。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
– 例如:美国为了多生产一单位小麦,必须放弃2/3单 位布的生产,
则,在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3单位布,即1W= 2/3C 同样地,在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单位布,即 1W= 2C
2、比较成本原理:当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较低 的机会成本时,则该国在该中商品上就具有了 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
理》(1817年发表) 三、比较优势原理
– 1、基本思想 – 2、比较优势的分析 – 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 – 4、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
1、基本思想
两国的贸易基于比较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 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无绝对优势), 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优势(无绝对 劣势)。
那么一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 势中相对小的产品(比较优势)去交换另一国绝 对优势中相对大的商品(比较优势)。
2、绝对优势的分析
美英 小麦W(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布匹C(码/劳动小时) 4 5
⑴美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小麦W 英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布C
∵ 6W>1W ∵5C>4C
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
⑵贸易的模式: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
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
⑶设交换比价:6W=6C
即,“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的含义
设:两国A和B,两种商品X和Y。
ax,bx—分别表示A,B两国在X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ay,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Y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则:当ax> bx时,A国在 X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y<by 时,B国在 Y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x/ ay > bx / by时,A国在 X商品上具比较优势。 当ay / ax <by / bx 时,B国在 Y商品上具比较优势。
2、比较优势的分析
美英 小麦W(蒲式耳/劳动小时) 6 1 布匹C(码/劳动小时) 4 2
分析
⑴美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小麦W
∵ 6W/4C>1W/2C
英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布C ∵2C/1W>4C/6W
结论:两国存在贸易的基础。
⑵贸易的模式 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
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
⑶设交换比价:6W=6C
则: 美国
分工前 分工后
生产:6W+4C 消费:6W+4C 生产:12W 消费:6W+6C
∴分工后比 分工前美国 多获得2C
英国
分工前 分工后
生产:3W+6C 消费:3W+6C 生产:12C 消费:6W+6C
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
∴分工后比分 工前英国多3W
思 考(1)
一国在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必定 在另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此话对吗? – 对。∵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则有ax/ ay > bx / by, 又∵ ax、 ay 、 bx 、 by均大于零, ∴必有 by / bx > ay / ax 即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 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
评价:以金银代表财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 是金银不是真正的财富。另外,它认为贸易是 “零和博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2.2 绝对优势理论
一、提出者: Adam·Smith 二、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1776年发表) 三、理论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盛行 四、绝对优势理论
则:
美国
分工前 分工后
生产:6W+4C 消费:6W+4C 生产:12W 消费:6W+6C
∴分工后比 分工前美国 多获得2C
生产:1W+5C
英国
分工前 消费:1W+5C
分工后 生产:10C
消费:5W+5C
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
∴分工后比分 工前英国多获 5W-W=4W
2.3 比较优势原理
一、 提出者:David·Ricardo 二、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 –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 的比值。 – 在多种贸易商品世界中,定义为:一国出口 商品价格指数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 值。用百分比表示,通常称作商品或纯易货 贸易条件(Commodity or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