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化学】烃专题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化学烃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的干馏发生了化学变化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羊毛、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得肥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互为同系物
B. H 2、D 2、T 2互为同位素
C. 的名称为 2,2-二甲基丁烷
D. CH 3CH 2NO 2和H 2NCH 2CHO 互为同分异构体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B. O 816 和
O 818 互为同位素 C. 乙醇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和
互为同系物 4.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类的是( )
A. CH 3CH 3
B. C 6H 6
C. CH 2=CH 2
D. CH 3COOH
5.下列有机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
A. B. C. 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B. 饱和溴水滴入苯酚的稀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C. 乙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能生成砖红色沉淀
D. 乙酸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7.甲、乙、丙三种有机化合物的键线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的化学式均为C8H14
B. 乙的二氯代物共有7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 丙的名称为乙苯,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 甲、乙、丙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8.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或操作错误的是()
①为增强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的消毒能力,可以滴加几滴浓盐酸
②新冠病毒可以采用高温或酒精来杀死,均利用的是蛋白质的变性
③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氢键
④石油的蒸馏、分馏、精馏是物理变化,而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⑤硅酸钠俗称水玻璃
⑥苯在工业上,既可以以煤为原料制备,也可以以石油为原料制备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 ①④⑥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种峰
C. 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溶解后还要加点水的目的是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
D. 苯中滴加浓溴水,充分振荡后溴水层褪色,是因为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了加成反应
10.下列反应只能得到一种有机物的是()
A. 在铁粉催化下,甲苯与液溴反应
B. 丙烯与HCl发生反应
C. 乙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反应
1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熔点:正戊烷>2,2-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丙烷
B. 密度:CCl4>H2O>苯
C. 同质量的物质燃烧耗O2量:乙烷>乙烯>乙炔>甲烷
D. 同物质的量物质燃烧耗O2量:环已烷>苯>苯甲酸
12.将浓硫酸和分子式为C4H10O的醇共热,所得到的有机产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14种
B. 13种
C. 8种
D. 7种
13.1mol某烃完全燃烧可得到2molCO2,在一定条件下,1mol该烃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这种烃是()
A. C2H2
B. C2H4
C. CH4
D. C3H4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molCH2=CH2先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最多消耗Cl22.5mol
B. 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方法除去CH3CH3气体中的CH2=CH2气体
C. 实验室中可用酸性的KMnO4溶液鉴别CH3CH3气体和CH2=CH2气体
D. 工业上可利用CH2=CH2与HCl的加成反应制得纯净的CH3CH2Cl
15.高分子材料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完全水解后的产物只有1 种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分子中,含有-COOH 或-NH2
C. 芳纶纤维制品耐强酸、强碱溶液腐蚀
D. 芳纶纤维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16.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草莓、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同学从成熟的香蕉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该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实验,得到分子式为C2H4O2和C4H10O的两种物质,下列有关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水解得到的两种物质,C2H4O2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而C4H10O不可以
B. 水解得到的物质C2H4O2和葡萄糖的最简式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C. C4H10O的同分异构体有很多种,其中属于醇类只有4种
D. 该同学分离出的酯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2O2,它的同分异构体属于酯类的有10种
二、综合题
17.请根据题意填空:
(1)苯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乙烯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3)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反应
(填“取代”或“加成”)。
(4)在苯酚溶液中滴入足量浓溴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2-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________;
(6)甲苯制备TNT:________。
18.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E是具有果香气味的油状液体。
A、B、C、D、E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图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电子式为________。
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氯化氢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________(填结构简式)。
(2)丁烷是石蜡油获得A过程的中间产物之一,写出丁烷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4)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写出反应B+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室在制取E时会用到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
19.A、B、C、D、E、F、G 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以下变化中,有些反应条件及产物未标明)。
已知:烃A 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G 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F 能发生银镜反应,E 分子具有浓郁的香味,F 是一种单糖。
(1)写出A 官能团名称:________;G 的分子式:________。
(2)写出B 与D 反应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需要使用浓硫酸作用是:________,E 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 反应,又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用结构简式书写一种即可)(3)物质X 可由下图装置制备。
固体药品Z 可能为________(填一种化学式)。
B 与X 催化反应生产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检验G 的水解生成了F 的方法为________
20. (1)将水杨酸与________溶液作用,可以生成;请写出将
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有机化合物B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一种环状酯(如下图),
则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等物质的量的B分别与Na、NaOH、NaHCO3充分反应,消耗的Na、NaOH、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得到下列物质:B
C D 。
①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写出由A制取C、D两种物质的有机反应类型,
A →C:________ ; A →D:________。
③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写出由A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D
5. D
6. A
7. D
8. B
9. C 10. C 11. B 12. B 13. A 14. A 15.
B 16. C
17. (1)C 6H 6(2)碳碳双键(3)加成(4)
(5)CH 3-CHBr-CH 3+NaOH →乙醇∆
CH 3-CH=CH 2↑+NaBr+H 2O (6)+3HNO 3 →△H 2SO 4(浓) +3H 2O
18. (1)
;CH 3CH 2Cl (2)CH 3CH 2CH 2CH 3、CH 3CH(CH 3)CH 3(3)羧基 (4)2CH 3CH 2OH+O 2 →△
Cu 2CH 3CHO+2H 2O (5)CH 3COOH+C 2H 5OH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3+H 2O ;催化剂、吸水剂 19. (1)碳碳双键;(C 6H 10O 5)n
(2)CH 3CH 2OH +CH 3COOH ⇌Δ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3+H 2O ;催化剂、吸水剂;CH 3CH 2CH 2COOH 或(CH 3)2CHCOOH (3)Na 2O 2 或 MnO 2;2CH 3CH 2OH+O 2 →加热
Cu 2CH 3CHO + 2H 2O (4)取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氢氧化钠至碱性,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
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或取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氢氧化钠至碱性,再加新制银氨溶液加热。
若产生光亮的银镜,证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
20. (1)NaOH 或 Na 2CO 3;+NaHCO 3 → +H 2O+CO 2↑
(2);3:2:1(3)羟基、羧基;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热浓硫酸
+H 2O ;→加热浓硫酸
+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