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学习主题
本单元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1.内容的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
(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2)要帮助学生形成4个次位概念:①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②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③真菌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④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医药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微生物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概念,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本单元包括《细菌和病毒》《真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四章。

前两章主要介绍了三种微生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活特点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章包括《发酵食品的制作》和《食品保存技术》两节,是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联系其他章节的知识,进一步说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微生物对自然界的重要意义。

三、单元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在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为学习本单元内容打下了基础。

已有经历:在生活中学生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某些微生物会使人类患病,但认知不够全面、准确。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能够熟练、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建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建立正确的认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描述细菌、病毒的主要特征,描述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见真菌的形态结构,识别青霉和曲霉;举例说明真菌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列举细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说出细菌、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常见的发酵食品类型;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微生物的形态;尝试模拟细菌分裂生殖过程,培养理性思维;尝试制作噬菌体模型,类比推理生物结构;认识到微生物对人类利与弊的两面性;归纳总结微生物、植物、动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

探究实践: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尝试制作病毒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设计和动手创新能力;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培养青霉和曲霉并用放大镜观察;参观食用真菌种植场或亲自实践种植食用真菌;体验制作酸奶等发酵食品;探究保存不同的食品的方法。

态度责任:关注人类健康问题,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病毒性和真菌性传染病;采取科学的食品保存措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树立生态保护意识,提高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
《微生物的生活》单元学习概览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1课时细菌本节主要讲述了细菌的主要特征,包括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活特点、与人类的关系等。

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再结合模式图归纳细菌的结构,同时注意将其与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学习腐生、寄生的概念,为后面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2课时病毒
本节的中心内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病毒在活细胞中的寄生和增殖;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有关病毒在活细胞中寄生生活的知识,与细菌有联系,也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相关
续表《微生物的生活》单元学习概览
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3课时酵母菌和霉菌学生对酵母菌和霉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特点仍是陌生的。

因此,在本节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先安排观察活动,然后是归纳总结,理论阐述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呼吸方式等特点,最后提炼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真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第4课时食用真菌学生在生活中对蘑菇、木耳非常熟悉,但往往把它们与绿色蔬菜混为一谈。

本节通过观察蘑菇的形态结构和孢子,让学生对蘑菇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形
《微生物的生活》单元学习概览
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成初步认识
第5课时发酵食品的制

发酵食品的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本节的学习,
由制作发酵食品上升到运用发酵技术,再扩大到生
物技术的概念,从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转化到日
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概念上,实现了生物技术与
微生物生活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第6课时食品保存技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食品保存技术主要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采取相应措施来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的呼吸和繁殖。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生物技术知识有关,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第7课时微生物在生物
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
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所以本章内容紧紧围绕这个主
题展开。

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对课堂问题产生切身的
感性认识,再结合学过的细菌和真菌及动植物的生
活等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
识体系
六、单元评价与作业建议
本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
基础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

生活性原则:在生活中注意关注与微生物相关的生活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同时积极实践发酵技术、食品保存方法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根据以上原则,本单元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以课本《当堂练》为主;巩固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以《七彩作业》为主适当删减;实践性作业联系生产实践,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