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观看化学教学视频,进一步加深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并学习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可以阅读化学案例分析,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访问化学学科网站,查阅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学术论文和教学课件,扩展知识面。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计算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解度积。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实例讲解、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2.难点: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及其计算方法。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实验、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掌握计算方法。
-查阅资料,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业反馈:
-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进行批改,指出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和观察分析的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批改,指出计算和分析中的错误,给出正确答案和解释。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料进行查阅,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讨论与分组实验(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4.案例分析与总结(5分钟)
-教师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其中的作用。
内容逻辑关系
本文重点知识点:沉淀溶解平衡、溶解度、溶解度积、溶解度平衡常数。
本文词句: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或体积。溶解度积是指溶解度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溶解度平衡常数Ksp表示沉淀溶解平衡的稳定性。
板书设计:
-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度
-溶解度积
-溶解度平衡常数Ksp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本文重点知识点:温度、浓度、pH值、离子强度。
本文词句:温度是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因素,通常温度升高时,溶解度积增大,溶解度增加。浓度包括溶质浓度和溶剂浓度,它们都会影响沉淀溶解平衡。pH值会影响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离子强度是指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的乘积,它会改变溶液的离子浓度,从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积的计算。
4.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水处理、药物合成等。
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例讲解、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针对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答案:OH-浓度= (Cu^2+)(Ksp)/(Cu^2+) = (0.01 mol/L)(5.6 x 10^-5)/(0.01 mol/L) = 5.6 x 10^-5 mol/L。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讨论和分组实验的记录和报告,巩固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计算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解度积、分析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等,巩固所学知识。
-例题:已知Ksp(BaSO4) = 2.3 x 10^-5,求BaSO4的溶解度。
-答案:溶解度= (S)(S)(S)/Ksp = (1)(1)(1)/2.3 x 10^-5 = 10^-5。
2.题型:分析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例题:已知CaCO3在25°C时的溶解度积为4.8 x 10^-9,若温度升高,CaCO3的溶解度如何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程为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化学教材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为“3.4沉淀溶解平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计算方法,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2.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板书设计:
-溶解度积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
-平衡浓度的计算
-化学教学视频:包括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讲解、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化学案例分析:提供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化学学科网站:提供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资源,包括学术论文、教学课件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手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4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答案:温度升高,CaCO3的溶解度增加,因为温度升高时,溶解度积Ksp增大。
3.题型:计算沉淀的生成量。
-例题:已知Ksp(AgCl) = 8.6 x 10^-10,若AgNO3溶液中Ag+的浓度为0.1 mol/L,计算AgCl的生成量。
-答案:生成量= (Ag+)(Cl-) = (0.1 mol/L)(1 mol/L) = 0.1 mol/L。
4.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阶段(5分钟)
-学生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学资源,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2.课中: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2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和原理,结合实例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温度
-浓度
- pH值
-离子强度
3.沉淀溶解平衡的计算方法
本文重点知识点:溶解度积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
本文词句:溶解度积Ksp是表示沉淀溶解平衡稳定性的一个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溶解度是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或体积,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平衡浓度是指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下,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4.题型:分析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水处理中,如何利用沉淀溶解平衡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答案:通过加入适当的化学试剂,使重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沉淀,从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5.题型: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浓度。
-例题:已知Ksp(Cu(OH)2) = 5.6 x 10^-5,若Cu(OH)2溶液中Cu^2+的浓度为0.01 mol/L,计算OH-的浓度。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巩固与拓展(5分钟)
-教师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化学实验手册:提供更多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5.重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解决办法:通过布置思考题、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实验仪器(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课程平台:化学教学软件、在线化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网络教学视频、化学教学APP、化学相关网站。
3.重点: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解决办法:结合教材中的实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难点:沉淀溶解平衡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
解决办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