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湘教版)地理二轮提优练题(7)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高考(湘教版)地理二轮提优练题(7)含答案
第一部分:基本题
一、地球表面的形态
下图是广东肇庆七星岩景区景观示意图。

从地质构造的类型看,该景区位于()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答案 C
解析图中岩层的形态向上拱起,故为背斜。

二、地球运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浙江省内选择甲(30°N,120°E)、乙(28°N,120°E)两地进行天文观测。

北京时间2017年9月25日17时,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成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于北京时间6月7日13时拍摄的地球照片,下图为微信开机画面更换时刻的昼夜状况,阴影部分为夜晚。

比较气象卫星拍摄照片那天甲、乙两地的日落地方时大小。

据图用虚线绘出照片拍摄时的晨昏线位置,并分别标上晨线、昏线。

答案甲地大于乙地;绘图如下:
解析6月7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甲地纬度较高,故甲地昼长大于乙地,且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则甲地日出更早、日落更晚。

照片拍摄时为北京
时间6月7日13时,(根据图中已知为9月25日时昼夜分布关系判断)上图为南极上空俯视
图,此日南极圈大部分地区出现极夜;且此时120°E地方时为13:00,那地方时为12:00
的经线是105°E。

根据105°E作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南极圈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作图即可。

三、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的线段标上箭头,表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体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西欧,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流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气候变得干旱;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旱涝灾害;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加剧,沟谷加宽加深,河流中下游沉积作用增强,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解析(1)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据此判断箭头方向。

(2)结合图中山脉的高度、湖泊、海洋等信息可判断河流的水体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西欧,结合图中的植被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河流的水文特征。

(4)根据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四、自然地理规律与人类活动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搬迁、乞力马扎罗山冰雪融化了80%、三十年后欧洲人将可能告别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所有这些事物的变化正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二下图是近几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示意图。

(1)近几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温____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将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破坏。

(2)升高(变暖)地面(长波)辐射(3)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将会发生变化。

五、人口与城市
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3)举例说明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

(至少说出2条)
(4)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举例说明美国老工业区对
其的拉力因素。

(至少说出2条)
答案(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工业发达,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西部、南部新资源的开发、新工业的兴起。

(2)国内人口迁移
(3)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环境质量的改善等。

(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六、区域产业活动
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区,对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指出东北、京津沪地区发展乳畜业的主导区位条件。

东北地区:____________;京津沪地区:____________。

(3)说出下列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西北地区:______________;青藏地区:______________。

答案(1)昼夜温差大
(2)饲料丰富靠近消费市场
(3)灌溉农业河谷农业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的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

据此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B.上游修建水库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答案 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得出,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第二年比第一年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的变化大大降低,可能上游修建了水库,调节了流域内河流流量,B对;流量变化小可以减少下游洪涝灾害,A错;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加快会加大流量变化,C错;流域内植被破坏,降低了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会加大流量变化,D错。

第2题,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是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在电力保障的基础上,田纳西河地区积极发展了高耗能工业,促进了“工业走廊”的形成。

故选C。

第二部分:专练题—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梯田是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

陕南汉水谷地和陕北黄土高原都有大面积梯田分布,但两地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差异。

(1)分析黄土高原发展梯田农业的主要原因。

(2)说出凤堰梯田农业生产的特点(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并分析原因。

(3)分析黄土高原梯田农业春季常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原因。

解析:(1)黄土高原修筑梯田的原因一方面具体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另一方面应分析梯田农业相比坡耕地的优点。

(2)由景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以南地区以水田为主)可知,凤堰梯田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应为水稻;凤堰梯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作物熟制应为一年两熟。

(3)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

答案:(1)地势起伏大(或地表崎岖),坡度陡;人多地少,(在山坡上)修筑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修筑梯田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

(2)特点: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原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好,降水充足。

(3)春季气温较低,覆盖地膜有利于保温;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春季多大
风天气,覆盖地膜有利于减小风力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