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8 铁铜及其他金属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8 铁铜及其他金属
1.(2010·北京宣武区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NH3·H2O是弱碱,所以不能用氨水与FeCl3溶液反应制取Fe(OH)3
B.向Fel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滴加少量CCl4,振汤、静置,下层液体为紫色
C.向一定体积的热浓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粉,生成的气体能被烧碱溶液完全吸收
生成,可向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D.将SO2气体通入溴水,欲检验是否有SO 2
4
答案:B
2. (2010·苏北四市联考)铁氧磁体法处理含Cr2O72-的废水的原理如下:向含Cr2O72-的酸性废水中
加入FeSO4·7H2O,将Cr2O72-还原为Cr3+,调节溶液的pH,使铁、铬元素转化为组成相当于Fe II [Fe III x·Cr III2-x]O4 (铁氧磁体、罗马数字表示元素的价态)的沉淀。
处理含1 mol Cr2O72-的废水至少需要加入a mol FeSO4·7H2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0.5,a=8 B.x=0.5,a=10 C.x=1.5,a=8 D.x=1.5,a=10
答案:D
3.(2010·北京朝阳区模拟)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
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
③若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 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B
4.(2010·曲靖模拟)2009年10月1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地燃放的焰火在寂
静的夜空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画面,这是利用了一些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原理,如含有钙、钾、铜元素的化合物能产生砖红色、紫色、绿色的火焰。
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下列关于钙、钾、铜的冶炼方法正确是()
点燃 A .电解法 热分解法 热还原法 B .电解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C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电解法
D .电解法 电解法 热分解法 答案:B 5. (2010·南京模拟)氢化亚铜(CuH )可用CuSO 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时反应生成。
CuH 不稳定,易分解,在氯气中能燃烧,常温下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
以下表述错误..
的是( A )
A .生成CuH 的反应中CuSO 4被氧化
B .CuH 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为还原剂
C .2CuH+3Cl 2====2CuCl 2+2HCl
D .CuH+HCl=CuCl+H 2↑ 答案:A
6. (2010·曲靖模拟)2009年10月1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地燃放的焰火在寂
静的夜空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画面,这是利用了一些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原理,
如含有钙、钾、铜元素的化合物能产生砖红色、紫色、绿色的火焰。
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
下列关于钙、钾、铜的冶炼方法正确是( )
A .电解法 热分解法 热还原法
B .电解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C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电解法
D .电解法 电解法 热分解法 答案:B 7. (2010·昆明模拟)甲、乙、丙、丁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甲+乙 丙+丁
(1)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为块状固体,丙为可燃性气体,其分子内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则丙的电子式
是 。
② 若甲是由N 和Cl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丙具有漂白性。
则甲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是
(2)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和丙是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且组成甲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 若丙和丁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还原CuO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 若甲是由N 和O 元素组成的气态物质,呈红棕色。
将3.36g Fe 加到一定量丙溶液中,收集到
1.12 L 气体丁(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① ②+1
(2)① 2Na+2H 2O=2Na ++2OH -+H 2↑
② C (s )+H 2O (g ) CO (g )+H 2(g )
③ 6Fe+2OH ++5NO 3--=3Fe 2++3Fe 3+
+5NO ↑+10H 2O
8. (2010·北京崇文区模拟)四种短周期元素A 、B 、C 、D 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信息① 原子半
径大小:A>B>C>D
信息② 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写出BC 2分子的电子式 。
(2)A 所在周期中,E 元素的单质还原性最强,F 元素的某些盐类常用作净水剂。
E 单质与甲反应
有化合物X 生成。
请写出以下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①A 元素的单质与物质甲发生的反应 。
②F 、C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 可作为高温结构陶瓷材料,X 与Y 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
(3)物质丁的元素组成和甲相同,丁分子具有18电子结构。
向盛有一定浓度丁溶液的试管中,逐
滴加入用少量稀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滴加过程中的现象是:
高温
甲: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所有生命体生存的重要资源,约
乙:无色,无气味并且易燃。
是常见的一种基础能源。
丙: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以用于消毒杀菌。
①浅绿色溶液变成深棕黄色,②有少量气泡出现
.........,并放出较多.....................(经验证是氧气),片刻后反应变得剧烈
热量,继续滴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③试管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
向浊液中再滴入稀硫酸,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请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解释①、②、③中加点的字。
①②3 。
答案:(1)第2周期IVA族
(2)①Cl2+H2O H++Cl-+HClO ②Al2O3+2OH-===2AlO-2+H2O
(3)①2Fe2++H2O2+2H+=2Fe3++2H2O,浅绿色Fe2+被过氧化氢氧化成黄色Fe3+(浓度大时呈深棕黄色)
②过氧化氢分解可产生氧气,常温时反应2H2O2=2H2O+O2↑较慢,因而开始气泡少;受热并且被逐渐增多的Fe3+催化,使反应速率加快而剧烈③反应①使c(H+)降低且反应②放热,从而使水解平衡Fe3++2H2O Fe(OH)3+3H+
正向移动,当水解出的Fe(OH)3较多时就聚集为沉淀(因反应放热会使氢氧化铁部分分解为红棕色氧化铁)
9.(2010·天津一中模拟)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A、G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
B、
C、E、I、J为气体,其中C为黄绿色气体,M为红褐色胶体。
(1)已知A为第26号元素,请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
(2)D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M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
(5)现将一试管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____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比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1个且不同周期,Y 与X同主族,下列关于X、Y、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原子半径 X〈 Y〈 C
B 离子半径 X〈 C〈 Y
C 非金属性 X〈 Y〈 C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 〉X 〉Y
E 氢化物沸点 X〈 Y〈 C
②请写出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
(7)D与G反应生成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SiO2、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AlO2—
B. OH—
C. SiO32—
答案:(1)第四周期第VIII族(2)8Ai + 3Fe3O4 =高温= 4Al2O3 + 9Fe (3) 3Fe + 8H+ + 2NO3— === 3Fe2+ + 2NO↑+ 4H2O
(4)在铝热剂表面放一层氯酸钾,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
(5)O2 0.045
(6)B
(7)BAC
10.(2010·昆明模拟)甲、乙、丙、丁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甲+乙 丙+丁
(1)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若甲为块状固体,丙为可燃性气体,其分子内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则丙的电子式
是。
②若甲是由N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丙具有漂白性。
则甲中
Cl元素的化合价是
(2)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乙为水。
① 若甲和丙是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且组成甲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 若丙和丁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还原CuO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 若甲是由N 和O 元素组成的气态物质,呈红棕色。
将3.36g Fe 加到一定量丙溶液中,收集到1.12 L 气体丁(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① ②+1
(2)① 2Na+2H 2O=2Na ++2OH -
+H 2↑
② C (s )+H 2O (g ) CO (g )+H 2(g )
③ 6Fe+2OH ++5NO 3--=3Fe 2++3Fe 3+
+5NO ↑+10H 2O
11. (2010·曲靖模拟)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庆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
其中A 为化合
物,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质,G 为酸,乙在G 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
(1)若A 为黄色固体,C 能使品红试液褪色,D 的水溶液中加入3HNO 酸化的3Ag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
①工业上反应I 在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反应Ⅱ在_____________(均填设备名称)中进行。
工业上反应Ⅲ用于吸收E 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②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甲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
④D和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为淡黄色固体,D、F的溶液均呈碱性,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
则①甲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的溶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反应生成气态的B和C时放出22.67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③若 1.7g A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2010·南京模拟)下列图1中B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液体。
C是一种有磁性的化合物,E是
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根据下列图l、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E 和N 2是等电子体,请写出E 的可能电子式: 。
(3)在101kPa 和150℃时,可逆反应E(g)+B(g)F(g)+D(g)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那么在t 1时速率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填选项字母) 。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加入催化剂
D .增大一倍原平衡混合气体的量
(4)若G 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单质,16gG 和足量的A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Q>O),写出这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若G 是一种气态单质,H 的水溶液可以和有机物I 反应使溶液呈紫色,请写出I 的结构简式: ;H 的水溶液呈酸性,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呈酸性的原因:
答案:
13. (2010·聊城模拟)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Cu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以下问题;①
3()Al OH 具有两性,2()Cu OH 也具有两性吗?
②Fe 的+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比+3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
Cu 的+l 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也比+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吗?
③CuO 能被2H CO 、等还原,也能被氮的气态氢化物还原吗?
(1)解决问题①需要用到的药品有4CuSO 溶液、 (填字母)。
A .3AlCl 溶液
B .NaOH 溶液
C .稀24H SO
D .22H O 溶液
假若2()Cu OH 具有两性,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2)为了比较Cu 的+l 价化合物和+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他们取2()Cu OH 固体,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
向氧化亚铜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
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
根据以上现象写出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为解决问题③,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在实验中观察到CuO 变成红色物质,无水4CuSO 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Y 。
现有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X 气体0. 0l mol ,缓缓通过红热的氧化铜玻璃管完全反应后,测得C 装置增重0. 36g 并收集到单质气体Y0.28g 。
X 气体的摩尔质量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请猜测用上述装置测量时有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 (答1条即可)
答案:(l)B C(2分) 2()Cu OH 既能溶于稀硫酸,又能溶于NaOH 溶液(2分)
(2)2222Cu O H Cu Cu H O +++=++(2分)
高于1000℃时2Cu O 比CuO 稳定,在溶液中2Cu +比Cu +
稳定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2分).
(3)32/g mol (2分) 242N H CuO + △ 2222Cu N H O ++(2分) (4)①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 中;②B 中水蒸气残留,故产生的水蒸气不能完全被C 装置吸收;③产生的水蒸气流速过快未被C 装置完全吸收。
④24N H 不能完全与CuO 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14. (2010·三明模拟)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
Ⅰ.某学习小组对粗铜提纯后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银、金)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③所需的仪器有:烧杯、 。
(2)为了回收金,他们查阅了有关资料如下表:
编号
常温下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
反应1 ↑33322Au+6HNO Au(NO )+3NO +3H O <510- 反应2 4[]-3+-
Au +4Cl AuCl >510
从资料中可知,常温下金很难与硝酸反应,但却可溶于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
请你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简要说明金能溶于王水的原因: 。
Ⅱ.学习小组对无水硫酸铜分解的产物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CaO 和2CO ,那么无水碳酸铜受热分解也只生成CuO 和3SO 吗?
[设计实验]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
[实验过程]a .准确称取无水硫酸铜2.40g 于装置A 试管中加热,直至固体全部变为黑色,经验证
该黑色粉末为CuO
b .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 中的水部分被排入量筒中;实验结束后,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12 mL (已折算成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积),并测得干燥管D 的质量增加了
1.32g 。
(3)装置C 的作用 。
(4)根据装置E 、F 中现象,推测还有气体 (填分子式)生成;实验生成的3SO 为
mol 。
(5)装置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不仅仅生成CuO 和3SO 。
[反思与评价]
(6)任何实验都存在误差,请指出本实验中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 。
(任写2点)
.
专业. 答案:
15. (2010·扬州模拟)
答案:(1)AD (2分) (2)[Ar ]3d 10(2分)
(3)sp 3、NF 3(或PF 3、NCl 3、PCl 3等)(2分)
(4)NH 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2分)
(5)CuO (2分)
(6)2NH 4CuSO 3+4H +
微热
2NH 4+ +Cu 2++Cu +2SO 2↑+2H 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