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明朝的建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锦衣卫 B.行中书省
C.三司 D.丞相
第43页,共45页。
5.(2014·日照)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 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 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 ‘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判 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
A.唐朝 B.宋朝
危 害 :
束 缚 思 想
目
以的
加:
强 君 权 。
加 强 思 想
,控
败制
坏,
人培
才养
。忠
实
奴
仆
第18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3.八股取士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 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 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第19页,共45页。
“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李善长、刘基、朱升等人充当谋士;
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的建议,(即:扩充兵力,
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 力;讲究策略,不急于称王。)经 过几年的努力,朱元璋的势力迅速 壮大。
第5页,共45页。
一、明朝的建立
3.明朝的建立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 天府(南京)称皇帝,建
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
“
“
重
畏
典 治 国 ”
而 不 敢 轻 犯
”
第14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这种考试制度曾经为隋 唐等朝代选拔了不少有识之士,辅佐皇帝执掌朝政,不仅 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出现过大治的局面。
但是到了明朝,统治者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强
化君权,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 考人员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它要求文章必须分成死板的 八个部分,
(2)经过:燕王朱棣反对削藩,以“清君侧”为名 先发制人,在1399年起兵南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 一事件为“靖难之役”。
(3)结果:燕王朱棣夺得帝位,年号永乐,朱棣即 明成祖。
第28页,共45页。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 成 祖
2.迁都北京
明 北 京 宫 城 图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
权 空
八股取士
前
1、迁都北京
加
治 的
2、削藩
强
明成祖
加
3、设内阁
强
4、设东厂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第39页,共45页。
1.(2014·呼和浩特)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 “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 了( )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第40页,共45页。
“胡狱”。
第25页,共45页。
二、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完善司法制度,制定律法 3、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八股取士 4、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5、兴大狱,借机杀掉大批功臣宿将。
6、抑制豪强,整顿吏治,均平赋役。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第21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4.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明
锦
衣
目的:加强对官吏和民众的监视、
卫 印
控制。
职能:“锦衣卫”由皇帝的侍卫
亲军组成,兼管侦察、逮捕和 审讯等事。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
律的约束,是明代的特务机构。
卫指锦衣卫,厂指东 厂、西厂,都是明代的 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按察司—刑狱
知识梳理
削藩
皇族
知识分子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地方
皇帝
中央
八股取士
群 人民 臣
厂卫特务机构
废丞相,撤中书省, 设六部
第36页,共45页。
第37页,共45页。
第38页,共45页。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调整中央与地方机构
皇
明太祖
君 主 专 制 统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设特务机构—— 锦衣卫(明太祖)
①积极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 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 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 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消极影响>积极影响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
故称“八股文”。
第15页,共45页。
3.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
《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
《诗》《书》《礼》 《易》《春秋》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题型:“八股文”
不能自由发挥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第16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3.八股取士
第17页,共45页。
C.明朝 D.清朝
第44页,过程
雏形
形成
完善
僵化 废止
隋文帝
隋炀帝
唐
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宋
明朝
1905年
八股取士
思考:通过学习本课,你认为朱元璋是怎样一个皇
帝?
第45页,共45页。
地方:废除行中 书省,设三司。三 司互不统属,同对 朝廷负责。
地 方
承宣布政使司
民政、财 政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提刑按察使司
监察、司 法
中央:废丞相,取消
中书省,设六部分理
朝政,直接对皇帝 负责。
吏 户 部部
第11页,共45页。
皇帝
礼 兵 部部
刑 部
工 部
第12页,共45页。
第13页,共45页。
2、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
第三单元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
第1页,共45页。
第2页,共45页。
第3页,共45页。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元末政治腐败。 直接原因:经济崩溃,黄河决口,
灾害频繁,农民无法生存,被迫掀起 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红巾军起义
第4页,共45页。
一、明朝的建立
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 朱元璋注意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
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 建立了明朝。
第8页,共45页。
第9页,共45页。
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之 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 来巩固统治?
第10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知识分子的
创造性思维,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格格不 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第26页,共45页。
实干家朱元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可 惜他有两件事做错了,想想哪两件事他做错了?
• 一、实行分封制。
• 二、把帝位传给孙子朱允文。
• 恶果:靖难之役
第27页,共45页。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1)起因: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们分封到 各地做藩王。明太祖死后,藩王权力越来越大,威胁中 央集权。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第24页,共45页。
5、兴大狱,借机杀掉大批功臣宿将。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 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
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 后任丞相七年。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 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 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 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
明成祖时期;西厂设立
于明中期宪宗时期
第22页,共45页。
皇帝
不受法律 约束
官 员 监视、侦查
锦衣卫(皇
帝侍卫亲军组成)
第23页,共45页。
百姓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4.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 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 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皇权,在我国历史
明太祖(1368-1398年)
南京城名称的变化:
三国吴——建业
东晋、南朝——建康 元——集庆 明——应天
第6页,共45页。
请你辩一辩:
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第7页,共45页。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 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
第31页,共45页。
第32页,共45页。
第33页,共45页。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吏部
殿
阁
户
大
部
学
士
地方
(行 省)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第34页,共45页。
按察司—刑狱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吏部
锦衣卫
中央
内
阁
户
部
地方
东厂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第35页,共45页。
3.【2014·临沂】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 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第42页,共45页。
4.【2014·南宁】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 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 了( )
2.(2013•日照)“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
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
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 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第41页,共45页。
第20页,共45页。
活动与探究:
故事一: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 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 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骨悚 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故事二: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 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 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于1421年迁都北京。
第29页,共45页。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东厂设立于明成祖时 期。
目的:加强对臣民 的监视和侦查。
影响:厂卫特务机构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 表现。
3.设立东厂
第30页,共45页。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原因?(思考与讨论) 3、设内阁 4、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C.三司 D.丞相
第43页,共45页。
5.(2014·日照)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 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 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奏道: ‘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判 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
A.唐朝 B.宋朝
危 害 :
束 缚 思 想
目
以的
加:
强 君 权 。
加 强 思 想
,控
败制
坏,
人培
才养
。忠
实
奴
仆
第18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3.八股取士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 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 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第19页,共45页。
“八股取士”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应如何评价“八股取士”?
李善长、刘基、朱升等人充当谋士;
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的建议,(即:扩充兵力,
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 力;讲究策略,不急于称王。)经 过几年的努力,朱元璋的势力迅速 壮大。
第5页,共45页。
一、明朝的建立
3.明朝的建立
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 天府(南京)称皇帝,建
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
“
“
重
畏
典 治 国 ”
而 不 敢 轻 犯
”
第14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这种考试制度曾经为隋 唐等朝代选拔了不少有识之士,辅佐皇帝执掌朝政,不仅 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还出现过大治的局面。
但是到了明朝,统治者为了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强
化君权,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 考人员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它要求文章必须分成死板的 八个部分,
(2)经过:燕王朱棣反对削藩,以“清君侧”为名 先发制人,在1399年起兵南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 一事件为“靖难之役”。
(3)结果:燕王朱棣夺得帝位,年号永乐,朱棣即 明成祖。
第28页,共45页。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 成 祖
2.迁都北京
明 北 京 宫 城 图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
权 空
八股取士
前
1、迁都北京
加
治 的
2、削藩
强
明成祖
加
3、设内阁
强
4、设东厂
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第39页,共45页。
1.(2014·呼和浩特)顾炎武曾批评明朝一种制度 “败坏人才”超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其矛头指向 了( )
A.锦衣卫 B.内阁 C.六部 D.八股文
第40页,共45页。
“胡狱”。
第25页,共45页。
二、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
①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完善司法制度,制定律法 3、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八股取士 4、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5、兴大狱,借机杀掉大批功臣宿将。
6、抑制豪强,整顿吏治,均平赋役。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第21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4.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明
锦
衣
目的:加强对官吏和民众的监视、
卫 印
控制。
职能:“锦衣卫”由皇帝的侍卫
亲军组成,兼管侦察、逮捕和 审讯等事。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
律的约束,是明代的特务机构。
卫指锦衣卫,厂指东 厂、西厂,都是明代的 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按察司—刑狱
知识梳理
削藩
皇族
知识分子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地方
皇帝
中央
八股取士
群 人民 臣
厂卫特务机构
废丞相,撤中书省, 设六部
第36页,共45页。
第37页,共45页。
第38页,共45页。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调整中央与地方机构
皇
明太祖
君 主 专 制 统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设特务机构—— 锦衣卫(明太祖)
①积极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办法选择官员的国家,对 西欧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凭借自己的才学,通过科举考试 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社会局势。它是封建社会完善 的选官制度,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消极影响>积极影响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是考试向标准化、规范化
故称“八股文”。
第15页,共45页。
3.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
《大学》《中庸》《论 语》《孟子》
《诗》《书》《礼》 《易》《春秋》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题型:“八股文”
不能自由发挥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第16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3.八股取士
第17页,共45页。
C.明朝 D.清朝
第44页,过程
雏形
形成
完善
僵化 废止
隋文帝
隋炀帝
唐
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宋
明朝
1905年
八股取士
思考:通过学习本课,你认为朱元璋是怎样一个皇
帝?
第45页,共45页。
地方:废除行中 书省,设三司。三 司互不统属,同对 朝廷负责。
地 方
承宣布政使司
民政、财 政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提刑按察使司
监察、司 法
中央:废丞相,取消
中书省,设六部分理
朝政,直接对皇帝 负责。
吏 户 部部
第11页,共45页。
皇帝
礼 兵 部部
刑 部
工 部
第12页,共45页。
第13页,共45页。
2、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
第三单元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
第1页,共45页。
第2页,共45页。
第3页,共45页。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元末政治腐败。 直接原因:经济崩溃,黄河决口,
灾害频繁,农民无法生存,被迫掀起 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红巾军起义
第4页,共45页。
一、明朝的建立
2.朱元璋势力的发展 朱元璋注意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
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 建立了明朝。
第8页,共45页。
第9页,共45页。
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之 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 来巩固统治?
第10页,共45页。
二、朱元璋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
的重要发展,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②消极作用:它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知识分子的
创造性思维,使其致力于钻研四书五经,脱离实际,尤其是压抑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最严 重的是到了近代继续阻碍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于西方文化格格不 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第26页,共45页。
实干家朱元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可 惜他有两件事做错了,想想哪两件事他做错了?
• 一、实行分封制。
• 二、把帝位传给孙子朱允文。
• 恶果:靖难之役
第27页,共45页。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靖难之役”
(1)起因:为巩固明朝天下,明太祖把儿子们分封到 各地做藩王。明太祖死后,藩王权力越来越大,威胁中 央集权。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上还属少见。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 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第24页,共45页。
5、兴大狱,借机杀掉大批功臣宿将。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 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
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 后任丞相七年。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 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 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 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
明成祖时期;西厂设立
于明中期宪宗时期
第22页,共45页。
皇帝
不受法律 约束
官 员 监视、侦查
锦衣卫(皇
帝侍卫亲军组成)
第23页,共45页。
百姓
二、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4.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 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 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皇权,在我国历史
明太祖(1368-1398年)
南京城名称的变化:
三国吴——建业
东晋、南朝——建康 元——集庆 明——应天
第6页,共45页。
请你辩一辩:
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第7页,共45页。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 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
第31页,共45页。
第32页,共45页。
第33页,共45页。
中央
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吏部
殿
阁
户
大
部
学
士
地方
(行 省)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第34页,共45页。
按察司—刑狱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吏部
锦衣卫
中央
内
阁
户
部
地方
东厂
布政司—民政
都司—军政
第35页,共45页。
3.【2014·临沂】明朝的东厂厂公可以说是“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最有名的东厂掌印太监魏忠贤 甚至有“九千岁”之称。这表明( )
A.东厂厂公只对皇帝负责 B.东厂是明朝的司法机关
C.东厂常用刑具有18套
D.东厂厂公导致明朝灭亡
第42页,共45页。
4.【2014·南宁】明太祖时,全国重大军政事务都 由他亲自处理,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废除 了( )
2.(2013•日照)“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
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
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 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第41页,共45页。
第20页,共45页。
活动与探究:
故事一: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 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 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骨悚 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故事二: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 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 “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 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于1421年迁都北京。
第29页,共45页。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东厂设立于明成祖时 期。
目的:加强对臣民 的监视和侦查。
影响:厂卫特务机构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 表现。
3.设立东厂
第30页,共45页。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原因?(思考与讨论) 3、设内阁 4、增设特务机构—东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