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尿的生成和排放课件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渗透性利尿。
分析体液因素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机制。
一、肾小球功能的调节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是指肾血流量可以不依赖神经和体液因
素的作用,在动脉血压变动于一定范围(10.7~24.0kPa)内保持相对
恒定。 肾动脉灌流压↓→入球小动脉舒张→肾血流量不至于减少。
肾动脉灌流压↑→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不至于增多。
肾糖阈:终尿中不出现葡 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160~180mg/100ml)。
6.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氨基酸、HPO42-、SO42- 等的重吸收与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相同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 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分泌入小管液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 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 。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内的物质穿过管壁上皮细胞重新进入 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方式
1、被动转动
2、主动转运
(一)重吸收的部位和途径
近球小管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Nacl的重吸收
(1)量:99%以上。
(2)部位:除髓袢降支细段外,肾小管各段和
意义:对安静状态下肾排泄功能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二)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1、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 ↓ 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 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量减少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体液调节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 (2)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
交感神经兴奋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分泌增多 ↓ 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量减少 ↓ 肌肉和脑的血流量增多
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肾的结构特点
1、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2、球旁器
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流量大,血流分布不均匀
2、两套毛细血管网,压力差异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 囊腔的液体称为肾小球滤液或原尿。
决定尿液浓缩程度的关键 因素:血管升压素
(二)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保持
1.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
— 升支粗段
NaCI的重吸收
内髓部
— 尿素再循 环、NaCl重吸收
2.肾髓质高渗梯度的保持
肾髓质主要依靠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保持高渗透压梯度。
第二节
尿生成的调节
学习目标
简述肾小球功能的调节。
(一)H+的分泌
1、分泌部位 近球小管、远曲 小管、集合管
2、分泌形式
Na+-H+交换
3、作用 排酸保碱,调节 体内酸碱平衡
(二)NH3的分泌
1、分泌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
2、分泌形式
单纯扩散
3、作用 协助排酸保碱
(三)K+的分泌
1、分泌部位
远曲小管、集合管
2、分泌形式
Na+-K+交换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调节性重吸收
其它肾小管各段—— 必然性重吸收
3.K+的重吸收
(1)量:94%。
(2)主要Leabharlann 位:近球小管。(3)形式:主动转运。
4.HCO3-的重吸收
(1)量:99%以上 。 (2)主要部位:近球小管。 (3)形式:CO2形式 。
5.葡萄糖的重吸收 (1)量:全部。 (2)主要部位:近球小管。 (3)形式:继发性主动同向转运。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滤过膜面积↓→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膜通透性↑→少尿、蛋白尿、血尿 2.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80mmHg)→肾小球滤过率↓
(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滤过率↑
(3)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 3.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集合管,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吸收67% ) 。
(3)形式
NaCl在近球小 管的重吸收: Na+— Na+泵 主动重吸收 CI-— 被动 重吸收
NaCl在髓袢升支粗段的重吸收:Na+:2Cl-:K+同向转运
2、水的重吸收
(1)量:99%。 (2)部位:除髓袢升支外,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主要部 位在近球小管(吸收65%~70% )。 (3)形式:被动转运
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增多 ↓ 肾血管收缩 ↓ 肾血流量减少 ↓ 心和脑的血流量增多
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意义
剧烈运动或应急时 ,肾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 减少肾血流量,并使体内血液重新分配,以保证当 时整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应急时的需要。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
(一)球-管平衡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 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左右,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 特点:定比重吸收 意义: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管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 度的变动。 球-管平衡紊乱:如渗透性利尿时,近球小管重吸收率减少,肾小球 滤过率不受影响,重吸收百分率小于65%-70%,尿量和尿中NaCl排出 量明显增多。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 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每分钟的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机械屏障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层)、基膜(中间层)、肾小囊 脏层上皮细胞(外层) 电学屏障
(二)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
3、分泌特点
多进多排、少进 少排、不进也排
四、尿的浓缩和稀释
高渗尿(浓缩尿) —
体内缺水时,机体排出渗透浓度
明显高于血浆渗透浓度的尿。
低渗尿(稀释尿) — 体内水过剩时 ,机体排出渗透浓
度明显低于血浆渗透浓度的尿。
(一)尿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尿液浓缩的基本条件 :
1、肾髓质高渗梯度 2、血管升压素
第八章
肾的功能
尿的生成和排放
排泄 保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内分泌功能
第一节
尿的生成过程
学习目标
说出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分析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叙述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H2O、HCO3-、葡萄糖等几种物
质的重吸收。 说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K+和NH3的分泌作用。
简述尿的浓缩和稀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