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讨
作者:卢斯灵
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8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2
摘要专项力量的训练效果影响着赛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合理的专项力量训练对提高比赛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了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技术特征,说明了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应坚持的原则,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建议,期望能给人们这方面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赛艇专项力量方法
赛艇比赛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赛艇运动员想要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必须要注重专项力量训练。

但是我国对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还不能提高比赛能力。

因此,如何结合这些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一、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技术特征
(一)生理特征
青少年身体各方面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显著的变化。

同时,对于年龄偏小的青少年,肌肉内成分有着明显的不同,能够和骨骼发育保持一定的吻合。

根据运动生理理论分析,专项力量训练主要是促进肌肉系统的运动能力形成,能够更好地由神经系统控制。

14岁以下的青少年往往处于骨骼快速成长期,柔韧性强,但坚固性差。

因此,针对14岁以下的青少年要坚持发展与专项相关的技术动作为主,重在实施基础训练,保证青少年形成扎实的运动能力,辅助发展专项力量练习;15岁以上青少年的力量增长速度最快,其绝对力量能够增长一倍,在专项能力方面的上升速度则更甚。

(二)技术特征
赛艇项目要求运动员进行周期性的拉桨,该动作要求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背肌和腹肌。

赛艇项目对专项能力的要求极高,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强的专项技术。

青少年运动员的年龄大多在15周岁以下,教练必须在满足其自身成长发育的前提下开展发展专项力量训练,这就是说要以陆上辅助训练为主。

针对超过15岁的青少年,可以适当地加强转向力量训练,采用专业化的方法来增强青少年的相应能力,可以采用荡桨池和测功仪进行训练,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青少年转向技术,突出肌肉锻炼、耐力训练等内容,从而提高了赛艇运动员的专项技能。

二、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应坚持的原则
专项力量训练旨在通过力量方面的训练打好运动员的专项基础,专项力量训练需要保证青少年能够获得以下方面的能力。

训练要根据运动员的自身发育和生长特点,避免训练的盲目性,使训练和青少年的负荷程度相吻合。

训练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赛艇比赛,尤其是两千米的比赛赛程,无疑考验着运动员的各项体育技能,对他们的无氧和有氧耐力都提出了要求,尤其是有氧能力。

但是,在现代赛艇青少年培训中,存在部分教练员不能根据运动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某些教练员采用大负荷力量练习,从而使运动员过多地进行无氧代谢,缺乏有氧训练。

(二)系统性原则
要使力量训练朝着专项化发展,就应当注重肌肉力量上的动作技巧练习。

尽管专项力量涉及的肌肉训练较为复杂,但注重力量训练的系统性或周期性是大部分教练的共识。

部分教练不能进行正确地进行指导,运动员运动训练效果就难以符合专项运动要求。

(三)阶段性原则
对身心飞速发展的青少年来说,很多体育技能也都是从零开始增长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和技能,专项力量是保证运动技术学习的基础。

力量训练要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促进运动员机体系统的正常发展,从而能够为未来进行大负荷专项训练提供良好的基础。

但是,力量训练在训练计划中有着很强的阶段性,不能过早地进行大负荷训练,这样不仅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而且也不符合专项训练的根本宗旨。

同时,还存在进行的专项力量划桨训练中初期阶段不规范,要求青少年在划桨中用力时间短,频率快,用力效果不能发挥到最佳,运动员容易产生疲劳,训练的效果自然也难以达标。

(四)全面性原则
作为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难度较大的一项运动,赛艇运动同时要求运动员各个肌群协调完成,力量训练主次分明,全面兼顾,否则就不符合技术规范,影响比赛成绩。

实际训练中需要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平衡训练,保证各个肌肉群在划桨中符合要求,保证拉桨这一动作的协调、标准、规范。

三、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分析
(一)采用游戏性的力量训练方式
很多青少年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如果在训练时能够引入游戏活动,必然能够增加运动员的训练趣味性,提供其积极性,保证其运动的心理状态,能够高质量和高效率进行日常训练,从而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

(二)采用青少年可以克服自身和外界阻力的练习方式
应当抓住青少年这一黄金时期,训练他们抵抗外界阻力的能力。

教练应该根据项目训练特征设定专门的训练内容,从而保证青少年能够形成抵抗外界阻力的物理和心理条件。

(三)利用各种器械进行负重练习
杠铃在培训运动员负重中为常见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肌肉能力,在实际中推广程度广泛。

然而,在培训中必须保证姿态符合规范,保证运动员不会因杠铃训练导致机体伤害,影响到之后的培训。

(四)开展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通常需要保证平衡,然而,赛艇运动中却需要波动起伏,很少有平衡状态。

所以,在训练运动员中要强调非平衡状态的训练,最大程度地模拟实际运动发力姿态,教练应结合实际情况增加非稳定和非平衡情况下的练习,从而保证运动员在实际赛艇运动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四、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建议
(一)抓住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青少年在年龄为13岁左右其力量增长最快,最高速度能够达到50%左右,该速度呈现直线式的发展,这也说明了在该阶段进行力量素质培训最有效。

该阶段青少年骨骼发育欠佳,骨骼坚固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所以,该阶段的绝对力量训练要注意训练强度,保证训练符合规范,不影响青少年正常发挥,不造成意外伤害事故,以最大负荷50%为标准。

赛艇运动要求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动力性为主、静力性训练为辅的整体结构,并且保证训练比例为3:1左右。

同时,还要根据青少年的训练情况制定相应的专项力量评定和检查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运动员所存在的训练问题,通过调整训练内容来改善运动员的状态,从而提出最符合赛艇运动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专项训练方法。

(二)不同力量素质的发展必须要有依次性
专项力量训练要依次进行,使运动员能够平稳地发展,同时,在训练中要注重运动技术动作特征、肌肉用力方式和能量代谢特征的研究,从而制定出规范化的训练程序。

在训练中要加强研究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征,根据其自身特征来调整相应的训练方法,从而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方案。

同时,训练必须符合强度要求,保证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力量训练能够不影响其成
长,也不会出现意外的伤害。

所以,力量训练要采用强度先小后大的趋势,逐渐地使运动员的耐力上升,达到变粗肌纤维,增加肌肉横断面的效果。

同时,还要保证稳定过度,以进一步完善肌肉及其神经系统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同时使肌肉功能无论在力量还是速度上都有所提升。

此外,在需要的状况下采取大强度和少频次方法进行训练,从而提高运动员自身根据赛艇运动技术特征可知,较高的运动水平需要运动员的小肌肉群协调参与,保证赛艇运动中的各方面的同时发展,青少年的肌肉发育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深层肌群与小肌肉群的参与度。

要在了解与掌握动作技能、运动技巧相关要求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青少年运动员该方面的训练,制定相应的专项训练内容。

教练员还应针对具体训练目的和方式要求给予讲解,保证青少年能够明白专项力量和专项成绩关系。

最后,训练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变化的训练方式,保证训练质量和强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时候,赛艇运动员要注意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都应该与赛艇这项运动的要求相符合,提高力量和协调性,以此来促进专项力量的发展。

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要结合他们的真实身体素质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专项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丁俊华,刘晓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2] 黄玺章.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认识[J].少年体育训练.201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