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 生物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雏鸡破壳而出, B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C .钟乳石慢慢长大
D .害羞草被碰触后叶片合拢
2.下列说法,正确描述生命基本特征的是( ) 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你想调查厦门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最好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 .一个一个地调查 B .逐班调查 C .选点抽样调查
D .大体估算
4.下列现象中,与水分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A .春天池塘里青蛙大声鸣叫 B .荒漠中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C .海豹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D .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5.下列各项中,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校园中全部的生物
B .校园中的全部植物
C .校园中全部的植物和动物
D .校园及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C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 .人类可以建造比生物圈更好的家园
7.南极考察科学工作者离开南极时不仅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走,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缺乏生产者 B .很少生产者 C .很少消费者
D .很少分解者
8.生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组织
B .细胞
C .系统
D .器官
9.小明观察载玻片的英文字母“pq”,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 ) A .bd
B .qp
C .dp
D .pb
10.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
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 .生态系统无法稳定
D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内
………………○………………装………………○………………订………………○………………线………………○…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外………………○………………装………………○………………订………………○……………
…
线………………○…
11.把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倒入烧杯中,不久就会发现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上层,说明草履虫的生活需要()
A.阳光B.温度C.氧气D.营养物质
1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被称作“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生物圈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13.在“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光B.湿度C.温度D.土质
14.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类的数量变化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A.B.
C.D.
15.橘子味道酸甜,这种酸甜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A.液泡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
16.海带炖排骨是人们喜爱的菜肴。
下列植物中,与海带同属一类的是()
A.葫芦藓B.铁线蕨C.紫菜D.白菜
17.葫芦藓与肾蕨共有的器官是()
A.根B.叶C.种子D.果实
18.同学们在山上经常能看到松的球果,在其裂开的鳞片之间,有时还能看到裸露的种子。
松属于()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19.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珊瑚虫B.竹节虫C.草履虫D.水绵
20.我们吃的馒头和面条大多是用小麦种子磨成的面粉制成的,那么你知道面粉主要是来自小麦种子的()
A.胚芽 B.胚乳 C.子叶 D.胚轴
21.下列目镜和物镜组合中,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多的是()。
A.10X,40X B.5X,10X C.15X,10X D.15X,40X
2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一般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
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
23.炒熟的种子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其主要的原因是()
A.种子处于休眠期B.胚失去活性
C.胚结构不完整D.胚乳失去活性
24.下列关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的说法中,最可行的是()A.应挑选粒大且饱满的种子为样本
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
C.随机各取100粒种子,重复测定几次
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作为样本
25.下列能正确反映种子从萌发到长出第一片叶子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B .
C .
D .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 ) 27.当显微镜的镜头脏了,可用擦镜纸擦拭。
( ) 28.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 29.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 ) 30.苔藓植物易受有毒气体的侵入而死亡,可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
三、连线题(每连对一线2分,共5分)
31.细胞生活要靠各种结构分工协作,请将结构与相应功能对应起来。
四、综合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32.下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______条。
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_________。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正常情况下,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
(4)如果某种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中,那么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5)该食物网中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3.如图是动植物细胞比较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 细胞为_______细胞。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A 、B 两图可以看出,A 、B 细胞共有的结构有[②]__________、[④]_______、[⑥]___________、线粒体。
34.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玉米种子纵切,在切面上滴加碘液,颜色明显变蓝的部分是
……○………………内
………………○………………装………………○………………订………………○………………线………………○…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外………………○………………装………………○………………订………………○……………
…
线………………○…
[ ]___________。
(2)菜豆种子中贮存营养的结构是[ ]________,它有_______片。
(3)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两者的相同点是都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后者由①②③④构成,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⑤]_______,而菜豆种子没有。
35.图为菜豆种子和幼苗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菜豆种子中,[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__]。
(2)图中的[3]_______将来发育成菜豆植株的______。
(3)幼苗的A由种子的[2]________发育而来。
五、实验探究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3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放入等量餐巾纸及10粒完整、有活力的菜豆种子,在下表所示的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将实验现场记录下表中。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瓶号种子数量种子所处的环境实验现象
1 10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25℃)不萌发
2 10 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25℃)萌发
3 10 放少量水、置于冰箱(4℃)不萌发
4 10 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25℃)不萌发
(1)探究变量为水分时,应选取2号瓶和_____号瓶进行实验;探究变量为空气时,应选取2号瓶和_______号瓶进行实验。
(2)2号瓶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3)1号瓶和3号瓶能否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下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操作显微镜时,如果要转换物镜,应调节[①]_______。
(2)调节[__]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接近装片时,眼睛应看着______,防止镜头接触装片。
找到物像后,调节__________,使物像更清晰。
(3)显微镜中[④]_______的作用是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某玻片标本时,要将下图所示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要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
38.在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小明及组员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量如下表:
小明及组员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取多次实验的第9分钟进行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1)根据这个探究实验,小明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设计了两种环境,根据科学探究的设计原则,A 环境是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由此变量引起,应该保证除这个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如鼠妇的数量等)___________,这种实验叫做_________实验。
(4)小明及组员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生命现象;非生
物不具有生命现象。
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 、雏鸡破壳而出是繁殖现象,属于生命特征,故A 正确。
B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现象,即摄入营养,也属于生物特征,故B 正确。
C 、钟乳石慢慢长大是无机物的堆积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故C 错误。
D 、含羞草被碰触后叶片自然合拢属于应激性,属于生命特征,故D 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考生容易依据字面上的意思错误的理解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生物的成长。
2.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 .生物都能够快速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B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没有细胞构成的生物,
它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生物的特征,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D.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但总是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就是生物表现出来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该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D。
3.C
【详解】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想调查某市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如果普查,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适宜用选点抽样调查。
4.B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A.春天池塘里青蛙大声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A错误。
B.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B正确。
C.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C错误。
D.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是树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D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校园中全部的生物、校园中的全部植物、校园中全部的植物和动物,都只有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
校园及校园中的所有生物,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6.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所以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不可能建造另一个生物圈,曾经有一个生物圈2号因不适应生物生存而宣告失败。
故选D。
7.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
解答时可以从南极的环境特点和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方面来解答。
【详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
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生活条件。
8.B
【解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详解】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B。
【点睛】此题为基础题,明确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9.A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的像。
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详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英文字母“pq”旋转后会看到“bd”。
故选A。
10.D
【详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草原上有:牧草→兔→鹰,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会破坏食物链,使兔的数量增多,牧草减少,还会导致一些食草动物以及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选D.
【点睛】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
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11.C
【详解】试题分析:烧杯上层的水与空气接触,因此在烧杯水的上层溶解的氧气多,下层溶解的氧气少.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烧杯水的上层.
故选C.
考点: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12.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故符合题意。
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众多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
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
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在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对照实验中,作为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如光、湿度等都相同。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14.D
【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详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类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对稳定的,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D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5.A
【分析】橘子的细胞是植物细胞,其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
【详解】植物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物质如糖类、水等,酸味、甜味、苦味、辣味等物质在液泡内的细胞液里,橘子属于植物,因此橘子中的
酸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橘子细胞的液泡内,A符合题意;
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细胞核里面含有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染色体等,D不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C
【分析】海带是多年生大型食用藻类。
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更无输导组织。
【详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无根,有茎、叶,A错误。
B.铁线蕨属陆生中小形蕨类植物,B错误。
C.紫菜属于藻类,其分布范围涵盖了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海洋食材,C正确。
D.白菜是十字花科被子植物,D错误。
故选C。
17.B
【分析】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详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A错误。
B.葫芦藓和肾蕨都有叶,B正确。
C.葫芦藓和肾蕨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C错误。
D.葫芦藓和肾蕨属于孢子植物,不结果实,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8.C
【分析】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详解】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重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着,如苹果、大豆、玉米等都属于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则不同,它没有果实,它的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如松类、杉类、柏类等。
题中叙述的植物松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裸子植物。
故选C。
19.C
【分析】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
【详解】A.珊瑚虫腔肠动物,是多细胞生物,A错误。
B.竹节虫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是多细胞生物,B错误。
C.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原生动物,C正确。
D.水绵多细胞藻类植物,D错误。
故选C。
20.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种子的结构和成分,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详解】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来。
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
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
一片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故选B。
21.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
A、
5×10=50倍,B、10×40=400倍,C、15×10=150倍;D、15×40=600,A放大倍数最小,所以其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点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个重要的考点。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22.B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而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一般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空气。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B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和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所以煮熟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胚已死亡,没有生命,种到地下不会萌发。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炒熟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不能萌发,主要原因是胚已死亡,失去活性。
故选B。
24.C
【分析】种子的发芽率是指萌发的种子数占供检测的种子数的百分比。
【详解】A.挑的种子是粒大饱满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测得发芽率会偏高,A错误。
B.在进行实验时,应随机抽取一定量的种子作样本,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数量太少了存在偶然性,B错误。
C.为使结果准确可随意抽取的100粒种子进行发芽率的测定,重复测定几次,确保准确性,C正确。
D.抽样检测时,样本大小要合适,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应选取100粒种子作为样本,10000粒种子太多不方便计数,D错误。
故选C。
25.D
【解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
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