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析出KNO3最多
C.使NaCl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20℃时,30gNaCl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7.5%【答案】C
【解析】A. 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指明温度,错误;B. 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析出KNO3最多,错误;C. 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D.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1.6g,故50g水最多能溶解15.8gNaCl,将30gNaCl加入到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4.0%,错误。

故选C。

点睛:考查学生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能力。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 .将℃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溶液质量不变
C.℃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
D.将℃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加水都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故溶液质量变小,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物质b的溶解度要更大,故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 a、b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B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恰好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b >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50g 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0ga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降低温度,a、b物质会析出晶体,c物质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50℃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 错误;
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4.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
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5.下面是四个实验相关的图象其中对应表示正确的是()
A.I是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ΚNO3溶液中加ΚNO3固体
B.Ⅱ是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 a OH溶液
C.Ⅲ是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
D.Ⅳ是实验室加热一定量的ΚM n O4制取O2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酸碱溶液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

A、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即图象的起点不能在0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混合物的总质量应不断的增加,故B错误;
C、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pH应逐渐增大且无限的接近7,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成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不再生成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
B.t2℃时,A、B、C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 l℃时,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
D.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A溶于水时吸热。

【答案】A
【解析】A、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由于A、B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所以都有晶体析出,但是A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而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无晶体析出而变成了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t2℃时,由于不知道A、B、C溶液是否饱和,无法确定质量分数是否一定相等,故错误;
C、t 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将A、B、C各10g放入50g水中,A不能完全溶解,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故错误;
D、t l℃时,A的溶解度为10g,即10gA物质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取12gA放入t1℃时的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了,说明A溶于水时放热,故错误。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7.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向l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蒸发溶液的方法获得较纯净的乙
D.t2℃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
【答案】D
【解析】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B.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t1℃甲的溶解度为60g,向l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搅拌后能形成饱和溶液;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时甲析出,而乙由于受温度影响较小,且量少,几乎不析出,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D. t2℃甲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减小,溶质因析出而减少,溶剂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减小。

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8.NaCl、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1.6 g
B.将10℃时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为了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可加热将其完全溶解后,再通过降温结晶、过滤来除之
D.50℃时,将50g KN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2.75g
【答案】D
【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1.6 g;
B. 将10℃时两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3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C. 为了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可加热将其完全溶解后,再通过降温结晶、过滤来除之;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而氯化钠的溶解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所以降温析出晶体几乎全是硝酸钾。

过滤得硝酸钾固体。

D. 50℃时,将50g KNO3加入50g水中,溶解硝酸钾42.75g,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2.75g;选D
9.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MgSO4的溶解度不是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
B、t1℃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如果两种溶液是饱和溶液,并且溶液质量相
等,则溶质质量一定相等,但题目未告知两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故B错误;
C、t2℃时,溶解度的含义是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g氯化镁,因此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镁的质量小于ag,故C错误;
D、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
C.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小;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0克/130克×100%,小于30%;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故选B.
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
11.由Mg(OH) 2和MgO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2%B.24%C.20%D.3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反应中,镁原子的总质量不变,即反应前镁的量=反应后硫酸镁中镁的量;由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混合物的质量,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再利用硫酸镁中镁的质量分数,求出硫酸镁的质量,而混合物与酸的质量之和为反应后溶液质量,最后可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0g×48%=4.8g,
则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4.8g÷×100%=24g,
而反应后溶液质量=10g+110g=120g,
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

故选C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能利用元素守恒的方法来计算溶质的质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不可盲目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溶质质量。

12.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内容关系合理的是( )
A.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B.向一定量锌粒中滴加稀硫酸
C.一定质量的固体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
D.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硝酸钾至溶液饱和
【答案】C
【解析】A、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应该等于7,不会小于7,错误;B、向一定量锌粒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与锌粒接触就会产生气体,错误;C、一定质量的固体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保持不变,正确;D、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硝酸钾至溶液饱和,当开始加入硝酸钾时,溶液的质量不为0,错误。

故选C。

点睛: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13.盐场晒盐后所得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KCl和MgSO4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都能析出晶体
C.t3℃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D.将t3℃时的KCl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B
【解析】A. t1℃时,质量不相等的KCl和MgSO4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不相等,错误;B. t2℃时,MgSO4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溶解度都变小,故都能析出晶体,正确;C. t3℃时,(100+a)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错误;D. 将t3℃时的KCl的饱和溶液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错误。

故选B。

点睛: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1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20℃时,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
D.t℃时,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B、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故错误;
C、20℃时,NaCl的溶解度的溶解度为36g,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氯化钠,故将
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故正确;
D、t℃时,NH4Cl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点睛: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
15.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100g水中加入120g固体,充分搅拌,在不同温度下存在①②③④四种状态.对这四种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状态①为不饱和溶液, 状态②③④均为饱和溶液
B.状态①降温至10℃,有110g晶体析出
C.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①>②>③>④
D.将状态②加水200g再降温至40℃可达到状态③
【答案】A
【解析】
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对应是该温度的不饱和溶液,①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为90℃该物质不饱和溶液,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正确;
B、1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此时100g水能溶解20g 溶质;状态①降温至10℃,有(120g-20g)=100g晶体析出,错误;
C、状态①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②③④在溶解度曲线上为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温
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
×100%,状态②的质量分数
=
120
100120
g
g g
+
×100%=54.5 %;状态③的质量分数=
65
10065
g
g g
+
×100%=39.3 %;状态④
的质量分数=
35
10035
g
g g
+
×100%=25.9 %;各状态的溶质质量分数:④=③>②>①;错
误;D、将状态②加水200g时,溶液中有水300g,溶质120g,再降温至40℃时,若可达到状态③,则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60g,错误。

故选A。

点睛: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
×100%。

16.如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
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B
【解析】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所以40℃时该物质的饱和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题干中没有说明该物质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该物质在水和酒精中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题干中没有说明该物质是否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无法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D、在0℃-40℃,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错误。

故选B。

17.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36˚C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量分数为60%C.若A中含少量的B杂质,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A D.18˚C时,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C. 根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A.由图可知,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故说法错误;
B. 36℃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600
1000
60100
g
g g

+
=37.5%。

故错误;
C. 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

正确;
D. 18℃时,A、B的溶解度相等,但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故错误。

18.下图中,图甲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乙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浑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
B.X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
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 杂质,可以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D.20℃时,将40gNaCl 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5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放热,X溶液变浑浊,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X是Ce2(SO4)3,硝酸铵固体中加入水温度降低,Y饱和溶液变浑浊,故Y可能是
NH4H2PO4,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NH4H2PO4、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H4H2P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故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 杂质,可以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g左右,故将40g氯化钠加入100g的水中,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小于2∶5,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9.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象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产生氧气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改变反应速率,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

【详解】
A、二氧化锰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但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产生氧气的质量,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产生氧气的质量相同,故A不正确;
B、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只要温度不变,溶解度就不变,所以恒温蒸发水分时,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不正确;
C、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硫酸,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锌产生氢气的质量多;金属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镁与稀硫酸反应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多,故C正确;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的总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有气体生成和放热反应的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 .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
C .t1℃时,100 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 g
D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
【答案】B
【解析】A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
B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 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 ,故正确;
C 、t 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130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 ,故错误;
D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130g g
×100%=23.1%,故错误。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无
2.无
3.无
4.无5.无6.无7.无8.无9.无10.无11.无12.无13.无14.无15.无16.无17.无18.无19.无20.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