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山东枣庄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山东枣庄中考专题历史中考模拟
1.选择题
第1题.
稀世珍宝四羊方尊的发现地是()
A: 宁乡
B: 澧县
C: 龙山
D: 慈利
【答案】'A'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第2题.
下图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答】观察图表可以得出皇权至高无上,故①以皇权为中心正确。

图中三公分工明确,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都由皇帝任免,故②‘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制正确。

根据丞相居中,且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推断丞相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故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正确。

地方事务由皇帝任命的郡守县令管辖,不直属三公,④错误。

故选B。

第3题.
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

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 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 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 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 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答案】A
【解答】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

秦汉时期的公文往来、私人书信以及典籍等都用简帛写成。

简用竹木制成,分量很重,不便阅读和搬运,因此,竹筒
(木筒)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故选A。

第4题.
南朝(梁)沈约在《宋书》所记江南之为国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贵族得到重用
B: 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地方将领势力强大
【答案】C
【解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较多,为躲避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但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带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第5题.
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郑和等人立碑写道: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驱除倭寇
B: 扩大政治影响
C: 寻找黄金
D: 传播中国文化
【答案】B
【解答】根据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擒获对明王朝不恭敬的藩王,剿灭侵略明王朝的蛮寇,即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政治影响,故选B;
郑和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出现倭寇,排除A;
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为了寻找黄金和传播中国文化,排除CD。

故选B。

第6题.
以下史实中,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
①康熙帝设置台湾府
②元世祖设置宣政院
③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
④元世祖设置澎湖巡检司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答】据所学知,元世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今台湾);1684年清朝康熙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①④。

第7题.
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这一具有侮辱性数额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条》
【答案】D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选项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选项A不符合题意;《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选项B 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选项C不符合题意。

第8题.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

下列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A: 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 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领导了南昌起义
D: 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曾经领导南昌起义。

1954年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还有很深远的影响。

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故选D。

第9题.
下图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解答】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中的双十二这个时间可判断它指的是西安事变。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故选B。

第10题.
如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
职务党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
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
0 3 27 0 2 9
无党派人士
A: 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 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答案】D
【解答】A.由材料可知共产党员占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大半职位,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表述正确,故A错误;
B.材料中广泛吸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表述正确,故B错误;
C.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既包括共产党,又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说明了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表述正确,故C错误;
D.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多党联合执政,而是中共一党执政。

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通过政治商协会议,参政议政,并不能成为执政党,表述错误,故D正确。

第11题.
毛泽东比喻说蒋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中间力量弱,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

为此中共做出的战略部署是()
A: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
B: 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粉碎敌人进攻
C: 粉碎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D: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答案】D
【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

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第12题.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的结论应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答案】B
【解答】
第13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 海南经济特区
B: 上海浦东新区
C: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D: 长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B
【解答】
第14题.
既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 五大发展理念
C: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 推进科技创新
【答案】A
【解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故选A。

第15题.
1970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在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
A: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B: 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C: 为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D: 是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答案】B
【解答】据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在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可知,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是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16题.
坐落于海河岸边的大悲禅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A: 基督教道教
B: 基督教犹太教
C: 伊斯兰教道教
D: 基督教伊斯兰教
【答案】D
【解答】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东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第17题.
《世界:一部历史》总结道:美洲是一个巨大的富源配置有土地、食物和矿藏,有富饶的劳动力配置机遇、有新市场和新产品。

西欧人获得这些资源的优先权,使他们可能创造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这主要说明()
A: 西欧客观上促进了美洲的发展
B: 美洲为西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C: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联系
D: 西欧开创了世界历史新纪元
【答案】B
【解答】由西欧人获得这些资源的优先权反映了西欧对美洲的侵略与掠夺,并未体现促进美洲的发展,故A错误;
由西欧人获得这些资源的优先权,使他们可能创造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可知,美洲为西欧经济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为西欧提供新的历史机遇,故B正确;
材料主要说明美洲为西欧经济发展提供的条件,并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错误;
西欧开创了世界历史新纪元与使他们可能创造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第18题.
18世纪发生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答】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9题.
下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部分目录,由此推断该单元的学习主题是()
第2课俄国的改革 (6)
第3课美国内战 (10)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4)
A: 走向近代
B: 工业革命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答】19世纪六十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著
名的有:俄国的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美国的内战等,这些革命或改革是资本主义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统
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

据《世界历史》第二册第一单元部分目录推断,该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C符合
题意;ABD项表格目录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C。

第20题.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

如图现象直接源于()
A: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 蒸汽机车的发明
C: 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 化学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答】题目给出的是一幅汽车尾气的图片,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装置的,这表明环境污染现象直接源于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故选A。

第21题.
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意大利投降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④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答案】D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德国突袭波兰是1939年9月1日,②意大利投降是在1943年9月,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④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

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

第22题.
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

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 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D: 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C
【解答】18世纪末19世纪初,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玻利瓦尔是众多英雄中的杰出代表,他率领起义军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夺走1000多万印度人的生命。

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据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推断,这体现了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第23题.
A国一商品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口到B国,很快打跨了B国同类商品,占领了市场。

这一行为违背的世贸规则是()
A: 非歧视原则
B: 透明度原则
C: 自由贸易原则
D: 公平竞争原则
【答案】D
【解答】D符合题意,A国一商品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口到B国,很快打跨了B国同类商品,占领了市场,这实际上是采用倾销的形式出口商品,是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这一行为违背的世贸规则是公平竞争原则;
ABC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D.
2.材料分析题
第24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加强交流,包容开放才能促进国家进步与发展。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佛法自西土,故海东未之有也。

天宝去,扬州僧始往倭国,经黑海、蛇山,其徒号为过海和尚。

——
(唐)李肇《唐国史补》
材料二宋朝时期,中国首次从事海上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的中间商,因而宋朝时期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国通史》
材料三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向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中国没有欺辱弱国,28年间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富政策来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往来,使得中国与亚非各国建立了友好联系。

——选编自《中国水运报》
材料四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的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顺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被打垮。

——【德】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过海和尚是谁?他在对外交往中有何贡献?这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中,宋代海上贸易发达得益于哪一项航海技术的发明?那时在港口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是哪一机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奉行共享太平之富政策,促进亚非友好联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天朝在对外交往上采取的保守政策是什么?这个政策对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5)综上所述材料,就国家对外开放或闭关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
(1)鉴真;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往来和佛教的传播;对外开放政策;
(2)指南针;市舶司。

(3)郑和下西洋。

(4)闭关锁国;
影响:①对抵御外国侵略起过一定自卫作用;②但是也使中国在世界上落后了。

(5)闭关锁国导致社会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

【解答】
(1)从材料中的倭国可以判断是鉴真;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我国北宋时期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市舶司是北宋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

(3)明朝时期,1405—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4)清朝末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也使近代中国落后于其他国家。

(5)我国历史事实证明,闭关锁国导致社会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

第25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 87.8%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 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五: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制定了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中的落后现象?这一计划的超额完成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创举是什么?
(3)在材料三这场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1978年小岗村的农民创造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何影响?
(5)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创举: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或影响: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

【解答】根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
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根据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 87.8%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 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这次改造的过程中出的创举是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材料和所学知,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开端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根据材料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小1978年小岗村的农民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实行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根据材料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变化是经济特区设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提出一带一路则侧重于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资金。

第26题.
综合探究题: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

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这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1937年10月26号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战斗中写下的遗书。

整整4天4夜的激战,谢晋元率部抵挡住了日军6次大规模的进攻,歼敌200余人。

他们的英勇阻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由于四行仓库紧邻公共租界,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舍生赴死、抗击外敌的壮举。

(1)谢晋元参加的是哪场中日会战?这场会战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子的家书:接何廷英同志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地到达了延安。

带着太北小鬼长途跋涉真是辛苦你了。

当你们离开时,首先担心你们通过封锁线的困难,更怕意外的遭遇。

今天安然到达了老家﹣﹣延安,我对你及太北在征途中的一切悬念当然也就冰释了…….幸不久即开始了北方局高干会议,开会人员极多,热闹了十多天,寂寞的生活也就少感觉了。

你们走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开展之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