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铜川市达标名校中考模拟(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陕西省铜川市达标名校中考模拟(三)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
1.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还于.旧都休祲降于.天
B.可以.一战皆以.美于徐公
C.弗之.怠公将鼓之.
D.此殆天所以
..资将军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默契.(qì)窥.伺(kūi)嫉.(jì)妒鲜.(xiān)为人知
B.怪诞.(dàn )箴.(zhèn)言.沉.(chēng)醉.风雪载.(zài)途
C.造型.(xínɡ)伎俩.(liǎnɡ)校.(jiào)补妄.(wànɡ)下断语
D.阔绰.(chuò)猝(zú)然豢(juàn)养回环曲.(qǔ )折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
4.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选项是()
语文是田园诗,fù()予师生诗意人生;语文是高山流水,在文化领域中寻mì()知音;语文是陈年佳酿,打开它沁人心脾();语文是河是海,让莘莘()学子扬起理想之帆。
A.赋觅pí shēn B.付觅pí shēng
C.赋谧pì shēn D.赋觅pī shēng
5.默写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其二)》)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水何澹澹,____________。
(《观沧海》)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
(《爱莲说》)浮光跃金,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6.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水浒传》②《骆驼祥子》《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三次离开取经团队,请说一下孙悟空第二次离开团队的情节。
二、阅读
7.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①索地于魏桓子②,魏桓子弗予。
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
”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
君予之地,知伯必憍③。
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
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
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④,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
”乃与之万家之邑一。
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
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选自《战国策·魏策》①知伯,即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
②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
③憍,骄傲。
④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您为什么放弃让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做法。
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___________) (2)以骄.知伯(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3.知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角度加以分析)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①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鸣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返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賙①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③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字的意思。
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以牛自归.厚遗.以遺之
(4)争负.其柩以还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人不知而.不愠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策之不以.其道
D.当为.连公行丧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翻译下面句子。
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4.文章第②段记述了连处士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从中看出“连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郑人爱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列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
鱼新脱网罟①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
逾旦,鳍尾始摇。
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③,复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
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
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①罟(gǔ):捕鱼的网。
②喁(yóng):鱼口向上,露出水面。
③糁(sǎn)麦而食:喂食饭粒和麦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得鱼即生.之________(2)郑人掬而观.之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郑人开始后悔不应该听取有些人的话
B.郑人才开始后悔没有听取那个劝告人的话
C.郑人开始后悔不用或不听别人的话
D.郑人才悔恨听有些人的话是错误的
3.郑人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磷败以死”的结局?作者借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是什么?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坛乡情煨酒①
①立冬一过,日头粘嗒嗒的,村坊里家家开始做酒,准备过年。
②几桶山泉浸好的糯米搓洗干净,倾于竹箕沥水,倒入灶堂大瓤火蒸。
旺火架起,糯香满屋,细伢子们的猫嘴立刻被糯香吸了过去。
开甑②了;氤氲雾气里,糯润的饭粒晶莹可见。
母亲微笑着,两手冷水里轻沾一下,挖一勺饭入手,嘴里哧哧有声,轻巧掂梆几下,賬眨眼问,变戏法般,一个个热气弥漫清香玲现的小糯饭团就出来了,我们得奖般争先恐后捧了去,大口大口享用,觉得世上最美味的东西莫过如此。
③随后母亲将大甑一抱而起,端到天井沿酒架上,用勺舀山泉往甑中一瓢瓢淋下去,直到糯饭不再烫手,洒上酒药水,拌匀,装进大酒坛,将酒饭挖一小穴,成酒窝,對封扎坛口,放到暗厢房里,用稻草或棉絮包捆好坛肚。
几天功夫,酒香便一
阵一阵溢出。
④三天后的酒叫三朝酒。
揭开酒封,窝穴里酒液凊洌如泉,家里称作酒娘,而酒饭,却已然化成了眯眯的酒糟。
这时酒糟甜美,酒娘甜厚,蘸在手上粘乎乎的,都好吃得很,不会酒的人往往喜欢。
⑤那时日子简陋,嘴啃荒的我便天天想肴那大缸酒娘。
一天中午父母还在田里,哥哥领着弟妹更玩得不见影子,灶里没个火星子,我肚饥得很,便操了家伙跑进厢房;在酒坛里狠狠挖一粗瓷大碗,连酒糟带酒娘,美滋滋地唆了个痛快。
不料过了片刻,便觉屋顶零零打转,四周像井水一浮一晃的,脚下怎么也踩不着底……等父母回来,我早已醉成一摊烂泥。
父母虽没有贵骂,但从此,我晓得了酒娘的厉窖,再也不敢贪吃。
⑥一个月后,酒娘汩泪出齐。
冬至那天,将山泉烧开,凉透,兑入酒中,从此封坛藏冬。
⑦一阵阵爆竹声中,迎来了我们盼了一年的美餐——年夜饭。
全家团坐,如豆的灯下,母亲眯笑着将滚烫的水酒从灶上提来,一碗一碗筛满……澄黄、温烈甘醇,逞上好水酒!父亲稳坐桌前,轻轻端起一碗热酒,含笑环视我们,将一年的艰辛和希望一散而尽。
⑧初一打早,家家蒸好各色腊味,满满装上九龙盘,端出烫皮果子,再烫上几锡壶水酒,等着叔伯兄弟登门拜年时拣茶食。
说是茶食,其实是食酒。
主人一次地筛,客人一碗碗地喝。
喝得脖子有点粗时,男子佬们开始划拳,声音在屋子里炸开来;田坂里的春天嘤嘤一片笑了,酒香和着瑞气飞满油莱花。
⑨正月,水酒的高潮在耍龙灯的夜晡③。
母亲打早就在灶房得零零转,要招待舞龙灯的宗亲吃饭呢!水酒要大壶大壶
....烫
足,鸡鸭鱼肉要大盘大盘煮得饱满,薏元米果要满碗炒得金黄油亮,各色腊味要切得一碟一碟
....厚薄匀整……龙灯远远进
村了!最后在我们屋场宗厅里停住。
男子佬纷纷上前邀请耍龙灯的宗亲家里喝酒吃饭,握手抱豢,数烟递突,恭蓦发财,欢言笑语,好生热闹。
⑩几小时后,锣鼓唢吶重新炸响,要龙灯了!村人陆续重新聚拢,耍人早已个个喝得天南地北、脚下腾云。
坪上摆开架势,借着酒劲,鼓声擂起来,唢呐吹起来头跃起来,龙身腾起来,龙尾摆起来……爆竹飞鸣,火花呼啸,人声鼎沸,整个村子便在酒的醉意中奔腾、飞舞、摇晃。
⑪家乡人办喜事称“作酒”,做寿、嫁娶、过火(迁新屋)、婴儿满月都会有水酒,可见水酒的主角地位。
记得我嫁那天,母亲起个大早,将暗屋里的水酒一坛一坛搬出,坛口一一扎上荷叶,哗哗倒上几大筐秕谷和木梓壳,埋住坛身,再往壳堆里埋进炭火,不一会,青烟袅袅,梓香飘荡……这便是煨水酒了!当昼,亲戚朋友、舅爷老表、家庭子叔到齐,厅厦房间坪上处处坐满了欢声笑语。
水酒煨熟,扯开荷叶,一壶一壶水酒提上桌子,酒香霎时飞满村坊……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次很多男子佬喝得扶墙靠壁,几天功夫才从床上爬起。
如今,我偶尔回去,遇见那些男子佬,他们还拍脑门:“哎呀——你这细伢子都这般高了!嫁你的时候,酒太好了,又香又雄又上口,后劲大着哩!把我害苦了。
⑫是啊,家乡的水酒莫不如此,又香又雄又上口,后劲却大着哩!这酒劲,可是接了天地之气,用一坛坛乡情,加上炭火,天长日久煨出来的。
可是,我的家乡在水酒里,水酒的家乡去了哪呢?如今,那些村子已嫁到城市,水酒又嫁到哪去了?
(文/简心,有删改)
注释:①煨:音wēi。
②甑(zèng):蒸食物用的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
③夜晡(bū):晚上。
1.本文围绕家乡的酒,除了写母亲酿酒的过程,还写了哪些事?请概括出其中四件。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3.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第⑫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5.请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简介“三朝酒”的酿制过程。
(不超出所给字格)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换票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
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
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
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
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
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
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
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
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小说为什么以“换票”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成功者:__________拾破烂者:__________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5.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三、应用
12.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六合悠久的地域文化,九(1)班开展了“千年棠邑的前世今生”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下面是主持人小莉撰写的开幕词(节选),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一处老地名,承载.(A)着一种文化积淀;一处老地名,铭记着一段如烟往事。
历经千年风雨,许多六合的地名被lào(B)下深刻的时代印记,沿用至今。
寻访这些新老地名,便可窥.(C)见六合发展的历史轨迹,感受六合悠远深厚的文化底yùn(D)。
因为那些事、那些人、那段历史、那首民歌“茉莉花”,成就了一街一巷、一城一池的名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今的滁河两岸,自然风光优美,现代气息浓厚,六合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真可谓是“新集新篁日新月异,龙袍龙池鱼跃龙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A.____ B.____ C._____ D._____
(2)文中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____改为____。
(3)根据同学的建议,小莉将主持词中对联的下联稍作了修改,变为“龙袍龙池虎跃龙腾”,请简述理由。
2.小棠和小雄两位同学就六合地名进行了寻访、整理和研究,下面是他们准备汇报交流的材料,请你帮忙修改完善。
(1)小雄忘记给第一个小专题命名了,专题的名称可拟为:__________________。
(2)小棠在“一个地名一张名片”中第_____句话表述不当,应改为________。
(3)在“一个地名一道风景”中,根据小棠的描述,请帮小雄完成介绍词。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小到大,你一定听到过很多种呼唤。
妈妈的呼喚,蕴藏真情;老师的呼喚,饱含期待;自然的呼唤,充滿神奇;时代的呼唤,彰显责任……
请以“记忆里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为了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小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D
【解析】
D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
都是“……的原因”之意。
A前者介词“到”,后者介词“从”。
B前者“凭借”,后者“认为”。
C前者代词,前置宾语;后者音节助词。
2、C
【解析】
C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A 嫉(jí)妒,窥伺(kuī),鲜(xiǎn)为人知。
B箴(zhēn)言,沉(chén)醉。
D 猝(cù)然,豢(huàn)养,回环曲(qū)折。
3、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C: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培养”。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A
【解析】
赋予(fù yǔ)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寻觅(xún mì)寻找。
沁人心脾,qìn rén xīn pí,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香味让人感到适宜。
莘莘学子: (shēn shēn xué zǐ) 指众多的学生。
故选A。
5、(1)艨艟巨舰一毛轻(2)万籁此俱寂(3)山岛竦峙(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皓月千里静影沉璧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
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注意“艨艟、籁、竦峙、淤泥、濯、涟、皓”字的书写。
6、(1)①示例:高俅诬林冲行刺,把林冲发配沧州。
又买通解差董超、薛霸在途中加害。
鲁智深唯恐其途中有失,暗地跟踪,至野猪林,解差正欲谋害林冲时,鲁智深挺身而出,救林冲脱险,并一直送到了沧州。
②示例: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不敢回家,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
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
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了。
(2)示例:师徒四人路经白虎岭时,孙悟空打死了先后化作一家三口的白骨精。
猪八戒搬弄口舌,唐僧误以为孙行者滥杀无辜,念紧箍咒惩罚悟空,最后写了贬书,将他赶回了花果山。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图一描绘的是《水浒传》中林冲发配沧州的故事——林冲误入白虎堂,高俅诬林冲行刺,把林冲发配沧州。
又买通解差董超、薛霸在途中加害。
花和尚鲁智深唯恐林冲在途中受到伤害,暗地跟随,至野猪林,解差正欲谋害林冲时,鲁智深挺身而出,救林冲脱险,并一直送到了沧州。
图二描绘的是《骆驼祥子》被孙侦探骗祥子买车钱的故事——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不敢回家,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
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
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了。
(2)根据《西游记》的相关情节概括作答。
孙悟空离开师父唐僧有三次:第一次是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责怪悟空杀生,孙悟空于是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
后来孙悟空去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又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到了唐僧身边。
刚好这时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
第二次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埋怨他滥杀无辜,孙悟空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宝象国唐僧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假悟空冒充真悟空,被唐僧误会,赶走了孙悟空;后来真假悟空在一起打了起来,被如来佛祖分了出来,孙悟空又回到了师傅身边。
据此可作答。
二、阅读
7、1.仅,只使……骄傲
2.(1)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
(2)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
3.魏桓子的角度:听取属下意见,采用了正确有效的军事策略;知伯的角度:骄傲轻敌;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独:仅,只。
词类活用词,骄:使……骄傲。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
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重点词语有:索:索取。
厌:满足。
姑:暂且。
辅:帮助。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注意题干要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角度解答,魏桓子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消灭了骄狂膨胀的知伯。
知伯因为狂妄自大,必然招致众怨,引起众怒。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给。
任章问他道:“为什么不给他呢”桓子说:“无缘无故来索要土地,所
以不给。
”任章说:“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
假使你把土地给了他,知伯必定越发骄横。
一骄横就会轻敌,邻国害怕就自然会相互团结。
用相互团结的军队来防御对付轻敌的国家。
知伯肯定活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
'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知伯越来越骄横。
您怎么能放弃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机会,却偏偏让我国成为知伯的攻击对象呢”魏桓子:“好吧。
”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知伯。
知伯很高兴,于是就又向赵国索取蔡、皋狼等地,赵国不答应,知伯就围攻晋阳。
这时韩魏从国外反击,赵氏从国内接应,知伯于是很快就灭亡了。
8、1.(1)遗憾。
(2)归还。
(3)赠送。
(4)背。
2.B
3.(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2)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4.写了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
从中看出连处士是一个孝以侍亲、乐善好施、宽以待人。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恨.”,遗憾;“遗.”,赠送。
2.A项的“于”解释为:在/向; B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C项的“以”解释为:因为 /按照;D项的“为”解释为:给/被。
故选B。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躬”亲身;“言”,说;“卒”,去世;“归”,送回。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分析即可。
结合“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概括得出:照顾父亲而不仕,从中看出连处士是一个孝以侍亲的人;结合“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
” 概括得出:资助乡亲度灾年,从中看出连处士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结合“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
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
”概括得出:原谅窃牛者。
从中看出连处士是一个宽以待人的人。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
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
说:“做人像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