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11
2023年第11期(总第1441期)
N o .11,2023S e r i a lN o .144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H E I L O N G J I A N G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引发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迫切需求,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几乎都开展了相关的评价活动,并相继研制出了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已将国际化作为一项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出要建设国际知名大学或世界一流大学,这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各高校的国际化程度、发展水平与工作绩效进行有效评价。

相较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我国大陆地区的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界、学术界开始关注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价工作,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自2017年起,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于每年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涵盖国际化战略、组织与管理、教师、学生、学科与课程、涉外办学、学术合作与交流、人文交流与特色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

希望通过此项调查,深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观测各个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办学,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

从地域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也发布了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官方指标体系。

江苏省2013年发布的《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和2016年修订印发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中,就把“教育开放度”作为8个一级指标之一进行监测和评估,二级指标“国际化水平”是其中一个观测点,包括“高校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和学生比例”“各类来江苏留学人员数”等三级指标,主要反映高校师生“走出去”情况和学校招收留学生情况。

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现状和国际化发展水平,构建一套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以此丰富高等教育国际化分类评价理论体系,促进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建设和评价工作。

一、研究现状(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实践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并被广泛采用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5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 )下属的高等教育机构管理委员会(I M H E )研制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美国教育理事会(A C E )下属的国际化和全球参与中心(C I G E )研制的全面国际化模型指标体系;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A U -Q A )下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 E Q S A )制定的国际化主题审核指标体系;日本学术振兴会(J S P S )收稿日期:2022-12-01作者简介:李健(1982—),男,安徽临泉人,南京工程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外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2022年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专项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22-055);南京工程学院2022年度党建与思政教育专项研究重点课题“工科院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S K L A 202209);南京工程学院2022年度智库研究一般项目“应用型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与应用”(Z K Y J B 202210)摘要: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现状和发展水平,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此类高校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国际化工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评价指标包含办学理念的国际化、人员构成的国际化、办学运行的国际化、办学条件的国际化和办学影响的国际化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国际化战略规划、国际化工作的组织保障、教师的国际化、学生的国际化、教学的国际化、科研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硬件条件的国际化、软件环境的国际化、学校层面的国际化影响和师生层面的国际化影响等13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

关键词: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图分类号:G 6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11-0022-04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李健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教育时论2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1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构建的大学国际化战略评审指标体系;日本大学评价和学位授予机构(N I A D -U E )开展的院校可选式评估:教育国际化指标体系。

虽然这些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在核心指标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涵盖了组织机构与管理、政策与战略、课程与教学、教师与职员、学生流动、合作伙伴与联盟等核心评价内容。

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陆地区的大学国际化评价工作和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借鉴国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国内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构建了各自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西南交通大学下属的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该中心自2013年起每年发布大学国际化排行榜。

此外,还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研发的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研制的中国大学国际化调研指标评估体系,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还不是十分成熟,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不断修订和逐步完善。

(二)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从研究文献来看,国内有关高等教育(大学)国际化评价的研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相关研究可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针对所有高校总体评价指标的构建研究[1-3];第二种是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的评价指标研究,如针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高职院校的国际化评价研究[4];第三种是针对某一个区域(国家、省份)范围内或国内外某一个大学的案例研究,如针对云南省高校的国际化评价研究、对泰国清迈大学的国际化评价研究等[5-6];第四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主题进行的研究,如研究生国际化能力评价研究、高校辅导员国际化水平评价研究、高校科研国际化能力评价研究、中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等[7-8]。

虽然国内高等教育界已经逐渐认识到开展大学国际化评价工作、研究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国际化评价的实践和研究的关注度都在增加,但是相关研究仍需加强。

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文献多为有关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的总体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单一,多为大而全的研究,虽然出现了针对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是结合其他不同类型大学特点进行的分类研究仍显不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现状和办学特色,笔者尝试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此类高校开展国际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不仅可以借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进行有效评估,找出存在差距和努力方向,而且可以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引导此类高校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国际化工作,逐步提升国际化水平,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特点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引导高校更好服务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化的需求。

然而,由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与“双一流”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定位不同,对于国际化的认识和采取的工作举措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双一流”高校的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优越、办学实力雄厚,大多将国际化列为发展目标之一,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把国际化视为提升办学水平的手段之一,希望借此实现弯道超车。

具体而言,前者的办学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培养相关领域中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进而在全球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参与国际教育竞争甚至引领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

后者的办学定位则是面向地方,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往往只是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手段而已。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一套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际化建设中明确奋斗目标,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国际化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化工作的系统性与普遍性,设立的指标必须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普遍的评价意义,能够全面反映出各个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

二是要充分发挥评价指标体系在国际化工作中的引领性和指导性,尽量满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需求,更好地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三是要充分考虑到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简化评价程序,做到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需要合理吸取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研究成果,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实践,参考国内“双一流”高校国际化评价做法;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发展阶段和国际化发展水平。

本文在梳理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分析国内外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总体评价原则和指标观测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针对此类高校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评价指标归纳整理为办学理念的国际化、人员构成的国际化、办学运行的国际化、办学条件的国际化和办学影响的国际化等5个一级指标,其中包含了13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

1.办学理念的国际化。

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包括国际化战略规划和国际化工作的组织保障2个二级指标。

具体来说,需要依照学校是否有明确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及规划,是否有支持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是否有学校层面的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是否有独立设置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或类似职能部门等具体指标来进行评价。

2.人员构成的国际化。

人员构成的国际化包括教师的国际化和学生的国际化2个二级指标。

教师的国际化可以从5个观测点进行评价,学生的国际化可以从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两个维度进行考察(详见表1)。

3.办学运行的国际化。

办学运行的国际化是学校国际化
建设和评价的核心指标,包括教学的国际化、科研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11
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5个二级指标。

教学的国际化体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之中,具体观测点包括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数量、入选省级及以上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特色专业的数量、开设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的课程门数、与境外高校互认学分的课程门数、入选省级及以上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的数量、使用境外高校原版教材的课程门数、教师编写(主编或参编)的英文教材数量。

科研的国际化体现在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之中,具体观测点包括教师在境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在S C I 、E I 、S S C 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含中外教师联合发表的论文)、在海外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数量、被海外专利机构授权的专利数量、与海外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数量(含教师独立承担的境外科研项目)、与海外机构合作开展的科研项目经费(含教师独立承担的境外科研项目)、参与国际联合科研项目的教师人数、与海外机构合作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基地、平台、研究中心)的数量、入选省级及以上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重点项目的数量。

管理的国际化主要是考察以下五个方面,即学校和二级院系在国际化工作中是否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学校对于二级院系的国际化工作是否有明确的分类指标、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有境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管理人员人数;学校为党政管理人员提供出国培训或考察交流的人次;学校为党政管理人员提供国际化研究的课题数量和经费。

此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境外办学也是衡量一个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主要是看学校与境高校合作举办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数量、与境高校合作设立举办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数量、与境高校合作开展的学分互认以及学位互授联授的项目数量,以及就读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在校学生人数。

境外办学方面主要考察学校是否通过设立分校等形式在境外开展办表1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接下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2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3.1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学,是否与境外高校联合开办孔子学院,是否与境外高校或机构合作开设汉语课程或专业课程。

4.办学条件的国际化。

办学条件的国际化包括硬件条件的国际化和软件环境的国际化2个二级指标。

硬件条件要看学校图书馆藏的外文图书和期刊数量,订购的外文数据库以及外文电子图书和期刊数量,是否建有专门的外国专家公寓和留学生公寓。

软件环境要看学校和二级院系是否建有英文网站并定期更新,学校是否有明确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各类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并提供经费支持,是否定期为师生提供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政策宣讲和业务指导。

5.办学影响的国际化。

办学影响的国际化主要是考察学校的办学声誉,包括学校整体层面的美誉度和师生个人层面的影响力2个二级指标。

具体来说,学校层面的影响力包括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境外高校或机构的数量;主办或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比赛、国际交流活动的次数;学校加入高水平中外大学联盟(校群平台)的数量;入选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计划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数量及经费;入选科技部外国专家局引
智计划的引智项目数量及引进人数;学校获得各类国际奖项的数量;学校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中的位次;学校授予境外知名人士名誉头衔的人数;来自境外的学校网站访问量或点击率;其他具有学校特色的国际化项目或活动。

师生层面的影响力包括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报告或特邀报告的人数;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的人数;担任国际学术刊物编委的人数;出境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学术交流、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国际比赛、人文交流、志愿服务、科研项目的学生人数。

三、结语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国际化发展阶段,构建一套针对此类高校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意在细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希望可以用来指导应用型高校科学开展国际化评价工作,有效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研究成果可以作为高校国际化建设和评价工作的决策参考,以供高校国际化业务管理部门开展评估和考核之用。

参考文献:[1]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王鲜萍.大学国际化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3).[3]农春仕.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2).[4]王素斌.中国双一流大学国际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8.[5]刘亚琴.山西省普通高校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6.[6]周银燕.云南省高校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云南大学,2017.[7]王位.全球六种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及启示[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4).[8]但妮.中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4.(接上表
)5.
办学影响的国际化 5.1学校层面
[责任编辑包玉红]25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