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4.1人口与人种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本章概述
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
1. 把人口当作研究客体来探讨其本身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影响,如人口的数量和增长,人口的分布;
2. 研究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后果及解决途径;
3. 了解人口构成方面的知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特征的重要内容,如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 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
3. 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初步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4. 能够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5. 能够正确认识人口问题以及各国相应的人口政策。
6. 能够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世界人口的增长。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 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
3.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点
1. 能够运用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
2. 能够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
1987年7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本报7月11日电7月11日上午8时35分,从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彼特洛瓦医院的产房里传出了今天第一声婴儿啼哭的声音,南斯拉夫一个新
的公民,世界上第五十亿个人终于诞生在地球上。
199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据新华社10月12日电波黑时间12日凌晨零时02分,一名3.6千克重的男婴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诞生,成为地球上的第六十亿位居民。
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的总数达到了70亿。
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亿用了12年,从60亿增加到70亿用了也是12年。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今天学习“世界人口的增长”。
二、新课教学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71、72页“活动1”,结合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思考下列问题:世界人口已经达到多少亿?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分别用多少年?这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特点?
从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逐渐加快?(人口曲线的坡度越来越陡。
)
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现在,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高达8 000万,相当于一个德国的人口。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明晰: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0、71页内容,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1页内容,让学生思考:世界各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否相同?
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个别国家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4.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4.2,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
亚洲1.1%,非洲2.3%,拉丁美洲1.1%。
(2)读出北美和欧洲的人口增长率。
北美1.0%,欧洲0.1%。
(3)北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为什么人口增长率却比欧洲高很多?
人口增长率除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外,还受人口迁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北美是世界上重要的人口迁入地,因此人口增长率比欧洲高很多。
三、课堂小结
1. 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 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 初步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
1. 世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
2.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各国是不一样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那么世界人口在分布上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 人口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归纳人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
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其计算公式是:
人口密度=某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3页和图4.4,思考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200人以上。
人口稀疏区:非洲撒哈拉沙漠、大洋州西部沙漠地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等。
(2)对照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填写下表:
地区年平均气
温/℃
年降水
量/毫米
地形类型
或地表特点
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10~20 >1 000 平原亚洲南部>20 >1 000 平原欧洲0~10 500~1
000
平原北美洲东部10~20 >500 平原
人口稀疏
撒哈拉大沙漠><200 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地区
10~20 <200 沙漠亚马孙平原>20 >2 000 平原
洋沿岸地区
青藏高原<-10 <1 000 高原(3)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原因。
①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原因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自然条件:都分布在中低纬度,气候较为适宜;都在平原地区,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
②世界人口稀疏区的原因分析:
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密,气候湿热;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南极洲更是无定居人口的地区;沙漠地区极度干旱;高原、山区地势高峻。
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少。
3. 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73页“活动”。
三、课堂小结
1. 人口密度;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 能够正确认识人口问题以及各国相应的人口政策。
3 能够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
1.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 掌握人种特征,培养学生准确辨识各人种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种族观,各种族之间一律平等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分苹果引入。
现有2个苹果,一个要平分给2个同学,每人可分一半;一个要平分给6个同学,每人只能分得1/6,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所得苹果多少的不同呢?
(承转)人的多少导致了所得苹果的多少(人口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界的人口问题。
二、新课教学
1. 人口问题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辩证地理解“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但能作为生产者的时段却是有限的,一般是成年以后到退休前可以视为生产者。
基于对“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认识,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太多或太
少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教师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问题”。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的图片、资料等,以扩展学生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通过讨论,深化学生的认识。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停止增长,或者人口不断减少,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全面认识不同类型的人口问题。
例如,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等。
(4)对策(各国的人口政策)
印度采取经济奖励控制人口的增长;
法国给鼓励生育,给多子女家庭发放补贴。
(5)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科书第74页的“活动”。
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抽签决定各组的立场进行辩论。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讨论,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最后的结论朝着人口要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方向引导。
2. 不同的人种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图4.6,从肤色、眼色、发色、发型、头型等方面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2)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76页的“活动”。
结合图4.7“世界人种的分布”,说出三大人种的分布,完成表格。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非洲北部、欧洲、亚洲西部、大洋州东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东南部
黄种
人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
人
非洲南部、大洋州西北部
(3)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使学生了解现今世界三大人种“大范围的集中分布”与“小范围的零星分布”这种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的一些原因。
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欧洲的一些殖民者,用廉价纺织品、铜器、猎枪等工业品,向当地酋长换取奴隶,或大肆搜捕非洲黑人,运往西印度群岛或美洲其他地方,高价卖给那里的矿山主和种植园主,再把换取到的棉花、烟草等廉价原料运回欧洲;然后又把这些原料加工成工业品,运往非洲换取奴隶。
这种在大西洋上进行的罪恶的循环贸易,被后人称之为“三角贸易”。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三自然段。
教师可适当补充不同人种共同创造人类文明的实例,使学生确立“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的观念。
三、课堂小结
1. 人口问题。
2. 不同的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