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性
不彻底性
机 械 唯 物 主 义
形而上学性
直观性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对旧唯物主义进行了扬弃,把唯物主义世界 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建立 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并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立
了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与世界 的关系看
哲学的功能
• 哲学是人们的基本思维方式
• 哲学铸造和凝聚民族精神
• 哲学对人的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哲学使人养成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基本问题
•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无非两大类:物质现象和意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人类思想的批判性的 反思活动、理性的创造活动。 它要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 力和批判力,冲击人类思维中 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推 进人们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 和创造精神。对哲学自身的追 问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前提。
1.哲学是“爱智”之学
• 哲学一词源于希腊文
根本观点和看法。世界观人皆有之,但是并不
是人人的世界观都是哲学。
•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
界观的理论形态。
3.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功能
从哲学与各 门具体科学 比较中看
哲学以世界的本质、普遍规 律、法则、秩序为自己的研 究对象;具体科学以世界的 某个领域、层次、方面的事 物和问题为研究对象。 哲学从总体上和变化中把握 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其知识 形态来说,哲学作为人类精 神的灵魂,具有深刻的思想 性和崇高的理性性。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或几种“原初物 质”(始基),世界万物由它变化而来, 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如中国 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 认为一切来源于火,以及德谟克里特的 “原子论”等。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 物质性的正确立场,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 内涵,但缺乏科学论证,充满了模糊而有 朴素的猜想。
“philosophia”,由philem (追 求)和sophia(智慧)合成,意思 是“爱智慧”。中国古代汉语中 “哲”也被界说为“智”的意思。
“爱智慧”则意味着人们对真、善、
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因此,哲学 也被理解为“智慧之学”。
2.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 冲破了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 了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出 现了以培根、霍布斯、洛克、狄德罗等 唯物主义者,他们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 教神学方面达到了相等程度,成为资产 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在反对唯心主义 和宗教神学方面达到了资产阶级所能达 到的最高点。但其缺陷是:(1)机械性, 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用机械 力学原理结实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2)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 界,在研究方法上处于“收集资料”阶 段;(3)直观性,直观的反映论;(4) 不彻底性,即“半截子唯物主义。”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 哲学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学说,它离不开一定的时代经济、政 治和文化,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
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1.哲学的时代性
黑格尔说“哲学并不站在它的时代以外,它就是对它的时代的实质的认 识”。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 思想中的它的时代。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这一论断,认为“任何真正的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时代性的表现有三: •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首先表现为时代创造哲学,时代是哲学产生和发展 的沃土。哲学是以理论的方式 解答时代向人们提出的问题。 • 哲学的时代性也表现在全部哲学都依赖于各自的时代,但是其中真正 的哲学则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复杂多样,人们对时代各种问题的 态度与看法也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哲学,有时代的精华,也有糟粕, 但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 哲学的时代性还表现在任何哲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 化不断改变其理论形式和内容。
把某种超现实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
精神”和原则看作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 本体,而整个世界都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如中国古代朱熹的“理”,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其错误就是把人类的意识 和精神绝对化、客观化和神秘化,看成是先于人类和 物质世界的存在。
第一章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哲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 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变革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2)主观唯心主义
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存在,
当作第一性的、决定性的东西,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 的感觉、观念和意志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如 陆九渊的“吾新便是宇宙”,王守仁的“心外无物”,贝 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等。其错误就是夸大个人意识 的作用,把客观世界看作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存在的同一性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
存在的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
派别,他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 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使用,除此 之外这两个术语没有任何别的意思。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其发展中,各自
经历了不同的理论形态。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识现象。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就是对这两类 现象的一般概括,哲学从总体上研究世界以及人 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因此,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 回避,并且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的重大问题。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实践中, 哲学的功能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智慧 地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因此,无法回避。
•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
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 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 谁决定谁, 也即何者第 一性,何者 第二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第二方面
可知论:肯定思维与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