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读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有感
咸丰县第二民族实验小学:蒲甜金秋;我迎来了教学生涯中的又一个挑战——教学一年级。

在我心目中;一年级的老师必须要有强大的“四心”:耐心、爱心、细心、责任心。

对于老教学高年级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时时面对天真无邪的小孩;要倾尽比高年级学生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而且还要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很重;也感到一丝丝迷茫;怎么做才能把这些孩子引上路?直到有一次和朋友的一次谈话中;他给我推荐了薛瑞萍老师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才让我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

这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走向平和;主要是作者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教学一年级的点点滴滴;总结自己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第二部分:请跟我来;这一部分是作者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作者用书信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在校表现及希望家长在家对孩子所作的要求;作者引用古语“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告诉一年级的老师及家长:静心——静气;对刚走进学校接受正规教学的孩子的成长发展非常重要;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成长。

爱吵爱闹是孩子的天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静气;是父母和教师的共同责任;父母老师要做到的是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尽量平和地与孩子说话;才能成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部分:第
一度春夏;是作者对一年级教学过程的总结。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把薛老师的好点子和教学经验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从自己做起;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纪律
刚开始进入一年级课堂;孩子们像池塘里的青蛙;有事无事呱呱叫。

用了常用的几招:比一比;看谁不说话;坐得好;表扬一个坐的最好的或是准备小花和小星星奖励……都只能管几分钟;不能从根本上养成孩子课堂“静”的习惯;常常是我在上面声嘶力竭;孩子在下面照说不误;课下和同事们交流;都是这样;渐渐我也觉得这可能是一年级孩子的“通病”——爱闹。

只到我看见了薛老师的日记中:“低年级的孩子入学;最要紧的是让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而小红花、小星星等奖励只能让他们闹上加闹”获得启示;想想也确实如此;为什么孩子们得了奖励还是不能静下来?因为;得了红花的;自然高兴;孩子的天性是炫耀;没有的;会很沮丧;没有动力;所以不能达到好的课堂及作业效果。

记得古人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低年级的孩子;上课表现也好;写字也好;只要孩子尽力了;就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早给他们根据表现或是作业情况判高低呢?这么早的引入竞争意识不如即时的口头给予表扬或是批评;这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

那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引导孩子养成好的课堂纪律及学习习惯呢?薛老师的方法是:“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静’;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

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

于是我把这个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这种和风细雨似的影响
下;过了一段时间;课堂秩序几乎没有特地组织教学;看黑板读字和字母的时候;我的目光闪电般扫视每个角落;发现分心的;疾步走过去;告诉他看黑板;也不大声呵斥;做到自己先不制造噪音;以静传达静;以静滋养静;柔和地对孩子说话;在这样有意识地反复强调;尽早让他们懂得静是好的;从而从根本上养成他们“注意看”、“用心听”、“认真写”的好习惯;也减轻了教学负担。

二、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才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们班一共有学生60人;其中大部分是孩子父母自己带;一小部分孩子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还有2个女孩是放在留守儿童中心寄养。

我感觉到;对于老师对孩子回家后的要求;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配合;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基本没有能力跟上。

而这就是优异、良好、及格拉开距离的原因。

长此下去;部分学生差距会越来越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就是薛老师的阐述的观点:“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想来也是;教师只能在学校完成分内的事;尽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针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反应给家长;为家长指出努力方向;让家长在家及时辅导和教育孩子;达到家校合一的教育效果。

三、不断充实自己;补充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从薛老师的日记中;我感受到作者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间断地读书;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我认为;这是薛老师的成功要素之一;读书才是教师提高的
必走的途径;正如陆游所说;学诗“功夫在诗外”一样;教学其实也是要靠大量摄取相关知识;不断补充文化修养才能胜任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保持教师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

所以我们所有教师都要做到不断充实自己;补充自己的文化修养;为自己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本书中;总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学生的影子、家长的影子;却也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差距。

比如面对孩子们如脱僵野马般野性难驯时的浮躁:面对屡次说服教育仍陋习不改时的不冷静……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向薛老师学习;走向——“心平气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