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抽样计划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一、引言。
抽样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调查研究、质量控制、市场调研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抽样计划是指在进行抽样前,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抽样的目的、方法、样本量、抽样框架等内容。
本文将对抽样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二、抽样计划的制定。
1. 确定抽样目的。
在制定抽样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抽样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进行调查研究,还是为了进行质量检验?不同的目的将决定不同的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2. 确定抽样框架。
抽样框架是指抽样的总体范围和抽样单元的清单。
在制定抽样计划时,需要明确抽样框架的来源和可靠性,以及如何对抽样框架进行修正和更新。
3. 选择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总体的特点、样本的分布情况以及调查的实际情况。
4. 确定样本量。
样本量的确定是抽样计划中的关键环节。
样本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抽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根据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和抽样误差来确定。
5. 制定抽样方案。
在确定了抽样目的、抽样框架、抽样方法和样本量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细节。
三、抽样实施方案。
1. 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抽样前,需要对抽样框架进行检查和修正,确保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对抽样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操作。
2. 抽样过程中的监控。
在抽样过程中,需要对抽样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同时,需要及时处理抽样中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3. 抽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在完成抽样后,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推断。
同时,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四、总结。
抽样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统计调查和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抽样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抽样工作。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一、抽样计划制定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的首要步骤是制定抽样计划。
这需要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监管要求,结合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抽样检验的对象、范围、频次和数量。
抽样计划的制定还需要考虑食品的季节性、地域性、风险性等因素,确保抽样检验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二、抽样方法与标准抽样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抽样检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应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规范中的抽样方法进行,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同时,抽样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抽样标准,确保抽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三、检验项目与频次检验项目和频次的确定应根据食品类别、风险等级、消费者关注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高风险食品,应增加检验频次,扩大检验项目范围;对于低风险食品,可以适当减少检验频次,但仍需保持必要的检验项目。
此外,还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和监管需要,及时调整检验项目和频次。
四、检验机构与人员检验机构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机构,确保其具备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所需的设备、技术和人员。
检验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检验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检验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五、样品管理与保存样品的管理和保存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应建立完善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标识、流转、保存和处置等环节符合规定。
样品的保存环境应满足相应要求,避免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发生变质或污染。
同时,还应加强样品的保密性管理,防止样品信息泄露。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检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重要环节。
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运用统计学等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七、风险评估与预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抽样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抽样计划与培训
抽样计划与培训一、引言抽样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从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对样本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对总体的结论。
抽样计划是进行抽样前必须制定的方案和程序,因此抽样计划的设计和执行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对抽样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抽样的技术和流程,对保证样本的质量和数量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问题,从抽样计划和抽样员培训两方面进行论述。
二、抽样计划1. 抽样目标和总体描述首先,抽样计划需要明确抽样的目标和总体的特征。
目标是研究者对于研究结果所要得出的结论,而总体的描述则是对所研究的对象的整体情况的描述。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学生的学业成绩,那么抽样目标可能是研究不同学科的学业成绩的情况,总体描述可能包括学生的年级、学科、班级等信息。
2. 抽样框架抽样框架是指包含了所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的一个清单或者是数据库。
在实际中,有时候会出现抽样框架不完全或不准确的情况,因此在选择抽样框架时需要考虑其完整性和准确性。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某一城市的居民,那么抽样框架可能是户籍登记或者是人口普查的登记册。
3. 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选择样本的方法,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样本的数量、分布和结构等因素。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级的学生,那么可以选择分层抽样的方法。
4. 样本规模和实施计划在进行抽样计划时,需要考虑样本的规模和实施计划。
样本规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总体规模、抽样误差、数据分析等因素。
在实施计划方面,则需要考虑到抽样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因素。
例如,如果研究对象是全国范围的学生,那么样本规模可能需要考虑到各地区学生的数量和分布,实施计划可能包括不同地区的抽样时间和方式。
5. 计划的实施和监控在进行抽样计划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措施,以及对计划进行实施和监控。
监控措施包括数据检查、质量评估等,而在实施和监控方面,则需要考虑到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情况。
食品抽样工作计划模板范文
食品抽样工作计划模板范文一、前言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而食品抽样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工作计划旨在指导食品抽样工作,并确保食品抽样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二、目标1. 确保食品抽样全面、有效,达到监测食品安全的目的。
2. 确保食品抽样工作的合规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3. 提高食品抽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三、工作内容1. 制定食品抽样计划在制定食品抽样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抽样对象:确定抽样对象范围,包括食品种类、生产企业、销售市场等。
- 抽样数量:确定抽样数量,保证抽样量足够全面、代表性。
- 抽样频次:确定抽样频次,根据监测需要和风险评估确定抽样的时间安排。
- 抽样地点:确定抽样地点,保证抽样地点覆盖面广,具有代表性。
- 抽样方法:根据食品的特性和监测要求确定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目标抽样等。
2. 食品抽样计划的执行在食品抽样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抽样人员的培训:对抽样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抽样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 抽样工具的准备:准备好抽样工具和标本容器,确保抽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抽样过程的记录:对抽样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抽样地点、抽样数量、抽样方法、抽样环境等信息。
3. 食品抽样样品的管理在食品抽样样品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样品的标识:对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编号、抽样时间、抽样地点、抽样人员等信息。
- 样品的保存:对样品进行妥善保存,保证样品不变质、不污染。
- 样品的运输:对样品进行安全、可靠的运输,保证样品的完整性。
4. 食品抽样结果的分析在分析食品抽样结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样品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和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 检测结果的解读: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解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异常结果的处理:对异常结果进行及时处理,包括确认异常原因、追溯产品来源、采取必要的措施等。
抽样计划与抽样方法
抽样计划与抽样方法引用标准:GB/T2828-2003一、定义:A.抽样检验: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试验果与要求的品质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和测定,并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其检测结该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方法抽。
B.合格判定个数:样本中的最大不良品数,如该产品被检出的不良品数量超过或等于此数量时,则判定该批拒收(RE)。
C.样品被检出的不良品数小于或等于此数量时,则判定)。
该批允收合格判定个数:样本中的最小不良品数,如该产(AC)。
D.不良品等级缺陷分为:1.致命缺陷:有可能造成顾客生命或财产安全之缺陷。
如:点亮后玻璃破碎、高压漏电等。
2.严重缺陷:产品功能受影响或内部机能损坏,且不能达成其使用目的之缺陷。
如:万向节不能定位,变压器不亮等。
3.轻微缺陷:产品外面受轻度损伤但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之缺陷。
如:焊疤、电镀件轻微刮花等。
二、抽样计划:1.见附表1《样本大小字码检索表》、附表2《合格质量水平表》。
:2.批检验水平。
3.目前公司采用一般检查水平Ⅱ级。
4.判定:致命缺失0;严重缺失1.5;轻微缺失4.0。
三、抽样方法:1.取点方法:2.三角法3.层别法4.对角法5.S形法•样本位的数量,NA表示批的包装数量,例如:一批来料共10箱,则应抽取的箱数Na= 10+1 = 4(箱),若三箱以下则应每箱抽取。
•抽取的包装单位的分布:•(1) 以同所在单位的数量确定:Na= NA+1(Na表示样本所在包装单样抽样的方法,确定样本的分布。
•(2)抽散乱,无规则分布者(如袋装螺丝、袋装线材等),则n=80个(件),Na=10箱,则每箱抽取8个。
•(3)若包装样本抽取依在三个不同区位为原则。
•(4)若单个产品之间有序排列,如一张上的贴纸是有序排列的,则样本抽取的样本平均分布于所抽取包装单位中,例如:若取运用S 形法。
附表一、附表二。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食品安全形势,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2. 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防范食品安全风险;3.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三、工作内容1. 制定抽样检验方案(1)抽样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抽样检验方案。
(2)抽样范围:涵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包括粮食、食用油、肉蛋奶、水产品、饮料、糕点、调味品等。
(3)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抽样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2. 组织实施抽样检验(1)成立抽样检验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抽样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对抽样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抽样检验技能和水平。
(3)对抽样检验结果进行审核、汇总和分析,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处理抽样检验结果(1)对不合格产品,依法进行查处,确保问题产品得到有效处理。
(2)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责令其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
(3)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四、工作要求1.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 抽样检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抽样检验方案开展工作,确保抽样检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推进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4. 对抽样检验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形成震慑作用。
五、工作进度1. 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抽样检验方案制定、抽样人员培训等工作。
2. 2022年第二季度: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汇总和分析。
3. 2022年第三季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查处,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改跟踪。
抽样检验与抽样计划
符号及名词解释
N:批量─批中包含的产品单位数,称为批量。 n:样品量─从批中抽取的单位产品的汇集,称为
样本。样本中单位产品数,称为样本大小。 抽样方案─样本大小或样本大小系列和判定数组
结合在一起,称为抽样方案。 Ac:合格判定数─作出批合格判断样本中所允许的
最大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称为合格判定数。 Re:不合格判定数:作出批不合格判断样本中所不
决定检查结果的处理 方法。
6
批的定义和构成原则
各种产品,具有相同的来源,在相同的条件下 生产所得到相同规格的一群产品,称为批。
不同原料、零件和制造的产品不得归在一起。 用不同制造机械、制造方法制造的产品,不能
归在一起。 不同时间或交替轮翻制造的产品,不能归在一
起。
7
随机抽样
样本的选择原则: 抽样检查是通过样 本来判断整批产品 是否合格。因此, 样本要能够代表批 的质量方可进行抽 样检查,为此进行 随机抽样至为重要。
不同性能与AQL参考值 电气性能 机械性能
间断交易,以往批质量情报不充分时; 质量水平达不到,全检又没有必要,只对坏批
进行全检,希望改善平均质量时; 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供方时,批间质量不稳定或
批数不多,转入间接检查不充分时;
抽样检查与全检相比,受检单位产品数少,检查项 可多些,但是同一质量的产品批有可能判合格,也 有可能判不合格。而且,当不合格品率很小时,很 难抽出不合格品。
合格批入库或转入下道工序。这时,要 求附上合格证或检查记录,按规定办法 处理。
19
不合格批的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的批,除记录何处不合格外,作 出不合格批的标志,存放地点切勿与合格批混 淆,不合格批可据具体情況作如下处理,且要 事先做出规: 退货或返工。 全检更换不合格品或修复不合格品。 检查部门或产品接收方对产品全检,挑出不 合格品。 整批报废。 让步接收。
怎样实施抽样计划方案设计
怎样实施抽样计划方案设计引言在科学研究、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等领域中,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
合理设计和实施抽样计划是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实施抽样计划方案设计,包括确定研究目标、选择抽样方法、计算样本大小、制定抽样步骤等方面。
步骤一:确定研究目标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确定研究的目标有助于确定研究的总体和样本的特征,确定问题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
步骤二:选择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每种抽样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步骤三:计算样本大小确定抽样方法后,需要计算样本的大小。
样本大小的确定涉及到显著性水平、效应大小、抽样误差等因素。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样本容量计算公式或者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步骤四:制定抽样步骤制定具体的抽样步骤,包括确定抽样单位,编制抽样框架,设计问卷或者调查表格,制定调查计划等。
具体的抽样步骤会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抽样方法而有所差异,但基本原则是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步骤五:实施抽样计划按照制定的抽样步骤,开展实际的抽样工作。
抽样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抽样比例和抽样程序进行,以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抽样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抽样过程和出现的问题,以备后续分析和校正。
步骤六: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在抽样计划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结论抽样计划方案设计是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设计和实施抽样计划可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出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通过确定研究目标、选择抽样方法、计算样本大小、制定抽样步骤和实施抽样计划,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抽样调查项目计划书2篇
抽样调查项目计划书 (2)抽样调查项目计划书 (2)精选2篇(一)项目名称:抽样调查项目项目描述:抽样调查项目是为了收集和分析特定群体或总体数据而进行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代表性样本,可以从样本中收集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对整个群体或总体的结论。
目标:1. 收集特定群体或总体的数据。
2. 分析数据,得出对整个群体或总体的结论。
项目计划:1. 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的特定群体或总体。
- 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
2. 设计抽样方法:- 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 确定样本大小。
- 制定抽样方案,包括抽样过程的具体步骤。
3. 开展抽样调查:- 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样本抽取。
- 制定调查问卷或调查指标。
- 进行实地调查或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4.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整理调查所得到的数据。
-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 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对整个群体或总体的结论。
6. 结果呈现与报告:- 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呈现,如制作图表、报告等形式。
- 撰写调查报告,包括研究目标、抽样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7. 项目评估与总结:- 对项目进行评估,包括时间、成本和质量等方面。
- 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项目资源:- 人力资源:项目负责人、调查员、数据分析人员。
- 技术资源:调查工具(如问卷调查软件)、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
- 财务资源:项目预算、经费。
项目时间安排:- 确定研究目标:1天。
- 设计抽样方法:2天。
- 开展抽样调查:7天。
- 数据收集与整理:3天。
- 数据分析:5天。
- 结果呈现与报告:2天。
- 项目评估与总结:1天。
注意事项:- 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 加强对调查员的培训,确保调查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024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
2024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可以有效地发现食品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为了更好地实施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工作计划。
本工作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抽样检验的目的和要求在制定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抽样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这包括了解抽样检验的目标、确定抽样检验的食品种类、明确检验项目和检验标准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抽样检验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确定抽样检验的范围和对象在明确抽样检验的目的和要求后,需要确定抽样检验的范围和对象。
这包括确定需要进行抽样检验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以及确定需要进行抽样检验的食品种类、规格、批次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抽样检验的代表性,以确保抽样结果能够反映整体情况。
制定抽样方案制定抽样方案是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抽样检验的目的和要求,确定抽样的数量、方法和程序。
这包括确定抽样的比例、确定每个批次抽样的数量、确定抽样的部位和方式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抽样的随机性和保密性,以确保抽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确定检验项目和方法在制定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时,需要确定检验的项目和方法。
这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以及企业的质量要求来确定,包括感官检验、营养成分检验、污染物检验、添加剂检验等多个方面。
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抽样检验实施抽样检验是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关键环节,需要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
这包括抽取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数据等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采样的公正性和代表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同时,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是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重要环节。
抽样计划书
抽样计划书一、采样的意义1.1 样品的概念从被检测的对象中,按照规定的方法及使用适当的工具,采取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整体质量供分析检验用的部分,叫样品。
1.1.2 样品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或试验样品。
检样是指按规定的方法,使用适当的工具,由整批被检对象的各部分采取的少量被检对象。
将许多份按规定所取的质量相同的检样混合在一起,叫做原始样品。
由于各检样之间可能不均匀,原始样品要按照规定方法混合均匀,再从这均匀的原始样品中按规定方法分出一部分样品,这部分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经混合分样,根据需要从中称取一部分用于分析测定的样品叫做试验样品。
1.2 采样的过程: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试样1.3 采样的目的1.3.1 检查原料与成品是否合乎法规、技术要求和有关卫生要求。
1.3.2 检查食品生产原料和成品感官性质,有无掺杂,掺伪。
二、采样过程2.1采样的原则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一致、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被分析食品的整体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在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2.2 采样的步骤样品通常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采集样品的步骤一般分五步,依次如下。
(1)获得检样由分析的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2)形成原始样品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如果采得的检样互不一致,则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成一份原始样品,而只能把质量相同的检样混在一起,作成若干份原始样品。
(3)得到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后,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4)平均样品三分将平均样品平分为三份,分别作为检验样品(供分析检测使用)、复验样品(供复验使用)和保留样品(供备用或查用)。
(5)填写采样记录采样记录要求详细填写采样的单位、地址、日期、样品的批号、采样的条件、采样时的包装情况、采样的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以及采样人等资料。
2024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通用4篇)
2024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通用4篇) 2024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篇1)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抽样检验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严谨、科学、高效地执行。
本计划将从明确检验对象、制定抽样方案、实施抽样工作、进行样品处理和检验以及出具检验报告等五个方面,全面规划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
一、明确检验对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检验对象,即确定需要检验的食品种类和批次。
在选择检验对象时,应优先考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大宗消费的食品种类,以及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
同时,还需关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确保所有环节的食品安全。
二、制定抽样方案在明确检验对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抽样方案。
抽样方案应包括抽样人员、抽样方法、抽样数量、抽样地点和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抽样方法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随机性和代表性。
同时,为保证抽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应加强抽样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三、实施抽样工作在实施抽样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抽样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同时,应注意抽样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在抽样过程中,应详细记录食品的生产日期、批次、储存条件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追溯和核查。
四、进行样品处理和检验在完成抽样工作后,应对样品进行妥善处理和保管,避免样品变质和交叉污染。
同时,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检验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出具检验报告最后,应出具详细的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检验报告应包括食品的基本信息、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检验报告还应遵循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不合格的食品,检验报告应及时送达相关企业和部门,并公开通报,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
抽样计划与实施方案抽样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通过抽取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实际工作中,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抽样工作。
一、抽样计划的设计。
1.明确抽样目的。
在设计抽样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抽样的目的。
是为了对总体进行推断,还是为了进行统计检验?不同的抽样目的会影响到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样本量的确定。
2.选择抽样方法。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总体的特点、抽样目的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不同的抽样方法会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确定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总体的大小、抽样方法、置信水平和置信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越大,推断的准确性就越高,但也会增加调查成本。
因此,需要在准确性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
二、抽样实施方案。
1.制定抽样计划。
在实施抽样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抽样计划,包括抽样方法、样本容量、抽样框架、抽样误差控制等内容。
抽样计划是抽样工作的指导方针,能够确保抽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实施抽样工作。
根据抽样计划,进行实际的抽样工作。
在实施抽样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抽样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同时,还需要及时记录抽样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推断。
3.抽样结果的分析和推断。
在完成抽样之后,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断。
通过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对总体特征的推断结果。
在推断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抽样误差和置信水平,确保推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
抽样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是统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和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抽样工作时,需要认真制定抽样计划,严格执行抽样方法,确保抽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经典抽样方案策划范文4篇
经典抽样方案策划范文4篇调查中通常试图对目标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侧面进行调查而获得信息。
它旨在根据抽取样本的调查结果而推测总体的情况。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抽样方案范文4篇,欢迎大家阅读。
抽样方案1调查系统误差首先,任何调查所获信息(调查数据)质量都存在误差,而这种误差在评估调查质量时都是必须的,作为调查管理者必须判断这些结果的精度范围。
因此,这就需要仔细研究所使用的调研方法可能导致的误差类型。
(1)抽样误差抽样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类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有时也称为偏差。
调查中通常试图对目标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侧面进行调查而获得信息。
它旨在根据抽取样本的调查结果而推测总体的情况。
因此,即使样本选择过程是适当的,调查结果仍不免因偶然性而产生一定的误差(随机误差或随机抽样误差),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随着抽样规模的增加而减小。
通常在样本量设计时,我们可以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来估计随机抽样的误差。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或偏差是指因调研设计或实施抽样设计中的错误或问题而产生的误差。
如果抽样的结果与我们根据被调查对象的真实值所做的估计值总是有一定的偏差(固定的偏高或偏低),则抽样结果便很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包括除随机抽样之外所有可能产生的误差。
因此,有时系统误差又被称为非抽样误差,从系统上影响抽样调研的结果。
非抽样误差分为样本设计误差和测量误差。
样本设计误差是因样本设计或样本抽选过程而产生的误差。
样本设计误差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抽样框误差抽样框是指对于某一类人口类型和成员的一个总体清单。
样本将从这个总体清单中加以选取。
抽样框误差便是因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抽样框而引起的误差。
问题是,从包含抽样误差的抽样框中抽取的样本有时无法正确地代表调研目标的实际情况,这就存在抽样框误差。
举个例子,以电话号码薄作为抽样框,在对某地区所有住户进行的某种意向调查时,就存在着抽样框误差。
调研对象范围误差调研对象范围误差是因为对调研对象范围限定的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抽样计划简介
抽样计划简介抽样计划定义1:是指从母本中抽取一小部分样本进行研究,然后得出关于总体结论的过程。
定义2:是指每一批中所需检验的产品单位数,(样本大小或一连串的样本大小),以及决定该批允收率的准则(允收数及拒收数)。
案列1从批量为10000的一批产品中抽取两件样品,样本不合格品率可能出现三种结果:0%,50%,100%。
1.两件都合格样本不合格品率是0%;2.其中有一件不合格,样本不合格品率为50%;3.两件都不合格样本不合格品率是100%;但如果对10000件产品进行全检,发现实际的总体不合格品率是2.2%,其值不是上述三个值中的任何一个值。
综上所述:样本不合格品率与总体不合格品率不一定相等。
总体不合格品率与样本不合格品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数值上不能混为一谈。
思考:样本不合格品率与总体不合格品率差异如此大,这种抽样方案可信吗?案列2从批量为10000的一批产品中抽取200件样品(按MIL-STD-105E计数抽样检查表),其中有4件是不合格品,其抽样不合格品率是2%对10000件产品进行全检,实际的总体不合格品率仍是2.2%,这时发现这两个不合格品率非常接近。
综上所述:合理的抽样方案是让样本不合格品率尽可能的接近总体不合格品率。
思考:抽样多少样本是合理的?依照约定的方法,测验、样品所规定的质量特性,然后将其结果与原定质量标准比较,以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检验被规定的各种执行方法。
依检验项目的不同,可分为官感检查(如目测)、物理性测定、化学性分析、生物性试验、放射性测定、超音波探测、光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检验方法是Acceptable Quality Limit 接收质量限的缩写,即平均质量水平,它是检验的一个参数,不是标准AQL从母本中取出一部分样本的过程称为抽样,方法上可采用抽签法、随机数法;类型可分为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4类抽样从批产品中选取出来的一部分产品。
其符号以「n 」表示。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的工作计划
20xx年度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县级监督抽查计划业经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抽样依据
为了切实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33号)的规定,制定了《县2015年度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抽样检验计划》。
二、抽样要求
1、对全县87家建立食品检验室,具备一定质量保证能力的领证企业,按照每一种产品每年2次进行抽查;对没有建立食品检验室且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64家食品加工小作坊,按照每一种产品每年3次进行抽查。
2、原则上每次抽样每个单元抽取1个批次产品,对于同一获证单元产品品种较多的`企业,每次抽样覆盖所有品种。
3、县市场监督检验所对抽查中新发现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要及时上报食品安全股。
三、抽样组数
《计划》覆盖了全县87家获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企业和64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的11类产品,共计640组(见附件),其中食用油221
组、大米33组、糕点237组、纯净水8组、卤制品12组、茶叶16组、调味品37组、酒类18组、禽蛋类10组、豆制品6组、其他类42组。
四、组织实施及后处理
县市场监督检验所负责按《计划》组织抽样、检验,并及时将检验报告(2份)和每季度检验结果汇总(含结果分析)报送食品安全股,由食品安全股送达检验报告并按程序发布抽查结果公告,对于抽检不合格的由食品生产安全股上报分管副局长,分管副局长统筹安排,并督促整改。
食品安全抽样工作计划
食品安全抽样工作计划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和流通体系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抽样作为食品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保障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食品安全抽样工作计划,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第二部分:工作目标和任务2.1 工作目标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是准确、科学、规范地进行食品抽样,并对抽样样品进行及时、准确的检验,对不合格食品进行处置。
本次抽样工作的目标是:1. 提高食品抽样工作的覆盖率,确保样品的全面性和代表性;2. 加强食品检验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检验水平;3. 健全食品抽样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
2.2 工作任务为实现以上工作目标,本计划将开展以下工作任务:1. 制定食品抽样计划。
根据食品生产流程、消费人群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综合的食品抽样计划,明确抽样品种、抽样频次、抽样地点等。
2. 完善食品抽样方法。
针对不同食品品种,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指南,研究改进传统的食品抽样方法,提高食品抽样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加强食品检验技术研究。
与食品检验机构密切合作,开展食品检验技术研究,提高食品检验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建立食品抽样监测机制。
与食品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的食品抽样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
5.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
6. 健全食品抽样档案管理。
建立统一的食品抽样档案管理系统,对抽样样品进行统一管理和追溯,确保抽样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第三部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3.1 工作计划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本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阶段一:制定食品抽样计划和方法,建立食品抽样档案管理系统。
阶段二:开展食品抽样工作,加强食品检验技术研究,建立食品抽样监测机制。
阶段三: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抽样计划与方法
多次抽樣
多次抽樣係對同一同一次或同一批待驗品進行多 次抽樣,並以當次與所累積的結果判定為允收、 判退或是進行下一次抽樣。
若是當次無法判定結果,則必須進行下一次抽樣, 直到到達預定檢驗次數為止。
對同一允收水準而言,理論上多次抽樣與單次抽 樣的冒險率相同;但是實務上除非批量極大,否 則檢出率稍低於單次檢驗。
決定檢驗方式的原則
損益平衡點遠小於一,則應大幅增加檢驗水準, 必要時進行全數檢驗。
損益平衡點小於一,應適當增加檢驗水準。 損益平衡點等於一,為最佳狀態。 損益平衡點大於一,應適當減少或維持檢驗水準。 損益平衡點遠大於一,應可適當減少或維持原檢
驗水準。
抽樣的種類
簡單隨機抽樣 系統抽樣 分層抽樣 分群抽樣 單次抽樣 雙次抽樣 多次抽樣 逐次抽樣
允收水準
所謂允收水準(Allowable Quality Level, AQL)是 指一種客戶認為滿意的最低品質水準(可接受的 不良率)。
允收水準是一種消費者冒險率(β),其值為生產 者冒險率(α)的一半。
允收水準的訂定基本上是以客戶所要求的標準為 主;但是允收水準是用於鑑別供應商的製造能力 大小。
若是連續三批發現同樣不良情況,同時不良數累 積超過單批可容許之數量,則加嚴一級進行檢驗; 如再有三批有相同不良狀態,則需通知相關單位 前來處理。
單批抽樣中,如特定項目之不良數過高,仍需進 行持續觀察,必要時應進行第二次抽樣。
抽樣計劃的製定
依據進行實驗或是檢驗的目的決定抽樣計劃的管 制點。
決定各管制點的管制要項。若一管制點有一項以 上的管制要項時,則須分別加以管制。
抽樣檢驗的適用時機
破壞性試驗。 時間上、大體積或大數量不允許全檢。 檢驗成本太高。 連續性生產。 允許有不良品存在。 產品的質量水平穩定且優越。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抽样计划是指在统计调查中,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样本抽取方案,以代表总体,并获取可靠的统计结果。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旨在确保抽样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统计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二、抽样计划管理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抽样计划应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准确性原则:抽样计划应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的特征和变异情况。
3.可行性原则:抽样计划应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抽样计划管理的步骤1.确定调查目的和总体: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大小、总体分布等。
2.选择抽样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和总体特征,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3.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置信水平、抽样误差等因素,计算出合适的样本容量。
4.制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单元、抽样框、抽样单元的选择规则和抽样概率等,编制详细的抽样方案。
5.实施抽样:按照抽样方案进行实际的样本抽取工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样本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抽样结果进行调整,如非响应样本的处理、样本代表性的评估等。
7.编制抽样报告:对抽样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编制详细的抽样报告。
四、抽样计划管理的要求1.抽样计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能够为后续的统计调查提供参考。
2.抽样计划应充分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避免抽样偏倚和误差。
3.抽样计划应符合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统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抽样计划应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调查效率和经济性。
5.抽样计划的实施过程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抽样计划的结果应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抽样计划的质量和效果。
五、抽样计划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建立抽样计划管理的监督机制,对抽样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对抽样计划的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检查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5E抽样计划
105E抽样计划105E抽样计划是一种统计学中常用的抽样方法,用于从总体中选择一部份样本进行研究和分析。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代表总体特征,并在保证结果可靠性的同时降低成本和工作量。
一、目标和背景105E抽样计划的目标是获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以便对总体进行判断和分析。
该计划背景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二、抽样方法105E抽样计划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总体:首先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和特征。
2. 确定样本容量:根据总体大小、可接受的抽样误差和置信水平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样本容量。
3. 确定抽样框架:根据总体特征,建立一个包含所有个体的抽样框架,以便进行随机抽样。
4. 随机抽样:使用随机数表或者计算机软件,从抽样框架中随机选择样本,确保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中。
5. 数据采集:按照预定的调查方法和问卷设计,对选中的样本进行数据采集。
6.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和判断。
7. 结果解释:将分析结果解释给相关人员或者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样本容量的确定样本容量的确定是105E抽样计划中的重要一步。
普通来说,样本容量的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 总体大小:总体越大,样本容量需求也越大。
2.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样本估计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越小,样本容量需求也越大。
3. 置信水平:置信水平是指在统计判断中对结果的可靠程度要求。
置信水平越高,样本容量需求也越大。
4. 方差和标准差:总体的方差和标准差越大,样本容量需求也越大。
5. 抽样方法:不同的抽样方法对样本容量的需求不同。
四、抽样误差和置信水平抽样误差是指样本估计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在105E抽样计划中,通常使用置信区间来表示样本估计值的可信程度。
置信水平是指在统计判断中对结果的可靠程度要求,普通以95%或者99%为常见选择。
五、数据采集和分析在105E抽样计划中,数据采集是一个关键步骤,需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法和问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抽样的步骤(一)
1、对问题下定义
---使研究的目的明确 ---使要测定之项目的内容明确
2、获得研究对象部门管理者的承认 3、决定结果所期待的可靠度、容许误差
---可靠度一般为95%;精确度增加导致抽样数大幅增加
4、估计要测定之现象的发生率
---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或做一天的预备抽样(作为正式抽样 的一部分)
工作场所: 内容 时间 1、切销内容 2、操作机械 3、量测 4、安装、拆卸 5、准备 6、搬运 7、等待工作 8、等待材料 9、等待检查 10、等待吊车 11、必要的谈话 12、不必要的谈话 13、休息 14、工具室 15、办事 16、故障 17、清扫 18、其他 小计 备注
设备名称: 8:0 5 1 1 11 111
3、从上述抽样的结果可以看出,汽车不工作率太高,可以从车辆 调度、维修管理、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不需要增加车辆 不需要增加车辆
21
工作抽样的实施实例(二)
案例2:在KK工厂装配场所的各种种类简单的装配作业,
组成零件数以及构造虽大致一样,但外包装设计或零件的尺 寸因品种而稍有不同。以往因为没有决定标准工时,所以经 常给人员计划或交货期管理带来困扰。因此,为了想以短期 间知道每一个大概的平均装配时间,而进行了工作抽样。 从事这项工作的是15名女性作业员,一天的作业时间 为8小时。工作率从过去的资料推定约为75%。工作抽样结 果的容许误差,希望在相对精确度4%以内。请设计经济、 有效的工作抽样方案,并求出标准工时。
20
案例1解析(五)
七、得出结论
1、 在95%的置信概率下,汽车不工作的比率为33.7%~39.7%平 均值为36.7% 。 2、不工作的原因如下表所述:
等待装货 故障及修理 产品运输以外的用途 司机不在 原因不明 其他 合计 17.2% 8.0% 5.3% 4.7% 1.0% 0.5% 36.7%
3
工作抽样的概念
所谓工作抽样,就是利用概率的法则,从瞬 间观测所需最少限度的样本中,以实用上满 意的可靠度与精确度推定做为对象的全体面 貌的方法。
4
工作抽样的原理
从母集团中任意选出标本,如果这个是足够 的数目,就可以从标本的倾向推定集团全体 是什么状态。我们将这些标本称为样本;原 来的母集团称为群体;从母集团中抽出标本 称为抽样
5
以样本推定稼动状态的方法
决定随机的时刻 抽样 统计抽样结果 案例
6
七、工作抽样观测实例
机械工作率分析用纸 分析日期: 8:2 0 111 11 1 1 8:55 111 1111 1 1 9:2 0 1 1 11 1 1 10:0 0 11 11 1 1 10:30 1111 1 10:4 0 1111 111 1 1
工作抽样法
1
您有这些困扰吗?
如何适当地分配工作 花了哪些时间、多少时间在做与工作没有不 相关的事 标准工时标准吗?宽放率应是多少? 如何决定初始的工作时间? 改善的方向在哪里?
2
如何确定机器与人员有稼动状态
所谓稼动分析,就是定量掌握人与机器的 状态的技巧。 如何测定人与机器的稼动状态呢? ------从早到晚连续观测 ------工作抽样
1、决定抽样数:P=0.386 ; e=0.03 ; N=4*0.386*0.614/0.032=1050 2、已抽样140个,再增加抽取910个样本; 3、因为有14台车,必须巡查910/14=65次; 4、因为想在10天内完成调查,所以一天的巡视次数为6次,取样84个。
18
案例1解析(三)
六、按计划进行抽样
25
观测日期 10/1(星期一) 10/2(星期二) 10/3(星期三) 10/4(星期四) 10/5(星期五) 10/6(星期六) 10/8(星期一) 10/9(星期二) 10/10(星期三) 10/11(星期四) 10/12(星期五) 10/13(星期六) 10/14(星期一) 合 总 计 计 除去10月5日 样本总数 140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84 1148 -84 1064 不工作样本娄 54 35 24 36 13 36 37 26 26 24 33 27 33 404 -13 391 36。7 19 比率(%) 38.6 41.7 28.6 42.9 15.5 42.9 44.0 31.0 31.0 28.6 39.3 32.1 39.3 35。2 摘要
1 1 10 10 10 10
1 10
7
案例启示
作业状态 有效工作时间 辅助时间 闲置时间 闲置的原因 改善的方向
您从中看到了什么? 您从中看到了什么?
8
可靠度与容许误差
可靠度95%前提下,容许误差的公式: e=√ P(1-P)/N 相对精度(S=e/P): S=e/P S=2√(1-P)/(NP)
22
案例2解析(一)
一、抽样方案设计
1、计算必须的样本数N: P=0.75 S=0.04 N=4*(1-P)/S2*P=4*(1-0.75)/0.042*0.75=835 2、想以三天完成抽样,故取样本数900个。 3、每天须收集样本300个,共15人,设计20次观测点。 二、实施抽样方案,结果如下:
11
设备停机率的案例(二)
四)按计算出来的样本数进行抽样。在进行到500个样本时,发现: 中止,148例;运转352例。中止占30%,与当初的25%推定不符。 五)按30%之停运转时间重新计算N,N=933;于是决定抽样1000例---在已抽的500例基础上再追加500例。 六)抽完1000例后,发现停机率为28%。进一步确认是否在容许误差范围 内。P=0.28;N=1000时,e=0.028, 在原定的3%以内 七)结论:在95%的置信概率下,该机械群停机率在25.2%~30.8%之间, 平均停机率为28%
多少,如何着手进行工作抽样? 一)先进行100个抽样,发现有25个停机样本,推定P为 25/100=25%; 25/100=25% 二)在这个调查容许误差范围,精度欲设在3%以内 三)P=0.25;e=0.03;N=?
N=4P(1-P)/e2=4*0.25*(1-0.25)/0.032=0.75/0.0009=833
工作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总计 240 242 236 718 比率 80% 81% 79% 79.8% 闲置 60 58 64 182 比率 20% 19% 21% 20.2% 合计 300 300 300 900
23
案例2解析(二)
三、精确度验算
S=2√(1-P)/NP=2√(1-0.798)/900*0.798=2*0.017=0.034 可见,抽样之精确度在原来设定的允收范围之内。即:作业人员的工作 时间率为79.8% 四、计算标准工时 1、三天累计加工9325个产品; 2、每天以8小时计 3、宽裕率取15%进行计算 总加工时间:8小时*60分*3天*15人*79.8%=17237分 每个产品平均装配时间:加工时间/加工数/(1-宽裕率) =17237/9325/1-(0.15)=2.17(分) 五、结论:平均每个产品之装配时间为2.17分钟。
注:容许误差---e;现象发生率---P;样本数---N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必要的样本数
必要的样本数公式 2 N=4P(1-P)/e 或 2 N=4P(1-P)/(NP) 条件 1、已知容许误差:e或NP 2、有P的经验值,或 3、可以估算P值
正确的做法是进行一天的预备抽样,来取得P值
10
设备停机率的案例(一)
案例: 案例:xx机械工厂,为了调查特定机械群的平均停机率为
13
工作抽样的步骤(二)
5、拟定实施计划
---决定必要的样本数 ---决定抽样的期间与每天的样本数 ---从观测对象的作业员数或设备台数等决定一天的巡视路径 ---随机挑选观测时刻,如有必要也随机选择巡视路径等。 ---准备观测用纸
6、按计划进行抽样
---记录观测资料 ---于每天结束时合计资料 ---绘管制图,排除异常值 ---大致稳定时,核查是否在容许误差之中,若是,就可以停止抽样
16
案例1解析(一)
一、对问题下定义
1、对用车工作状态进行检讨:用车的比例高,还是不工作比率高 2 2、如果用车的比例高,则批准;否则,不于批准; 3、如果不工作比率高,应进一步提出改进的方向。
二、获得研究对象部门管理人员的承认
1、告知被研究对象的管理人员此行的目的; 2、了解是否有车辆管理的相关记录,以取经验数据; 3、请管理人员协助此次的调查。
24
习题
1、有10个作业员的装配班,有40%左右的时间被认为花费 在正规工作以外,想把这个内容与比率以工作抽样在绝对 精度±2%的范围内加以掌握。 求两个星期(12)天内的抽样数,及每天观测次数。 2、为了调查射出成型机作业的停止状态,抽样了1600个样 本数。由结果得知平均停机率为10%,在可靠度95%前提 下,这个数值的精确度(误差)范围是多少?
分析者: 11:10 111 1111 1 1 计 49 47 20 19 14 3 % 24。5 23。5 10。0 9。5 7。0 1。5
1 1
11 1 1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0 10 10
5 5 4 5 10 5 10 4 200
2。5 2。5 2。0 2。5 5。0 2。5 5。0 2。0 100
因异常而除去
追加
案例1解析(四)
注释:
1、10月5日抽样所得不工作比率为15.5%低于20%的管制下限, 应预于排除; 2、排除的数据,要追加相同的抽样数,以满足总抽样数的要求; 3、管制界限的计算公式: P ± 3√P*(1-P)/n=0.35 ± 3√0.35*0.65/88=0.35 ± 0.15 4、依纠正后的数据计算不工作率:391/1064=36.7 5、允收误差验算: e=2√P*(1-P)/N=2√0.367*0.633/1064=0.0296 因此抽样结果的精确度为2.96%,在初始假设的3.0% 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