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站A文件的格式及预审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站A文件的格式及预审注意事项
气象研究与应用31卷近年来,查阅广西各站的地面月报表查询单会发现自动站月报表数据文件(简称A 文件)格式有误的现象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是有的台站对A 文件的格式不熟悉,预审时只注重查看纸质报表的内容无误,而忽视了检查数据文件的格式。
为避免此类错情的出现,本文对自动站A 文件的格式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提出了预审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自动站A 文件的存放位置及文件名
要查看自动站A 文件的格式,首先要知道A 文
件的存放位置及文件名的全称。
A 文件通过地面气象测业务软件数据维护中的B 文件转A (J )文件这一功能形成,存放在D 盘OSSMO 2004目录下的
ReportFile 文件夹中,其文件名全称为AIIiii -YYYYMM.TXT 。
其中“A ”为文件类别标识符,“IIiii ”
为区站号,“YYYY ”为资料年份,“MM ”为资料月份,位数不足,高位补“0”,“TXT ”为文件扩展名。
2自动站A 文件的结构
A 文件由台站参数、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
信息四个部分构成。
观测数据部分的结束符为6个问号即“”,质量控制部分的结束符为6个*号即“*
*****”,附加信息部分的结束符为6个#号“######”。
2.1台站参数
台站参数是文件的第1条记录,由12组数据构
成,排列顺序为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观测平台距地高度、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观测项目标识、质量控制指示码、年份、月份。
各组数据间隔符为1位空格。
各组数据格式如下:(1)区站号(IIiii ),由5位数字组成,前
2位为区号,后3位为站号。
(2)纬度
自动站A 文件的格式及预审注意事项
杨月英葛意活
(贺州市气象局
广西
贺州
542800)
收稿日期:2009-11-10
作者简介:杨月英,(1974年—)女,广西富川县人,工程师,现在贺州市气象局从事地面测报业务工作
文章编号:1673-8411(2010)01-0082-03
摘要:对报表审核中自动站A 文件格式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对A 文件的格式进行预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自动站A 文件;格式;注意事项中图分类号:P41
文献标识码:A
Layout and Review Precautions of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file
Yang Yueying ,Ge Yihuo
(He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Hezhou Guangxi 542800)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exa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automatic station A-file ,a few precautions about preliminary review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 file ;;Layout ;Precautions
第31卷第1期气象研究与应用
Vol.31No.1
2010年3月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Mar.2010
(QQQQQ),由4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1-2位为度,后3-4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S”、“N”分别表示南、北纬。
(3)经度(LLLLLL)由5位数字加1位字母组成,1-3位为度,4-5位为分,位数不足,高位补“0”,最后一位“E”、“W”分别表示东、西经。
(4)观测场拔海高度(H1H1H1H1H1H1)由6位数字组成,若是实测,第1位为“0”,后5位为拔海高度,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若是约测,第1位为“1”;若测站位于海平面以下,第2位为“-”。
(5)气压感应器拔海高度(H2H2H2H2H2H2),规定同观测场拔海高度。
(6)风速感应器距地(平台)高度(H3H3H3),由3位数字组成,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
(7)观测平台距地高度(H4H4H4),由3位数字组成,单位为“0.1m”,位数不足,高位补“0”。
(8)观测方式和测站类别(Sx1x2),基准站的为S11,基本站的为S12,一般站的为S14。
(9)观测项目标识(y1y2y3y4y5y6y7y8y9y10y11y12y13y14y15y16y17y18y19y20)由20个字符组成,分别表示A文件20个要素全月数据状况,字符为0表示人工观测,字符为1表示自动站观测(若由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两段构成时,该月所有的数据统一视为自动站观测数据),字符为9表示全月数据缺测。
(10)质量控制码(C)应为1,表示文件有质量控制部分。
(11)年份(YYYY),由4位数字组成。
(12)月份(MM),由2位数字组成,位数不足,高位补“0”。
2.2观测数据结构
观测数据由20个地面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在文件中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20个要素的名称(指示码)排列顺序如下:气压(P)、气温(T)、湿球温度(I)、水汽压(E、相对湿度(U)、云量(N)、云高(H)、云状(C)、能见度(V)、降水量(R)、天气现象(W)、蒸发量(L)、积雪(Z)、电线积冰(G)、风(F)、浅层地温(D)、冻土深度(A)、日照时数(S)、草面(雪面)温度(B)。
其中海平面气压归并到气压,露点温度归并到湿球温度,地面状态归并到草面(雪面)温度,成为该要素的一个数据段。
每个要素
由指示码、方式位及该要素一个月的观测数据组成。
不同级别的站,有些方式位是不同的。
若方式位为等号“=”时,表示该要素全月缺测,例如云高“H=”表示全月实测云高缺测;当方式位为0,且第3位为等号“=”时,表示该要素有观测全月未出现,例如积雪“Z0=”表示全月无积雪。
每个要素最后一段记录结束都有一个等号“=”。
2.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位于观测数据之后,分为质量控制码段和更正数据段。
若没有更正数据段,则质量控制码段后直接为“=”。
质量控制码段由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码组成,各要素、各数据段、各数据组质量控制码的排列顺序同观测数据部分。
质量控制码段各要素指示码和方式位、数据段、数据组同观测数据部分规定,只是在指示码和方式位前加“Q”。
每个要素最后一段记录结束都有一个等号“=”。
质量控制码表示数据质量的状况,用3位整数表示,百位表示台站级,十位表示省级,个位表示国家级。
质量控制码的含义为:0:数据正确1:数据可疑2:数据错误3:数据有订正值4:数据已修改8:数据缺测9:数据未作质量控制。
台站经预审后上报到省级的质量控制码应为099。
2.4附加信息
附加信息部分由“月报表封面”、“纪要”、“本月天气气候概况”、“备注”四个数据段组成,各段数据结束符为“=”。
3预审自动站A文件格式注意事项自动站A文件以纸质报表的形式输出后,经检查无误并不代表其数据格式完全正确。
因此在预审过程中还要注意检查其格式。
在检查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同一年份内,文件第一行(即台站参数)与上月相比较,若无其它台站参数变化,除月份外,其它数据应全部相同。
当有观测项目新增时,要注意所对应的观测项目标识是否正确。
(2)若遇1月与上年12月相比,文件第一行在无其它台站参数变化时,除月份、年份不相同外,其它数据应相同。
(3)若某要素有观测但未出现时,要注意查看其指示码后是否为“0=”。
(4)检查质量控制码是否为099。
若不是,说明格式有误,应查找原因改正。
(5)观测数据、质量控制、附加信息这三部分的“=”、“?”、“*”、“#”号位置及个数与上月相比应该相同。
(6)YF项(月报封面)的日期应为文件传输的日期。
(7)JY项(纪要)中有人工降雨备注时,项目标
1期杨月英,葛意活:自动站A文件的格式及预审注意事项83
气象研究与应用31卷
气球充到平衡杯(1500g)升起后即可,因为在这种天气情况下,气球受太阳辐射强,温度升高快,球内气体膨胀快,容易破裂。
风大时也不宜充得过大,大风时气球很难被人控制,易出现球着地或被地面物体刮破等事故。
气球上升时,还会遇到高空风及强对流的冲击,气球在高空翻转的过程中,内外压差大,容易炸裂,从而降低了探测高度。
而在阴雨天气,气球的净举力要大一些。
如遇到大的降水天气,气球表面附有水,升至零度层后球面会结冰,导致气球负荷增加,升速要大大降低,所以为了使气球达到规定的升速,降水时净举力要比平时大75%以上。
根据统计结果,一些站的记录升速适合在380~400m.min-1左右容易获得较高的施放高度,而另一些站记录升速则在360~380m.min-1左右获得的高度较高。
因此,对净举力的探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只有靠每个站、每个人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才能得到适合于本站、本人使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常见问题综合解答[M].气象出版社,2006[2]高空气象观测手册-高空风部分[M].中央气象局,1976.[3]中国气象局检测网络司.L波段(1型)高空气象探测系统业务操作手册[M].气象出版社,2005
[4]韦丽英,梁建平,梁科炎,等.提高高空气象探测质量的主要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4):90-93
[5]梁科炎.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存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S3):6-8
[6]韦云.碎雨云与雨滴、雨强的关系[J].广西气象,2000,21(2):61
[7]刘永莲.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的几点实用技巧[J].广西气象,2004,25(4):44-45
[8]奉超.浅谈L波段探空系统资料及在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2):84—87.
[9]韦华红,黄仁力,程爱珍.指示性云状的编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4):99—101.
[10]冯增丽.影响高空探测高度的若干因素及提高探测高度的对策[J].广西气象,2003,24(4):60—62.[11]吴兴国.现代气象探测ABC[J].广西气象,2000,21(3):8—10 [12]柯燕琼.及时发现积雨云经验谈[J].广西气象,2001,22(4):46—48
识应为07。
(8)GK项(天气概况)需有01、05项。
(9)JY与BJ(备注)项的日期应为半角字符。
(10)从A文件维护中检查封底,这样就能较直观地发现各项标识的错误。
(11)B转A后,若不去A文件维护中存盘,质量控制码是999,故每次B转A后应在A文件维护中存盘,才能得到正确的质量控制码099。
(12)在A文件维护中,所选择的质量控制方式只能选“台站维护”。
若选择其它控制方式存盘,后再选台站维护方式存盘会导致质量控制码不是099并造成其它格式的错误。
(13)台站使用国家版质量控制软件审核A文件时,因该软件审核时会自动把有疑误的数据质量控制码改成199,故使用该软件审核时应把A文件复制到其它目录,这样就能保证原报表目录的质量控制码不被改动。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2003[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M].气象出版社,2005
[3]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气象出版社,2005
[4]黎晓红,王东,李秀艳.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应用[J].广东气象,2008,30(4)
[5]肖翠.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预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J].湖北气象,2006(2):39-40
[6]黄理,程爱珍.地面报表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S3):108-109
[7]赵芳,黄理,程爱珍.地面气象月报表附加信息资料技术处理方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71-72
(上接第81页)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