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面对新课程,班主任工作被赋予了更新的内容,班主任的角色也同时发生着变化,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新课程理念催促我们审视与转换角色,做好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卫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那么如何能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1 做好学生思想的引领者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呼唤,做为班主任应遵循“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在工作中就应该有这样的宏观理念:
1.1 学生的发展是中心,当我们把学生的发展“摆在中心位置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管理行为也应该从“权威”走向“以人为本”,所以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学生应作为管理主体更加突出。
1.2 每一位学生都是教育的主角,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体系对学生的要求是统一的,没有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参差不齐的单独个体的差异,用统一的标准来锻造学生,导致学生心理、学习的片面发展,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在强调“每一位”的时候,它的关联词是“全面”。
“全面”既现是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是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兴趣、爱好、特长,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求得发展,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1.3 为发展而做的一切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当前,绝大部分学校班主任工作仅局限校园的围墙内,把学生规定在缺乏灵活性的框框套套内,学生的空间狭窄,考试已将师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失去童年,少年青年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班主任工作“虚拟世界”而转“生活世界”的体现,所以正处于新课改时期的班主任更应该注意保卫学生的童年,让我们的教育日趋生态。
2 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者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建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
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该创建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觉得愧对教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从冯恩洪的话语中,不难看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它不仅具备有不同于课堂教育的教育功能,比如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同时具备很强的向心力和激励功能,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与班主任“同甘共苦“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我认为班级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所以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物质文化建设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
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制度文化建设即班级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制定的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水平的高低。
更反映了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
而精神文化建设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
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所以我认为在做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平常时亦要积累经验,从经验中得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启发。
3 做好家校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房子一样倒塌下”。
然而,从目前的家校合作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偏见和问题。
如有的班主任强调工作繁忙,而缺乏主动精神和责任感;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子女的教育、发展全仰仗学校,自己无能为力;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身为班主任,做好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桥梁,就显得尤为重要的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都不能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的”。
所以,班主任只有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教育家长、指导家长、提高家长素质的责任,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班主任只有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使家长积极配合,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才能整合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那么,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中如何扮演好这个纽带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开好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
利用班级家长会向家长汇报班内学生思想、学习、健康状况,指出应当注意的问题。
并和家长一起研究改进教育方法,研究学生情况,改进班级工作。
3.2 做好“家访”,全面了解学生。
通过访问,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步调,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3.3 开展亲子活动,家校和谐统一。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和家长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在这些活动中,强调家长的参与,请家长检查并帮助孩子,亲自带孩子参加比赛,并在和孩子一起参加的活动中扮好自己的角色,让家长用独特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感情。
这样和谐的气氛已经让学生、教师和家长走得很近,心已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这些活动陶冶着学生和家长的情操,启迪着各自的心灵,达成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
3.4 配合家长学校,更新教育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家庭——学校教育”。
举办班级的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传授教育的理论与教育技巧,能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促进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总的来说,班主任的工作极其重要,地位举足轻重。
既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实施者,又是学生生命活动的推动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班主任的角色和地位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班主任亦应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发展并与之适应的班级管理的思想、理念、方法、原则、策略、艺术等。
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不愧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