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物态变化辨析—(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3-4 六种物态变化辨析
知识·解读
一,判断步骤
判断物态变化类型时,不可望文生义,一定要先看清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分别是哪种状态,然后由物态变化地定义对号入座.判断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可按以下三步进行:第一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地状态。
第二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地状态。
第三步:由物质前后状态地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同时可以由从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判断吸放热.
二,熔化和凝固图象地“一波三折”
熔化和凝固图象是通过实验数据作出地温度—时长图象,思路图象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
(1)弄清图象地两个坐标
看清图象地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物理量,判断图象反映地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地相互变化
关系。
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长,纵坐标表示温度,它表示地是温度
随时长变化地图象。
(2)思路图象中地点
图象中地起点,表示开始计时时刻晶体地温度,图中起点A表示开始计时
时刻该晶体地温度是50 ℃。
B点表示晶体刚刚到达熔点,是固态,需吸热才开始熔化,是固态和固液共存状态地分界点。
C点表示熔化结束,已全部变成液态。
E点表示凝固开始。
F点表示凝固结束。
(3)思路图象中地线
①确定熔点:晶体熔化图象中平行于时长轴地直线所对应地温度就是该晶体地熔点,如BC段
对应地温度是80 ℃,表明该晶体地熔点是80 ℃。
确定凝固点:跟判断熔点地方式一致,该晶体地凝固点也是80 ℃。
说明同种晶体地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②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假如有一段与时长轴平行地直线,就是晶体。
假如没有这样地直线就
是非晶体。
③由图线能确定晶体熔化地时长,BC段熔化过程用了5 min。
④能辨认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如AB段温度升高是熔化图象。
FG段温度降低是凝固图
象。
典例·解读
例1,如图是海波地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地信息正确地是( )。
A .海波地沸点是48 ℃
B .海波在B
C 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C
D 段是气态 D .6 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三,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巧判断
解决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
(1)物态变化地识别是解决此类问题地关键,只要弄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地吸,放热规律,问题
便迎刃而解。
我们可以把物质地三态分为低能态(固态),中能态(液态),高能态(气态),
当物质由低能态向高能态变化时要吸热,反之则放热。
(2)题目中对物态地日常化用语“称呼”易导致我们判断错误。
如“烟”“粉”一般由固体小
颗粒组成,为固态。
“雾”“热气”“汗”一般由小液滴组成,为液态。
例2,下面现象发生地过程中,吸收热量地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地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结果】B
【思路】从图象可知,海波是从40 ℃地固态开始吸热,直到6 min 后温度升高到48 ℃开始熔化。
在熔
化时其温度始终是48 ℃,直到12 min 末完全熔化,以后液态海波温度又开始升高。
因此可知海波是晶体,它地熔点是48 ℃,它整个熔化过程都吸热,其中AB 段是固态,BC 段是固液共存,CD 段是液态。
所以正确地选项是B 。
【结果】C
【思路】①冰雪(固态)融化汇成溪流(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吸热。
②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液化放热。
③雾(液态)散去,变成水蒸气(气态),汽化吸热。
④霜地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凝华放热。
培优·训练一,选择题
1,夏天,小明从冰箱地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地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地桌面上有一滩水,这些水地形成是( )。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2,如图所示地现象中,属于汽化地是( )。
3,下面自然现象属于凝华地是( )。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地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地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地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4,黔西南州地处云贵高原,属于典型地喀斯特地貌,一年四季均会出现大雾天气,大雾地形成属于
(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升华
5,相关水地物态变化,下面表述错误地是( )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露珠地形成是凝固现象 D.霜地形成是凝华现象
6,下面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地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地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地形成
③深秋,路边地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地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面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地是( )
A.清晨地雾消失了——汽化 B.冬天地面草丛中出现地霜——凝固C.饮料中地冰块逐渐变小——液化 D.擦在皮肤上地酒精马上干了——升华
8,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地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地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地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相关露地形成。
《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诗中,相关霜地形成.下面判断中正确地( )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 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9,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地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长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地物态变化是( )
A.热水地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地液化,镜面上水滴地汽化
B.热水地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地凝华,冰晶地熔化和水滴地汽化
C.热水地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地凝华,镜面上冰晶地升华
D.热水地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地凝华,镜面上冰晶地熔化和水滴地汽化
10,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地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地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地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
地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地温度为t,以下能
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地操作是(假设此过程中甲试管无热量损失)( )
A.测出乙中地水温并与t比较
B.测出烧瓶中地水温并与t比较
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11,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预防食物腐烂,以下表述正确地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地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地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12,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地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
现象二,在寒冷地冬天户外地人不断呼出“白气”。
以上两种现象产生地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地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地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地水蒸气液化,呼出地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地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地水蒸气液化
二,填空题
1,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地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则________(选填“A”或“B”)是晶体地熔化图象,其熔化特
点是________。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地温度—时长图象,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地熔点是________℃,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状态。
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物态变化地名称。
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地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层中地水不断______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地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地温度降低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
在一定款件下,云中地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地过程中,小冰晶又________成小水滴,与原来地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三,熔化,凝固图象
1,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问地变化曲线,以下表述中正确地一组是( )。
①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长地变化曲线
②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长地变化曲线
③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
④图乙表明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不断向外界放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地熔化图象如图所示,海波地熔化图象是____(填写序号)。
(1)思路图象A可获得地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路图象B可获得地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款即可)。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地图象,由图象可知:
(1)锡地熔点是________℃。
(2)BC段表示地是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但一定__________。
EF段表
示地是__________,这段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但一定__________。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分钟,在3-6分钟地时长内锡所处地状态为__________,9-12
分钟内锡处于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2分钟内地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记录地实验数据,请由表中地实验数据解释下面问题:
(2)该物质是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熔点是_________℃。
(4)温度为2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填“固”“液”或“固液并存”)。
5.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地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地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地试管放在盛有水地烧杯中加热,其目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在水中地深度要适当。
其中“适当”地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由实验数据绘制地图象乙中所对应地固体属于__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
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象丙是她由实验数据绘制地另一种固体熔化图象,其熔点是______℃,熔化用了
________min,处于固液共存态地是图中地_________段,在此过程中混合物要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总体积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六种物态变化辨析
例1,【结果】B
【思路】从图象可知,海波是从40 ℃地固态开始吸热,直到6 min后温度升高到48 ℃开始熔化。
在熔化时其温度始终是48 ℃,直到12 min末完全熔化,以后液态海波温度
又开始升高。
因此可知海波是晶体,它地熔点是48 ℃,它整个熔化过程都吸热,其
中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
所以正确地选项是B。
例2,【结果】C
【思路】①冰雪(固态)融化汇成溪流(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吸热。
②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液化放热。
③雾(液态)散去,变成水蒸气(气态),汽化吸热。
④霜地形成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专题提升训练
1A 2A 3D 4B 5C 6B 7A 8C 9A 10C 11B 12C
二,填空题
1,A 有固定地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 A 80 固液共存
3,【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水循环地了解和掌握。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层中地水在阳光地照射下,不断蒸发,变为大量地水蒸气。
大量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或者凝华,这就形成了云。
云中地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当重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下落,在下落地过程中,温度升高,小冰晶又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地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这就是水地循环过程。
结果:蒸发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凝固图象
1B 2,A (1)①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②海波地熔点是48℃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3,(1)232 (2) 熔化保持不变吸热凝固保持不变放热
(3) 3 固液共存态凝固一个吸热,一个放热
4,(2)晶体 (3)0 (4) 液
5, (1) 使试管中地固体碎末均匀受热
(2)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试管中装有固体碎末地部分全部浸没在水中
(3)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升高
(4) 0 4 BC 吸收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