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靶向药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
反应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应用靶向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
反应情况。

方法:随机选取我医院接收的晚期肺癌患者40例作为本文评价对象,将入选的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
观察组添加靶向药治疗,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
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各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期间用
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最终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

结论:在
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中添加靶向药,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也
较高,因此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晚期肺癌;靶向药;不良反应;效果分析
肺癌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以及病死率高等特征,目前临床针对肺癌疾
病主要通过手术和化疗治疗,通过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但针
对确诊后已达到晚期肺癌阶段患者而言,已经失去最佳手术时机,因此需要优化化
疗治疗手段[1]。

近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治
疗中添加了分子靶向药,该治疗方案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性高以及特异性强等优点。

为进一步核实该治疗方案在本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将其做了进一步对
比分析,具体分析详情见下面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来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有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均值为(73.0±5.3)岁,观察组男女人数
为10例/10例,平均年龄为(72.50±5.20)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显示(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治疗,第1日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培美曲塞二钠,用药剂量为500mg/m2 ,第2日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顺铂,给药剂量为60mg/m2,一个疗程为21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添加小分子靶向药,给予患者每次口服吉非替尼0.25 g, 每日用药一次, 连续服用三周为一个疗程,共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SCCA、CYERA21-1、CEA)各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4治疗总有效率判定
患者通过治疗后可见病灶彻底消失,且消失时间维持大于4周,用药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肿瘤标志物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基线病灶直径缩小30%,且维持达到4周以上,肿瘤标志物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指标未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甚至加重为无效。

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5统计方法
文中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分析,两组计量数据描述运用(±s)处理以及t检验,计数指标处理使用n(%)描述和x²检验,当最终数据结果对比后达到统计学意义运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改善情况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各指标结果对比显示(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各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
表1。

表1两组指标对比情况(±s)
分组n
SCCA(ng/L)CYERA21-1(ng/L)CEA(ng/ml)
实施

实施后实施

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后
观察组
2
5.5±
0.5
2.5±0
.2
6.2±
0.2
3.5±0.
6
59.2±
5.4
18.7±
.2
对照组
2
5.4±
0.4
3.6±0
.3
6.3±
0.4
4.7±0.
9
59.4±
5.5
26.3±
.5
t值0.987
7
19.295
2
1.414
2
7.01640.164117.333
P值0.326
30.00000.161
3
0.00000.87010.0000
2.2组间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判定结果显示,采取联合方案治疗后的观察组取得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用药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占据明显优势,(P<0.05),见下表2。

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详情(n、%)
组别








总有效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
率/%

察组
20154119(95.0)1(5.0)
对照组201253 17
(85.0)
3(15.0)
x2

3.9139 3.9139
P

0.04780.0478
3讨论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且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

而由于肺
癌疾病早期阶段无明显特征,因此极易增加误诊和漏诊率,致使多数患者在确诊
后已达到中晚期,从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致使患者需要依靠化疗方案控
制病情发展。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化疗方案, 顺铂具有抑制
癌细胞分化及繁殖的作用;培美曲塞二钠可对细胞内叶酸依赖性代谢过程起到破
坏作用,达到抑制细胞复制和生长的目的。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发挥较好的协同
作用,促使肿瘤早期凋亡[2]。

为进一步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临床
近年相关研究中采取了小分子(吉非替尼)靶向药治疗,其治疗原理是药物通过
细胞分子进入体内后达到特异性的抑制肿瘤生长以及抗肿瘤作用,具有定位准确、
特异性强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将该药与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治疗,可进一步
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已证实,
观察组患者通过添加靶向药治疗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各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采
用单独化疗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期间患者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靶向药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治疗中,对于提升临床疾病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起到了重要性作用,可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焦赫.靶向药治疗晚期肺癌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J].系统医
学,2021,6(17):3.
[2]伍志新.晚期肺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应用及对生命质量影响评估[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5):2.
[3]段轶茜.晚期肺癌分子靶向药疗效及评价标准的思考[J].世界复合医学,2020,6(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