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幼师教案详案《我会收玩具》含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数学幼师教案详案《我会收玩具》
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能够理解整理和分类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整理和分类的概念,并能够独立完成收玩具的任务。

三、教学准备
1.玩具:各种类型的玩具,如积木、玩具车、洋娃娃等。

2.教具:分类收纳盒、标签纸、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玩具的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玩具放在哪里最合适呢?”引导幼儿思考。

2.教学活动
(1)教师将玩具分成几个类别,如积木、玩具车、洋娃娃等,并给每个类别贴上相应的标签。

(2)教师示范如何将玩具按照类别放入收纳盒,并引导幼儿一起参与。

(3)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将玩具按照类别放入收纳盒,并提醒幼儿注意分类整理。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将玩具整理好。

3.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我们要整理玩具?”让幼儿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是收纳小能手”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收纳成果。

(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
1.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整理和分类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收玩具的任务。

2.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但也有部分幼儿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3.在拓展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4.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5.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6.对于需要帮助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引导,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教师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收纳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分类。

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重难点补充:
教学重点: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在一个大盒子里,你们觉得会怎样呢?”(幼儿可能会回答“乱七八糟”、“找不到玩具”等)
2.教师进一步引导:“那我们怎样做才能让玩具整齐,下次玩的时候容易找到呢?”(幼儿可能会回答“分类放”、“用不同的盒子”等)教学难点:
1.教师通过互动对话,帮助幼儿理解分类的概念:“你们知道什么是分类吗?就像我们把相同的水果放在一个盘子里,不一样的放在另一个盘子里,玩具也是一样的哦。


2.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动手实践:“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玩具,哪些是积木呢?请把它们放到这个盒子里。

对了,这些是小汽车,我们把他们放在另一个盒子里,好吗?”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有自己的玩具吗?那你们知道玩具用完后应该放在哪里吗?”
幼儿:“放在玩具箱里”、“放在架子上”等。

教师:“对,我们玩完玩具要把它们收起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本领,那就是‘我会收玩具’。


2.教学活动
(1)教师将玩具分类,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些玩具都有不同的名字,你们能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吗?”
幼儿:“这是小熊”,“那是飞机”等。

(2)教师:“现在,我要把这些玩具分分类,你们猜猜看,这些积木应该放在哪里呢?”
幼儿:“放在积木的盒子里。


幼儿小明尝试并成功归类。

(4)教师:“哇,小明做得真棒!现在,其他的小朋友也来试试,把玩具按照种类放好。


3.拓展活动
教师:“为什么我们要把玩具分类放好呢?”
幼儿:“这样就不会乱”,“下次好找”等。

教师:“对了,分类放玩具,我们的房间会更整洁,找玩具也会更快。

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把玩具收整齐。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收玩具,你们都做得很好。

下次,当我们玩完玩具,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幼儿:“收起来,分类放好。


教师:“很好,希望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做到这一点。

今天我
们的小课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与!”
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和反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所有幼儿都能跟上。

2.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分类和整理的概念,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4.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耐心指导,可以适当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

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用正面引导的语言,避免批评和负面的评价,以免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

6.结合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游戏化学习,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7.教学中适当融入家长参与环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8.定期回顾和评估教学效果,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