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液氨区安全设施设计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电厂液氨区安全设施设计要点
摘要:通过分析火电厂液氨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针对性的明确提出安全
设施设计要点。
关键词:液氨区;安全设施设计
1 前言
火电厂液氨区(以下简称氨区)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安全设施设计存在缺陷,会导致项目建成后无法整改、整改
难度大或整改代价大等问题。
为解决此问题,本文通过对氨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明确提出安全设施设计要点,规范安全设施设计,消除安全设施设计缺陷。
2 氨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氨区主要危险有害特征是氨气急性中毒、火灾、爆炸事故,以下对其致因进行分析:
(1)人的因素。
主要为人员未掌握操作技能,不具备应急处置知识;违章作业;违章指
挥等。
(2)物的因素。
以下从氨的主要危害特性、设备设施缺陷、安全设施缺陷等三方面进行
具体分析:
①氨的主要危害特性为易燃易爆,具有毒性和腐蚀性。
②设备设施缺陷主要为氨系统设备、管道等选型、选材失误,质量、焊接、安装缺陷等;爆炸危险区域电力装置不防爆,地面采用可产生火花的路面材料等;储罐基础等不均匀沉降等。
③安全设施缺陷主要为氨气泄漏检测报警系统、降温喷淋系统、消防喷淋及消防水炮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防雷防静电装置、特种设备安全附件、风机、安全联锁装置、安全标志、风向标、氨设备间防爆措施、防火堤、劳动防护用品、应急处置装备及物资等缺失或失效。
(3)环境因素。
主要为风向、极端温度、雷电、洪水、地震等。
(4)管理因素。
主要为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落实、安全管理规
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等。
3 氨区安全设施设计要点
以下针对氨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提出安全设施设计要点:
(1)氨区布置
氨区布置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风向、地形、通风条件、安全间距、交通条件、恶劣气
候与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无危险源威胁氨区安全,氨区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应急救援条件
便利等。
氨区与厂内其他建筑分开,单独布置形成独立区域,并在其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氨区内各设备设施与氨区内、外设备设施等的安全间距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和《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设计技术规程》DL/T 5480规定执行。
(2)氨区建(构)筑物
生产区建(构)筑物应符合火灾危险性乙类和抗震重点设防类标准和要求。
氨设备间宜独立设置,且其长径比应避免过大,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有爆炸危险的部位设置泄压设施。
生产区四周应按规定设置非燃烧体实体围墙。
生产区应设置2个对角布置的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门向外开。
安全出口与防火堤出入口相对应,距离最为短捷。
储罐区应设置敞开式遮阳棚,遮阳棚边缘超出储罐边缘3m;应设置1.0m高防火堤,其
有效容积不小于最大储罐的容积;储罐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不低于乙级。
氨区爆炸危险区域采用现浇混凝土地面,并采用不产生火花的路面材料。
废水池有效容积通过计算事故状态下消防喷淋水量、消防水炮水量、废水泵流量等进行
确定。
(3)氨区设备、管道
氨区设备、管道等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材质满足安全要求。
与氨接触部分严禁采用铜
等材质。
液氨储罐应符合《压力容器》GB 150等的规定。
储罐应采用常温全压力、卧式钢储罐;
材质应为低合金钢;设计压力不应低于2.16MPa;设计装量系数应为0.8;应设人孔、进出料管、气体放空管、气相平衡管、排污管和安全释放阀;外接液氨管道设双阀;进料管应从罐体下部进入;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等安全附件。
卸氨应采用万向充装系统,严禁采用软管。
万向充装系统使用干式快速接头。
氨区应按《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规定进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其内布置的电力装置均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结构。
氨区应设置完备的氮气吹扫系统。
(4)氨气泄漏检测报警系统
氨区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系统,覆盖氨区所有可能泄漏点。
该系统信号应引至控制室监视屏,控制室内设声光报警器。
(5)降温喷淋系统
每个液氨储罐应单独设置降温喷淋系统。
喷淋强度应根据当地温度、储罐布置、装量系数和液氨压力等因素确定。
(6)消防喷淋及消防水炮系统
氨区应设置消防喷淋系统。
该系统应综合考虑氨泄漏后的稀释用水量,并满足消防喷淋强度要求,其喷淋管按环形布置,喷头采用实心锥形开式喷嘴。
氨区应设置消防水炮,消防水炮采用直流/喷雾两用,能够上下、左右调节,位置和数量以覆盖可能泄漏点确定。
(7)防雷防静电设施
氨区应设置避雷保护系统,并采取防止静电感应措施,储罐以及管道系统可靠接地。
氨区防雷应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并采取防止雷电感应措施。
氨区应设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氨系统设备、管道,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信息系统等均应作可靠接地。
所有氨管道,铠装电缆应在建筑物进出口处与接地装置连接以防雷电波侵入。
氨管道应进行金属跨接。
氨区、储罐区、氨设备间、卸氨区入口处应装设静电释放器。
卸氨区停车位应设置静电接地报警器。
(8)安全监控系统
储罐区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
氨区应设置能够覆盖生产区的视频监视系统,该系统信号传输到值班室。
(9)安全联锁装置
安全联锁装置包括卸氨压缩机联锁,储罐液位、喷淋、压力、温度联锁,蒸发槽蒸汽加热联锁,蒸发槽液氨进料联锁,氨气稀释槽进水联锁,废水池联锁,消防喷淋系统联锁等。
(10)氨区设备间采暖、通风
氨区严禁采用明火采暖。
氨设备间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少于6次/h。
当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
氨设备间应设置事故风机系统,且与氨气泄漏检测报警系统联锁,并可在室内、外进行启停操作。
事故风机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规定。
(11)应急处置装备及物资
氨区应设置快速淋浴洗眼器,防护半径不大于15m;应按规定配置正压式呼吸器、医用硼酸、灭火器等应急处置装备及物资。
(12)劳动防护用品及安全工器具
氨区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正压式呼吸器、气密型化学防护服、过滤式防毒面具、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靴、便携式氨气检测仪、手电筒、手持式应急照明灯、对讲机、防静电工作服、安全鞋、防爆工器具等。
(13)其他安全设施
氨区应设置风向标,风向标涂醒目的红色,并采取措施保证夜晚清晰、可见。
氨区应按规定设置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安全色。
液氨储罐应设置检修平台,储罐的附件应布置在平台附近,平台应设置2个方向通往地面的梯子。
(14)人员及安全管理
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
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严禁违章指挥。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应急管理体系,并设立安全专项资金确保足够的安全投入等。
4 结束语
明确安全设施设计要点,规范安全设施设计,消除安全设施设计缺陷,以彻底解决项目
建成后无法整改、整改难度大、整改代价过大等问题,对提高氨区本质安全水平,保障火电
厂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
原则,2011.7.1。
[2]国家能源局,燃煤发电厂液氨罐区安全管理规定,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