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培训10大怪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培训10大怪象
世界创业实践:近年来,培训界出现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喧嚣与繁荣,肩负育才大任的培训机构与天真可爱的企业编制出许多培训的哈哈镜。

1.有病才投医
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要一环,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占有一席之位,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持续性。

而当前一些企业平时无视培训,一旦经营或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尤其是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想到培训。

请一个老师来讲授绝世秘笈,现场将员工突变成武林高手,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一般于事无补。

2.有病乱投医
企业产生了培训需求,确定了培训目标,针对企业的病症来研究组织培训内容,以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缺陷,导致市场份额上不去,销售额持续下滑。

此时,企业老板想到了培训,如组织产品质量培训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恰恰这个老板听说有个《没有任何借口》的培训,于是找来一个培训师,给员工洗脑,让他们学会无条件接受公司的要求,无条件工作,不要有任何理由。

最终,企业的产品依然销不出去,一些优秀员工却没有任何借口地离职了。

3.培训神医化
有的企业老板认为,提高人才忠诚度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事实上,通过培训提高忠诚度是做不到的,人才的忠诚来源于企业待遇和发展空间,只有企业老板对人才支付足够的感情和投资时,才能化为忠诚,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投入。

培训对于企业而言,只是提高人才成长的手段,但不一定是包治企业病的万能药。

培训有自己的价值功能,正确组织培训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一旦组织不力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轻者浪费时间、资金,重者还会导致负面作用,加重或增加新的企业问题。

4.培训是福利
把培训当作福利看待的中心思想是:企业组织培训不是给企业人才的工作任务,而是企业的一种付出,是企业的一种软性奖励。

事实上培训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提高工作绩效
为目的的一项管理活动,是企业的一项投资,而不是企业提供给员工的一种报酬。

5.名人效应
如果说演艺界、政界名人效应较为典型的话,现在培训界的名人效应也毫不逊色。

所谓的培训大师经过精心包装,在催化过的气氛中粉墨登场,不亚于走红的歌星与影星。

一些企业对培训大师的依赖程度很高,一切照培训大师所教的去处理企业的现实问题。

经过课堂的兴奋与回味的激动后,却发现大师们的普遍性高招与自己企业的特殊性差之千里;大师们也像歌星、影星那样拥有大量的粉丝,虔诚地传播者大师的真言。

事实上,培训师只是培训的一个部分,而培训注重的是整个效果,是一整套的服务。

企业要取得成功稳步发展,必须把握两个方法,一是培训,二是变革。

长期不断的培训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才以及由此而带来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能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必须的良好文化氛围,维护企业优秀文化,这一切都为企业的变革打下基础,使企业变革成功机率大大提高,保证企业顺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两种方法交*使用,企业会像人用双腿走路一样稳步前。

当然,在实施方法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

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危机感明显加强。

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促进了国内的培训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促进自我成长,已成日益上升的势头。

国内绝大多数知名企业都已引入了咨询公司的服务,这是社会和企业的一大进步。

我国培训行业还处于一种无绪状态,特别是国内企业对培训价值、培训方法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培训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现在企业在培训方面存在着八大误区:
误区之一:自己培训
国内许多企业对于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但存在许多弊端,这与清末的闭关自守有许多相似之处。

长期一来,企业文化容易固化,没有新鲜感,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应有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

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6.跟风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