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导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
生及其重大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分析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佳片回顾”等栏目,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复述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事件基本要素的能力。
2、利用史料,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依据时代背景,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巧用材料,设问题,对比分析列宁与马克思建设社会主义的依据不同,从而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感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震撼了世界。
2、通过对列宁、马克思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同措施,结合俄国实际,认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背景创设:老师以一个导演的身份来海选演员,演绎1917-1925年俄国的这段历史,带着学生回归这段历史,奠定一定的历史情感。
二、自主预习检测:
了解各个子目大概的内容,学生根据自主预习自己讲述。
三、导学新课:
(一)“二月革命”
问题一:猜测俄国的国情: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问题二:
情景创设:一战给这样的俄国带来了什么……
全国男丁一半,约1500万人入伍。
战场上尚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枝,伤亡数百万人。
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几乎崩溃粮食供应紧张
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提出问题:作为俄国人民的一份子,面对此情些景,你有何感受?你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问题三:
情景创设:临时政府最终会给俄国人带来什么呢?土地、面包、和平能得到满足吗?(展示图片《七月流血周》
提出问题:作为俄国民众的一份子,面对此情些景,你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过渡:接着学生将民主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说法,引出阿芙乐尔号的图片,就是这里的炮声震撼着世界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解释“阿芙乐尔号”的含义
2、“讲述十月革命的事”:
训练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复述历史事件。
3、佳片有约:视频介绍十月革命
4、小组讨论:探讨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多角度、多层面,不拘泥于教材充分讨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但要遵循“有理有据”的原则,也就是用史实去证明自己的理论,从而充分感受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可是摆在俄国人民面前的又有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就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进入到俄国探索富强之路。
(三)“退一步、进两步”
1、自主完成主动研讨三的表格,了解两种经济政策的基本点
2、提出问题: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没有国家建设过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应该是有区别的,可差别究竟是什么呢?展示两种经济政策内容的归纳表:
(2)展示材料:“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提出问题: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模糊的认识是根据马克思的设想,那么依据马克思主义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什么呢?这种政策带给苏俄什么后果呢?
(3)材料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一组材料:认识经济崩溃
农业:1920年的粮食产量仅为1913年的一半,1921年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
工业: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
工厂停产,工人失业。
第二组材料:角色朗读,感受人民的不满情绪。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
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
提出问题:你怎样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注意学生只看到消极性,否定积极性,学会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评价这一政策
3、引入新经济政策:
(1)列宁对苏俄建设社会主义的想法: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和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2)分析马克思与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同方法
材料:同时展示马克思、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同看法
方法:学生针对材料分析马、列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及途径的不同
认识: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必须一定程度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结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学生归纳)
退一步,进两步分别代表什么
四、小结:以“俄国向何处去”为导向,学生自行总结。